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障礙(Reading Disabilities)簡稱RD,是學習障礙的一種,指智力正常或超常,排除文化與環境等因素,閱讀能力低於其能力所預期之表現。《中文閱讀障礙》一書提及,影響閱讀的因素很多,目前被證實的有:社經文化因素、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或是其他個人感官與情緒等,然而,閱讀障礙並非上述因素所致,因此,診斷時要考慮並排除其閱讀成就低落(low achievement )與其他因素無關。
Q:閱讀障礙的成因?是否與遺傳有關?
王曉嵐助理教授指出,閱讀障礙和腦神經生理功能發展有關聯,與智力發展無關,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腦部處理語言的區塊和一般人有所差異;換句話說,閱讀障礙是一種腦神經生理基礎的特殊學習障礙,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閱讀障礙。
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證實閱讀障礙百分之百是來自於遺傳,但的確有相關性;換句話說,與家族中裡面沒有出現過閱讀障礙者相較,家族中如果有人有閱讀障礙,後代會有閱讀障礙的機率確實是比較高的,不過,目前也還無法標的到底是哪一些基因所造成的影響。
Q:孕媽咪可以在懷孕階段注意什麼,來預防將來孩子有閱讀障礙嗎?
王曉嵐助理教授指出,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證實,懷孕階段特別注意些什麼,就可以預防孩子將來有閱讀障礙。
Q:閱讀障礙發生在男寶寶身上的比例高於女寶寶嗎?
王曉嵐助理教授指出,「閱讀障礙發生在男寶寶的比例較高」目前並不是一個定論,但是在教育現場,的確是男生所占的比例較高。
閱讀障礙的類型
美國Catts 教授和他的同事將閱讀障礙分為
1.讀寫障礙(dyslexia),又稱為失讀症,也就是解碼、識字有困難(對於文字有形音轉錄的困難,進而衍生書寫的困難),但在理解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也有人稱之為狹義的閱讀障礙。
2.理解障礙(hyperlexia)或弱理解者,也就是對於語言理解有困難,但識字解碼正常。
3.以上兩者都有問題,也就是識字和理解能力皆差,,又稱為語言學習障礙(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ies,LLD )
閱讀障礙異質性高
Catts 教授認為,讀寫障礙與理解障礙有不同的核心缺陷,應該將兩者視為不同的障礙。由此可知,閱讀障礙的異質性很高,換句話說,即使同樣被歸為閱讀障礙的孩子,每一人出現的狀況可能都完全不相同,有些可能會遭遇識字困難、字的形音無法對應,造成字形字音的解碼很慢,無法很快拼出(spelling)一個字;有些可能是形音義對應全都出現問題。
字形、字音無法對應
王曉嵐助理教授表示,舉例來說,英文單字蘋果「APPLE 」與 年齡「AGE」 的第一個字母是同一個字母「A」,但是發音完全不一樣,然而,對於閱讀障礙者而言,他們無法分辨出這種差異性,會以同一個音去發「A」。
此外,像是英文單字:十月「OCTOBER」,在這個單字中出現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字母「O」,但是,這兩個「O」的發音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閱讀障礙者而言,也會將兩個「O」發成一個音,因為他無法一開始就自己辨識出其中的差別性與規則,因此,如果你請他拼或他念出十月的英文單字「OCTOBER」,他都會出錯,無法正確地念出字音,也無法將字音字形做對應。
經常搞混音近的字
王曉嵐助理教授指出,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他們無法辨識「ㄅ」與「ㄆ」的差異性,他們必須花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心力與時間,才能了解到這兩個是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閱讀障礙跟語言障礙易混淆
閱讀障礙早期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但語言遲緩不一定會變成閱讀障礙。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在語言功能方面的整體表現會明顯落後,例如,跟他說完話之後,他無法理解妳說話的內容是什麼,出現與他人溝通上的困難;閱讀障礙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發生在認字,尤其發生在字的形音對應上,此外,在字詞的使用量上可能也沒有同儕來得豐富(即便是開始接觸越來越多的文字後),但是不會造成與他人溝通問題。
常見閱讀障礙表現
1念錯字音,學習拼音困難,可能會把Q看成O
2認字速度慢
3字的順序顛倒
4若給予報讀,他可對答如流
5經常跳字或跳行,無法流暢念課文
6書寫表現不佳
7說話時使用的詞彙量少
8口語或書寫實的文法結構錯誤
9無法說出故事主題和隱含的意義(無法理解)
10經常搞混形近的字
11錯別字連篇,寫字經常多一畫或少一筆
12經常搞混音近的字
日常生活困難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葉靖雲指出,在以前的農村社會,資訊是依靠口耳相傳,但是在現今社會,絕大部分的資訊都是透過文字,包括大樓的停電、停水的通知公告等,因此,閱讀障礙者如果沒有得到協助,認字速度慢或是無法認出、寫出許多字,那麼,他們除了在學業上會遭遇到重重困難之外,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會遭遇挫折。
Q:許多閱讀障礙的孩子,會被誤認為是過動或是注意力不集中?
王曉嵐助理教授指出,許多閱讀障礙的孩子,容易被誤認為是過動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最主要是因為他們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比一般的孩子差,導致他們越來越不喜歡上跟語言文字有關的課程,然而,大部分的學習,都必須使用語言文字,在他們覺得學習非常吃力困難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是不想聽、坐不住,開始會調皮搗蛋,課業也會出現落後的情況等。這同時也凸顯出老師與家長們對孩子的觀察、專業檢查評估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是有閱讀障礙的問題,卻被誤以為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以最正確的方式介入,給與孩子協助,家長與孩子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Q:有些幼兒園會提早教孩子注意符號,提早教學是否能夠提早發現閱讀障礙?
