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經期大亂又疲倦?當心「類更年期症候群」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8年07月10日13:07 • 發布於 2018年07月10日13:02 • 閱讀,對身體好!

「這種不適或許是更年期造成的吧……」原本更年期大多從46歲之後開始,但是意外有不少人在30到45歲時,就開始擔心自己的更年期。明明真正的更年期還沒到,只要出現亂經、疲勞或煩躁等不適症狀,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更年期到了。我們將這種狀態命名為「類更年期症候群」(以下簡稱為「類更」)。

女性荷爾蒙從45歲之後開始激烈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其實從之前就慢慢開始,也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小風小雨。這個時期的亂經跟身心不適,就與「類更」差不多。卵巢機能衰退幅度不像「真更」一樣大,可是月經週期和荷爾蒙值會出現微妙的變化,這時期裡容易出現亂經和身心不適等症狀。當然,每個人差異相當大,也有人完全不受這些變化的影響。

「類更」若出現亂經,可能是以下兩種原因造成的:一種是雖然程度不像更年期般劇烈,可是卵巢機能真的開始衰退了;另一種是卵巢機能雖然很正常,但是因為壓力、疲勞或生活習慣紊亂,導致自律神經出問題。

某個程度上,我們可以藉由月經狀態推測出卵巢的機能衰退狀況。比方說週期比以前短(或變長)、月經經期越拖越久、基礎體溫不夠高,導致無高溫期出現……這種時候未排卵的可能性較高,可以將其視為卵巢機能開始衰退的徵兆。主要發生在40到45歲前。

另一方面,若問題來自於自律神經,很有可能是大腦和卵巢之間的合作不太順利,所以月經才會大亂。管理荷爾蒙的大腦下視丘,也是自律神經中樞,因此只要減重過度、壓力過大或過勞等原因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即使卵巢機能正常,月經也有可能受到其影響而經期大亂。當然,容易疲倦、暈眩、頭痛、手腳冰冷、煩躁或情緒低落等身心不適(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都有可能出現。這種人通常在30幾歲,看起來會比較年輕。

如果自己擔心的症狀屬於「類更」不是「真更」,可能會有人覺得「暫時不處理沒關係吧」。但是,這種想法最要不得。不管是月經沒來,還是週期跟以前不同,當發現這些症狀時,請先到婦科就醫。

更年期治療,多以荷爾蒙療法或中藥為主。若閉經好幾個月等嚴重月經異常情形發生,或是年紀已到40幾歲時,有時一開始會先投以荷爾蒙治療。典型療法是,先服用雌激素和黃體素約三星期刺激卵巢,促使月經正常化的療法。

另一方面,若症狀較輕或身體狀況不佳時,較常用中藥來治療。療更年期的典型藥方為,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散或桂枝茯苓丸等。

即使卵巢機能稍微衰退,只要早點治療的話,據說能恢復到原先狀態,或是可預防更年期不適。「類更」的這段期間,是提早面對更年期的好機會,建議可早期開始治療或自我保養。

(圖片來源:Pixabay Hans

(本文作者分別為Nikkei BP Intelligence Group主任研究員,以及健康醫療報導自由撰稿人。原文刊載於黑住紗織、佐田節子《女性荷爾蒙必修課》/方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