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脖子上有腫塊,要看耳鼻喉科!醫師教你用外觀初步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2月08日02:02 • 劉博仁

頸部,也就是脖子,是人體相當重要的部位,因為內含頸動脈、神經、淋巴結、咽喉、肌肉、甲狀腺、脊椎等重要器官組織,所以頸部一旦出現腫塊,必須盡快就醫診治,實在是有太多原因需考量了。

以下是臨床上的幾個例子,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

一名30歲女士,因為左側脖子有一硬塊,不大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引起,因持續一個多月不消退,前來找我求診。經過切片以及一系列檢查,結果是惡性淋巴瘤,接著轉介給血液腫瘤科安排後續化療。

張先生因為右邊脖子發現一個無痛性硬塊,經檢查是鼻咽癌轉移至脖子淋巴,因為是第三期鼻咽癌,所以安排進一步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一名原住民小姐因為左邊脖子有一個3公分硬塊前來門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及切片,居然是頸部結核菌感染,趕緊轉往感染科接受9個月的抗結核菌藥物治療,經追查,應該是父親傳染給她的。

一名70歲阿婆因為左邊鎖骨上區長了一個硬塊,加上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來我這看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胃癌轉移至脖子上的淋巴結,但因為化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於半年後往生。

一名40歲女性原本有一顆追蹤多年的甲狀腺結節,因為最近變大,經過細胞學檢查,發現已變成甲狀腺癌,所幸經過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之後,配合放射性碘131治療,現已經痊癒。 

劉醫師解惑:八成頸部腫瘤可能是惡性腫瘤或感染

看了上述多個案例後,讀者可能會覺得很不安,不過我並非危言聳聽,頸部腫塊真的是要特別小心。過去曾有學者提出所謂的「Ruleof Eighty」,也就是說頸部腫塊約八成是惡性的,而且在這惡性腫瘤當中,又約有八成屬於轉移性腫瘤,雖然比例上不一定正確,但是突顯出頸部腫塊不可輕忽的一面。

依照發生原因來區分,頸部腫塊可分為:

1.先天性腫瘤: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囊狀水瘤等。這些專有醫學名詞讀者不需要懂,只要知道囊腫的產生是因為胚胎發育時,一些組織並未消退完全,以至於發生積水或是積淋巴液,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2.感染:包括細菌、結核菌、病毒、黴菌、放射線菌等所造成的感染。尤其是深頸部感染,經常發生在免疫系統不佳、糖尿病或是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此時若不及時以抗生素治療,或即時切開排膿,可能會因此影響呼吸道或造成胸腔膿瘍而危及生命。另外,許多淋巴腺發炎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數天之後會自己縮小,若是這種情形,就不必太過擔心了。可是如之前所述,結核菌頸部淋巴腺炎和肺結核一樣,一定要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半年以上,否則可能會造成全家或是工作同事被感染。

3.Ž良性腫瘤:包括良性甲狀腺腫瘤、上皮囊腫、脂肪瘤、纖維瘤、神經瘤、血管瘤等等。良性腫瘤一般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不手術,也應該每年定時回診,以確保沒有惡性病變。

4.惡性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所謂原發性腫瘤的意思,是指這惡性腫瘤是從頸部器官組織長出來的,例如惡性甲狀腺癌;轉移性惡性腫瘤,顧名思義是指其他部位長出惡性腫瘤,結果這腫瘤細胞順著淋巴或是血液「移居」到脖子上,例如我在前面章節提到的鼻咽癌或是本章提到的咽喉癌併頸部轉移,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

依腫瘤位置可初步判斷腫瘤類型

我們也可以從頸部的肌肉區域,來判斷腫瘤的可能種類。我們頸部依照不同肌肉所圍成的界線,可分為1至6區,提供給讀者作為初步判斷參考,但詳細診斷,還是要請醫師確認。

圖片來源:《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增訂版】》

頸部問題該找耳鼻喉科醫師治療

為什麼脖子長硬塊要先看耳鼻喉科呢?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臨床上也常有患者這樣問我。這其實是有理由的:

1.「耳鼻喉科」的全名是「耳鼻喉頭頸外科」,因此耳鼻喉住院醫師養成過程中,對頸部腫瘤診斷以及手術,必須有一定的學習與訓練,對頸部構造相當清楚。

 2.頸部的腫塊可能是鼻咽癌、口腔癌、下咽癌、喉癌等癌症轉移至脖子上的淋巴結,所以一定要由耳鼻喉科醫師,先以軟氏纖維咽喉內視鏡檢查這些地方黏膜。如果懷疑是鼻咽或是咽喉長腫瘤,則應該先在鼻咽以及咽喉處切片,而不是先在頸部開刀。尤其是鼻咽癌,之前提過,鼻咽癌是以放射治療為主,如果在頸部貿然開刀,反而會影響預後。

如果實在不清楚腫瘤為何,則必須安排頸部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 來輔助診斷。另外, 也可以在頸部實施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Fine Needle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原則上這種檢查疼痛程度和抽血差不多,只要在局部消毒後,不需要局部麻醉,以21號針頭及空針刺入腫塊(如為深層病灶,可以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引導下刺入),抽吸取得細胞送病理科醫師檢查。這種檢查是不太會造成癌細胞擴散的。

總而言之,頸部腫瘤千奇百怪,一旦發現腫瘤,應找醫師確定原因,尤須排除惡性癌症的可能。若是轉移癌,更應找出原發部位以做整體治療,千萬不要亂服用偏方或以不明藥膏外貼。總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腫瘤的治療正道,頸部腫塊也是如此。

劉醫師小講堂:如何初步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一旦脖子上有腫塊,相信讀者一定都很著急。在還沒找醫師詳細檢查前,以下有幾個方法,可幫助讀者做初步判斷。

1.發生時間:若是自幼就有或經年累月的硬塊,一般以先天性居多,若只發現幾天而且有紅腫熱痛的現象,則可能為發炎或是感染,若硬塊有數週至數月,則可能為腫瘤。

 2.腫塊特性:具有紅、腫、熱、痛、表面平滑、可滑動、與周圍組織不沾黏、單一、或是有如何初步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彈性等特性的硬塊,偏向於良性;反之若較硬、不痛、不可移動、表面不平滑、多顆性、大於兩公分,則較偏向於惡性。

Ž 3.年紀:年紀越大,尤其40歲以上,則惡性比例上升。

 4.性別:頸部惡性腫瘤大致以男性居多。

 5.有無合併其他全身症狀或不良習慣:有抽菸、酗酒、嚼食檳榔習慣者,較易產生惡性腫瘤,全身倦怠、體重減輕者,也必須注意。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洪婉恬

延伸閱讀:

●書籍簡介

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增訂版】:劉博仁醫師的營養療法奇蹟④
作者: 劉博仁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8/10/24
語言:繁體中文

劉博仁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醫學博士
弘光科技大學營養醫學碩士
美國西太平洋大學醫務管理碩士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現任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營運長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籌備理事長
專業經歷
台灣保健食品工程師考試及格
台灣睡眠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營養醫學醫師(IBALM)考試及格
美國螯合排毒療法(IBCMT)考試及格
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著作
減重後,這些疾病都消失了!
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
營養醫學抗癌奇蹟
疾病,不一定靠藥醫(新自然主義出版)
●榮獲2009年商業週刊百大良醫專刊推薦醫師
●部落格:xz48899959.pixnet.net/blog
●臉書: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