一部分閱讀障礙者學注音有困難
葉靖雲教授指出,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每一個的狀況都不相同,其中有一部分的確是會對聲韻不敏感,那麼學習注音符號對他們來說就會是困難的;但是,有些閱讀障礙的孩子依然能夠很順利地學習注音符號,一直到了真正開始學習文字的階段,他們才會產生困難(他們對字形不敏感,對字音的敏感度還可以)。葉靖雲教授認為,也有很多研究發現孩子如果在學習注音符號上有困難,可以跳到直接學習中文字,因為中文字是六書,有些字在字型上是能夠拆解出意義的。
學習注音符號是一大壓力
王曉嵐助理教授提醒,如果孩子真的有閱讀障礙,讓他學習注音符號,絕對是一大壓力,事實上,在教育現場,如果經過專業的診斷與檢測確認孩子真的有閱讀障礙,老師反而不會再繼續教授孩子注音符號,而是教授另一套專業的識字方法,這些識字方法都是有經過實驗,有深厚的研究基礎,例如,老師可能會教孩子1200個日常生活的常用字,先解決孩子最基本的問題,等孩子記熟了,能夠解決閱讀與生活上最基本的需求,不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知識學習,再進一步教授次頻率的用字,重點是這些字的教授完全不涉及注音符號。
學習非注音的打字法
葉靖雲教授表示,如果將來要使用電腦打字,或許用自然發音法的打字法,對閱讀障礙的孩子會比使用新注音的打字法要來得容易,因為自然發音法的打字法,可以將要打出字的聲音先念出來進行確認。
王曉嵐助理教授再三強調,注音符號的運用對一般人來說是輔具,例如,用注音符號分辨ㄥ與ㄣ發音的不同,但是,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學習與使用注音符號都是難上加難的。學習電腦打字時,他們也比較適合學部首拆解的打字法,而非新注音的拼音打字法。
Q:在幼兒園階段,還沒有正式學習認字、寫字(包括學習注音符號)之前,家長有可能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嗎?
早期發現早期療育
葉靖雲教授指出,早期篩選的方法並非百分之百,但目前借用國外的經驗,的確能夠在早期發現閱讀障礙高危險群的孩子。王曉嵐助理教授也認為早期發現是可以做到的,事實上以專業的角度來說,也是希望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像國外已經有在進行針對學齡前幼兒階段有閱讀障礙風險(risk)的篩選,雖然目前在國內還沒有明定的法令規定必須進行篩選,但也一直有在從事宣導工作。
閱讀障礙者在學齡前可能出現的症狀
此外,葉靖雲教授與王曉嵐助理教授進一步提供了幾種閱讀障礙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狀跡象,供爸爸媽媽參考:
1.孩子平日所使用的詞彙量很少,例如,4~5歲,一般常用字大約在1500-2000字左右,如果大幅少於這個數字,可能要加以注意。
2.只使用單字或是非常簡單的用字。
3.音韻能力較差,例如,無法跟著爸爸媽媽一起朗念歌謠。
4.排除文化與環境的因素,名詞與語音間的連結,學習得特別慢。
5.學習顏色、數字或字母有困難
6.回憶正確字詞(詞彙提取)有困難
7.對於聲調的概念與反應偏弱
8.相近的音總是混淆,例如「ㄅ」與「ㄆ」
小學3年級後是發現 高峰
葉靖雲教授表示,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小學3年級是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的高峰期。 王曉嵐助理教授表示,因為小學3年級之後接觸的文字量大幅增加,學校也開始上國語文等學科,「孩子漸漸從learn to read到 read to learn,必須靠著閱讀來學習」然而,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通常也已經呈現出學習障礙或困難了。一般老師發現之後,會轉介給特教班或資源班的老師,經由專業的測驗,排除其他感官或認知功能缺陷,鑑定是否為閱讀障礙。但若是能在幼兒階段或是小學3年級以前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的問題,及時給予恰當的語音訓練是相當具成效的,能夠大幅降低孩子因為閱讀障礙所產生的學習困難。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大腦與語言實驗室的李佳穎教授在中央大學大腦師資人才培訓教材也提及,若以閱讀能力做為判斷,要到小學3年級才能判定低於兩個閱讀年齡,這種方式不但無法早期發現,也失去早期補救的契機。
Q: 為什麼強調越早發現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能夠早期介入協助孩子越好呢?
避免未來出現嚴重學習困難
王曉嵐助理教授表示,一旦閱讀障礙的問題拖得越久,孩子能夠學習到的詞彙量就會比一般人少,強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最主要是希望避免孩子未來出現非常嚴重的學習困難,若是孩子長時間在學習上不斷受挫,除了成績長時間落後,會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識與信心外,還會引發一連串社交與情緒問題,導致孩子與同儕互動相處上也可能會出現問題。
避免孩子自我放棄
另一方面,越早發現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的問題,越早介入協助孩子,也是希望避免孩子出現自我放棄的心態,因為當孩子嚴重受挫時,他可能會放棄與文字相關的所有活動,事實上,閱讀障礙者不是不能使用文字,只是速度比一般人慢,孩子的記憶能力與其它能力與一般人並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