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敬 整輯/黃慧玫 本文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能救命的刮痧全書》
刮痧手法說起來是整個刮痧療法中最為玄妙的,也是一般人學習自我刮痧時的一道艱難門檻。
有時候我在給患者刮完痧後,會建議他們自己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刮痧,但患者往往跟我抱怨:「刮痧的書我們也買了不少, 一看到刮痧手法這一節就傻了,什麼面刮法、厲刮法、角刮法、角推法,這麼講究呢?我哪敢隨便給自己刮呀!」
我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點:普通老百姓自己刮痧,掌握面刮法就足夠了。刮痧手法有十餘種,但大部分只有專業的醫師才會用得上。所以,為了方便大家進行操作,所有的疾病,如無特別說明,均採用面刮法,有些穴位比較特殊,會用到點按法。以下就主要講面刮法和點按法的刮痧要領。
面刮法
握板方法:刮痧板不同的邊有不同的握板方法。
1.進行刮痧時,刮痧板厚邊貼緊掌心。
2.需用厚邊和厚邊稜角進行刮痧時,刮痧板薄邊貼緊掌心。
3.需用波浪形端進行刮痧時,拇指和其餘四指緊貼刮痧板中部兩側。
刮拭角度:刮痧板與刮拭方向皮膚間的夾角保持45∼90°。
刮拭力道和速度:刮拭時,力道和速度可以分三個級別。力道大、速度快;力道、速度適中;力道小、速度慢。不管採用哪一個級別,刮拭時都要速度、用力均勻。
刮拭長度:以穴位為中心進行刮拭。應單方向刮拭,不可來回刮拭,如果需要刮拭的線路太長,也可採用分段刮拭的方法。
點按法
握板方法:用刮痧板點按時,多用刮痧板的薄邊稜角或厚邊稜角,具體握板方法參考前述。用點穴棒點按時,像握筆一樣握住點穴棒。
刮痧方法:手握刮痧板,著力於一定的腧穴或體表部位上,由淺入深而緩慢地著力,以臂腕之合力以貫之。用力平穩,逐漸加重,當達到一定深度(以受術部位有明顯痠麻脹痛感為度)時,稍作停留(保持5∼10秒),然後逐漸減力,輕緩提起,間隔3∼5秒,反復操作。
謹記注意事項
刮痧時間:
1.用力道大、速度快的刮法或力道、速度適中的刮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刮拭時間為1分鐘以內,次數10次以內。
2.用力道小、速度慢的刮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2∼3分鐘。
3.通常一個患者選3∼5個部位為宜。
4.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刮痧的施術部位靈活掌握刮拭時間。
5.對於日常保健刮痧,操作時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舒服為原則。
刮痧次數與療程:
1.患者做治療刮法出痧後再次刮痧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痧斑完全消失)為準。一般3 ∼5次為一療程。
2.做保健刮法時(一般不需要讓皮膚出痧)可1∼2天一次。
刮痧後的處理
1.用紙巾或毛巾將施術部位的刮痧油或美容刮痧乳擦乾即可。
2.刮痧出痧後最好讓患者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水),並休息15∼20分鐘。
3.刮痧出痧後1天內忌洗冷水澡。2小時後可洗熱水澡。
禁忌範圍和慎用症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女性的乳頭,禁用刮痧。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紫斑症等,禁用刮痧。
3.皮膚高度過敏、皮膚病,如皮膚上有破損潰瘍、瘡的瘡頭,禁用刮痧。
4.新鮮或未癒合的傷口,外傷骨折處,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頸部,禁用刮痧。
5.五官(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前後二陰,肚臍(神闕),禁用刮痧。
6.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用刮法,以免出現暈刮現象。
7.患有重度的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臟病出現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的腹部,嚴重糖尿病患者,全身重度浮腫者,禁用刮痧。
8.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用刮法(或只能用輕手法保健刮拭)。
9.大血管顯現處禁用刮痧手法,可用稜角避開血管用點按輕手法。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浮腫的患者,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拭(用刮痧板厚邊),用輕手法。
失眠
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輕者入睡困難、睡中易醒或睡眠程度淺,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情緒上的波動,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睡前喝茶、喝咖啡等。睡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失眠不僅會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影響工作、學習,同時也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引發多種疾病。
刮痧部位
1.頭頸部:四神聰
取穴:在頭部,百會前後左右各旁開1寸,共4穴。
刮痧手法:取坐位,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90°,從後往前刮拭6∼7 下,力道、速度適中,不要求出痧。
2.背腰部:心俞
取穴:在脊柱區,第5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左右各旁開1.5寸。
刮痧手法:取坐位或俯臥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90°,從上至下刮拭6∼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3.上肢部:內關、神門
取穴:
①內關:手掌朝上,當握拳並且手腕上抬時,手臂中間會出現兩條筋,腕上2寸兩筋之間即為本穴。左右各一。
②神門:在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左右各一。
刮痧手法:依次點按內關、神門: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刮痧板的薄邊稜角,點按至產生痠麻脹痛感時保持7∼8秒,鬆手,間隔3∼5秒,再重複點按6次,不要求出痧。以同樣手法點按對側穴位。
4.下肢部:三陰交
取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左右各一。
刮痧手法:取坐位或仰臥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或薄邊稜角,與皮膚呈45∼90°,從上至下刮拭6∼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落枕
落枕又稱「失枕」,臨床以頸部肌肉痙攣、強直、痠脹、疼痛以致轉動失靈為主要症狀,輕者4∼5天自癒,重者疼痛嚴重並可向頭部及上肢放射,可遷延數週不癒。本症多由體質虛弱,勞累過度,睡眠時枕頭高低不適,躺臥姿勢不良等因素,使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伸展狀態所致。
刮痧部位
1頭頸部:風府、大椎、風池、肩井
取穴:
①風府:後髮際正中直上1 寸處即為本穴。
②大椎:在脊柱區,第7 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取坐位,低頭,頸背交界處最高點為第7 頸椎,其下緣凹陷處即為本穴。
③風池:在頸後區,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相當於耳垂齊平處。左右各一。
④肩井:在肩胛區,第7 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將大拇指放在肩上,貼住脖子,中指指尖處即為本穴。左右各一。
刮痧手法:
①從風府刮至大椎:取坐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90°,從上至下刮拭6∼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
②從風池刮至肩井: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 90°,從上至下刮拭6∼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特別注意!大椎皮下肌肉較少,刮痧時力道應輕柔。
2.背腰部:天宗
取穴:在肩胛區,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上1/3 與下2/3 交點凹陷中。左右各一。
刮痧手法:取坐位或俯臥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與皮膚呈45∼90°,從上至下刮拭6 ∼ 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3.上肢部:外關
取穴: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左右各一。
刮痧手法:取坐位或仰臥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或薄邊稜角,與皮膚呈45∼ 90°,從上至下刮拭6∼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