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父母教養不同步!爸爸失控拿拖鞋打哭鬧孩,勾起媽媽童年惡夢…7步驟處理孩子情緒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4年05月21日15:34 • 發布於 2024年05月21日00:00
父母教養不同步!爸爸失控拿拖鞋打哭鬧孩,勾起媽媽童年惡夢…7步驟處理孩子情緒
父母教養不同步!爸爸失控拿拖鞋打哭鬧孩,勾起媽媽童年惡夢…7步驟處理孩子情緒

爸爸情緒失控而不自知

當孩子哭鬧時,再愛孩子的爸媽都容易理智線斷線,處理小孩情緒的方式不同步,這時該聽誰的呢?PTT有一位媽媽在媽寶版PO文,提到孩子睡前想做什麼但大人不懂,加上他的語言發展較慢,表達能力不好大哭,爸爸見狀火氣上來,便拿拖鞋打孩子!

媽媽強調:「我是不打小孩的!雖然我也有情緒,但我是先冷處理,讓孩子稍微冷靜,爸爸覺得這樣哭很吵,冷靜要時間,揍下去一下就安靜了。」她認為,爸爸這樣做其實有情緒失控的成分,打孩子的同時也在發洩怒氣。

「事實證明是沒錯,打下去就安靜了……」媽媽陳述,爸爸在打孩子時,她有阻止,到最後,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上吵起來。

夫妻衝突,複製父母教養不同步

媽媽表示,看到小孩啜泣的樣子,她想起自己的小時候,當時父母也是教養不同步,「媽媽主張打,爸爸則是愛的教育,所以媽媽打我,爸爸就會來擋,最後演變成我在旁邊看他們吵架,然後我被嚇哭!」現在她跟先生的發生衝突的情景,好像不小心複製了一樣的狀況

「我實在很討厭這樣!之前就很嚴肅跟爸爸說過不可以打小孩,但沒用,情緒上來說打就打。」媽媽無奈的說,她甚至想要把小孩帶開,爸爸還很大聲說:「這樣做沒用,是浪費時間!」

媽媽對爸爸的做法非常不同意,「難道要我跟他說小孩平常也都是我在管我在教,你給老娘閉嘴少管閒事嗎?」她表示煩惱到不行,求助網友們的意見。

網友:不是先幫小孩擋,而是抱著先生

網友留言表示對爸爸做法的不認同:「所以小孩要學覺得吵就揍人嗎?身教很重要」、「安靜是一時的,他以後就會學你」、「不開心動怒就直接爆氣,只會得到一個更讓人頭痛的孩子」、「我打小孩都是爆哭的…我也承認打真的是發洩佔99%」等,一致認為體罰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網友們也提出許多建議給這位媽媽:「孩子有情緒當下,父母不需要被情緒牽著走」、「最優先的是處理媽媽自己的情緒,在兩個失控的人面前,能不能一直理智在線這是關鍵」、「回到這個當下,不是幫小孩擋,而是抱著你先生」、「請老公直接離開現場,去房間或廁所迴避一下」等,希望幫助父母雙方情緒先穩定下來。

讓另一半清楚自己的底線,並成為戰友

有媽媽網友表示,自己先生也是被打大的,對他而言打很正常,「平時是好好先生,但他一有情緒時,強度比我高很多。」所以花很多時間跟先生溝通教養觀念,「目前我們的教養仍不同調,但彼此尊重,」且讓先生清楚她的底線是不能打孩子

另有網友建議,可先了解先生的教養目標,通常先生有被聆聽與尊重,才會進入到戰友模式,而非敵對關係。「唯有父母能站在一起,用合作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教養,即便方法不同,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就有機會找到共好的可能。

許多網友認為,讓先生情緒迅速冷靜下來,至關重要!「如果站在孩子身邊,可能會更激怒老公,」畢竟先生處於非理性的狀態,為了不讓孩子身陷危險,必須先安撫好先生,讓他情緒穩定,以免造成小孩受傷或夫妻吵架的情況。

大人狀態不好,就不要處理孩子情緒

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在《你的孩子不奇怪》一書中表示,在遇到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除了不知所措,有時也可能是焦慮、甚至生氣的,「如果你想承接孩子的情緒,要先確定自己可以接好,而且不會搞砸。

李介文心理師建議,某些家長,如果教養當下,你正處在自己的情緒中,諸如工作壓力、帳單壓力、夫妻吵架等,「請您先找個適當的理由與藉口先退場,先不要處理,或者請另一半先接手或請孩子等你一下。

不處理孩子的情緒會怎麼樣嗎?李介文心理師指出:「我在學心理治療的第一課,就是在教我們『不要亂講話』,有時候,寧可不作為,也不要搞砸。再說了,有些大人在言談之間,也會充滿著負面的想法與評價,別以為孩子都聽不懂,他們知道的可多了呢!」

7步驟面對&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

兒科醫師祁孝鈞在臉書粉專提醒爸媽,一歲半至三歲之間,孩子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或生氣在所難免,身為父母不應當無止盡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當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衝突時,可以學著陪孩子面對並一起處理情緒:

1.冷靜

冷靜地等待及用平和的語氣,陪伴孩子當下的情緒過去,勿用責罵或大聲吼叫來阻止孩子當下的哭鬧,若父母自身也感到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請求他人協助

2.陪伴

在孩子哭鬧發洩的當下,如果在外面的話,請把孩子帶到較少人且安全的場所,然後在孩子身旁等待一段時間。

3.同理

儘量用孩子的角度瞭解孩子為什麼生氣,並可嘗試著說出來告訴孩子,例如:「媽媽知道你很想買新玩具車,不能買所以才好生氣。」

4.找原因

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為什麼造成不能做某些事的原因,例如:「媽媽知道你想買新玩具車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好多玩具車車了,箱子已經放不下車車了。」

5. 提出建議

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找找看有沒替代的方法。例如:「我們今天不買新玩具車車,但是我們回家後,媽媽陪你玩我們家裡的車車,這樣好嗎?」

6.檢討

過一陣子,等孩子能理解父母的想法之後,跟孩子一起分享剛剛發生的經過,協助孩子瞭解自己當時的情緒,例如:「你剛剛想買車車所以好生氣,但我們家裡已經好多車車了,媽媽知道你不能買新車車好失望,但之後我們回家一起把我們家的車車拿出來玩,這樣是不是也很好玩呀。」

7.稱讚

下次如果孩子可以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記得給予適當的獎勵跟稱讚。例如:「雖然你今天想買新車車,但你都沒有像上次那樣哭哭鬧鬧,今天這樣有進步很棒喔。」

孩子的情緒與大人息息相關,提醒爸媽先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給孩子好的榜樣,引導他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擁有一生受用的穩定情緒。

撰文/游資芸

圖片來源/photoAC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