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春季養肝》萬物萌發乍暖還寒 甘味食物固脾胃、接觸自然養陽氣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27日08:28 • 發布於 03月27日08:28 • 出處 / 康健雜誌 文 / 陳蔚承 圖 / Pexels
春季養肝》萬物萌發乍暖還寒 甘味食物固脾胃、接觸自然養陽氣
春季養肝》萬物萌發乍暖還寒 甘味食物固脾胃、接觸自然養陽氣

中央氣象署表示,受鋒面和東北季風影響,明(28日)起中部以北氣溫轉涼,全台降雨機率高。春天乍暖還寒,適合溫補養生。春季養肝,中醫建議該怎麼吃?哪些穴位能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適量攝取溫補陽氣的食物。中醫認為春季對應肝臟,肝氣會如同自然萬物生長抒發,而酸味食物會收斂肝氣、不利養肝,且傷害消化功能,因此飲食上可以少酸味多甘味性質食物來照顧脾胃、避免阻礙肝氣運行。

春季建議從事輕強度的活動,一方面擺脫冬季的懶散,二方面可以幫助氣血循環,利用春天「生長」的自然特性,接觸戶外的蓬勃生氣,助長體內陽氣生成。

生活起居方面,有所謂的「春捂」,春天雖然開始變暖,但日夜溫差大、乍暖還寒,所以冬衣還不要收起來,注意保暖以免生病。新光紀念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也指出,春季溫差大,過敏症狀會加重,要持續保暖。

情緒上,中醫認為「怒傷肝」,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楊淑媚指出,現代研究證實「發怒」會傷及肝臟,影響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因此,春季保肝,心情舒暢,避免動怒生氣也是重點。

立春: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 溫辛食物提升免疫力

好食材

· 韭菜:屬於微辛食物,又稱「起陽草」,可以補充陽氣、殺菌,對於血液循環不佳的人有暖身效果。

· 菠菜:是春天當季蔬菜,性涼味甘,含維生素A、K、葉酸及鐵質,有利活絡血脈,對肝氣不順所引起的胃病,有輔助治療效果。菠菜還能保護腸胃道黏膜、補血、改善貧血。

· 洋蔥:味道甘甜帶有刺激味,可理氣、調整脾胃功能、促進食慾。洋蔥中也含有蒜素,能抗氧化、防癌、抗發炎,增強抵抗力。

好習慣

可以適度做一些運動,但建議不要過度發汗以免耗損陽氣,且發汗時毛孔會張開,易受風寒而感冒。可以先從散步做起,慢慢擺脫冬天的懶散,幫助身體甦醒,強度以微出汗即可。

立春多按風池穴,促循環防感冒

位於後頸部,耳朵的正後方,2條大筋外緣凹陷處,與耳垂齊平。兩側各一,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清目醒腦,且有安眠、預防感冒的效果。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276期)

雨水:陰雨綿綿影響消化功能 2種豆類除濕健脾

好食材

· 豌豆:能健脾胃,增強腸胃功能、利尿,改善浮腫。

· 毛豆:性味甘平,能補充脾胃氣血,改善因濕氣重而導致的食慾不振。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能補充元氣、改善便秘。

· 菊花:性味甘、微寒,具疏風、清肝火、解毒、明目。春季可以泡菊花茶,或以菊入菜。菊花分黃菊、白菊2種,白菊清熱力較弱,平肝明目效用較強;想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黃菊效果較強。

雨水多按水分穴,除濕暖脾胃

位於肚臍上方1寸處,按壓可預防濕氣鬱積、幫助水分代謝,溫暖脾胃。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276期)

穀雨:濕氣漸重導致食慾不振 紅豆、牛蒡利水整腸胃

好食材

· 蕎麥:健脾益氣、開胃寬腸。

· 紅豆:利水除濕、維持腸道健康。

· 牛蒡:中醫認為牛蒡可以利尿、保肝、清火。營養學上牛蒡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且含有多酚類物質,能提升肝臟的代謝能力與解毒功能,進而促進血糖、血脂的代謝。

穀雨多按陽陵泉、太陽穴,解痠痛擺脫春困

· 陽陵泉:膝蓋外側突起骨頭斜45度下方約1指寬的凹陷處,能舒筋健膝,減緩疼痛、腫痛;利肝膽、清濕熱、強筋骨。

· 太陽穴:眉尾和眼尾外側,向後的凹陷處,具有提神醒腦、明目的效果,能對抗春困。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276期)

補足春天所需的元氣!來碗鮮蝦毛豆濃湯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食材:毛豆200克、洋蔥少許、馬鈴薯半顆、雞湯300cc、牛奶50cc、蝦子10尾

做法:

1. 洋蔥切塊炒香,加入毛豆、馬鈴薯、雞湯,煮至蔬菜軟化。

2. 用果汁機打成濃湯狀態。

3. 將濃湯放回鍋子煮,加入牛奶及調味。

4. 蝦子去殼煎熟後,加入濃湯即可。

(食譜示範:北投老爺酒店主廚陳之穎)

(諮詢專家: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楊淑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姿吟)

延伸閱讀:

過敏性鼻炎能根治?治療3方法,4穴道改善鼻子過敏

牙齦發炎怎麼辦?多久會好?醫師教5招消除牙齦發炎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