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怕得罪人/希望避過爭執
* 希望獲得別人的好感或讚賞
* 從少到大被教育「先為別人才為己」
* 尋找、證明自我價值
* 還沒有弄清楚我們的人際界線
❓甚麼是討好型人格(People pleaser)?
慣性討好的人凡事先考慮到別人,之後才到自己的需求,通常性格特徵是友善、平易近人、樂於助人等。但慣性討好的人會傾向不懂如何為自己發聲,可引致慣性忽視自我、犧牲自我,顯得沒有原則及底線。
看看以下特徵你符合多少?如多項符合,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1. 你不太會拒絕人
2. 你大多以別人想法為先
3. 你覺得提出相反意見會得罪人
4. 即使你持相反意見,你也曾佯裝認同
5. 你對他人的反應很敏感
6. 你渴望透過認同得人的喜愛
7. 你經常道歉
8. 你傾向自責
❓為甚麼我們會不自覺討好別人?
操作條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由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B. F. Skinner提出,透過環境刺激控制一個人的行為,因此操作條件反射也可視為一種學習方法。
人會根據一個行為的正面和負面影響而決定重覆或減少這個行為。即我們會偏向重複做出讓我們得到獎勵的行為,而偏向減少或停止做出讓我們受罰的行為。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一段依附型關係上。例如當你做了一些在另一半眼中不合意的事,可能是下班後與同事去happy hour,或是在唯一的假期與好友聚會,情緒低落的他便對你冷言冷語,甚至發脾氣遷怒在你身上;當你推辭了讓他沒有安全感的聚會時,他便露出滿意的笑容,更買你小禮物哄你歡心。
久而久之,為了不想激起另一半的負面情緒,你唯有放棄了自己原本很享受的社交生活,希望保持戀愛關係甜蜜的你把自己大部分的心神和時間都給了另一半,對他的要求都乖乖服從,而生活也不知不覺被另一半的感受牽著走,就像被操縱的木偶一樣。
自信心低
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必須透過外界的正面回應來換取對自我的肯定,對他人的付出便成為自我認同感的來源。
缺乏安全感
研究指出,討好行為是源自對快感本能的追求,這種愉悅感來自他人的肯定和嘉許。對討好者 (people pleaser) 來說,討好行為能安撫內心,亦鮮有他人的負面回應,重複討好他人會形成一種習慣。當這種行為形成一個模式 (pattern) ,熟悉且可預計,便能得到慰藉,獲取安全感。
過去不愉快經驗
因過去曾受到欺凌,便嘗試透過滿足別人來避免過去不快經驗的重演。
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自己只能從父母中得到有條件的愛,例如必須學業成績優異才會得到認同,才有機會出外遊玩,只有當自己的行為表現符合父母的期望,才會感受到愛。從原生家庭中學到愛是有條件的,日後和他人相處時,我也必須賣力滿足他人的需求,我才值得得到別人的嘉許與認同,甚至會慢慢形成一種自我認知,在潛意識形成自我的一部份。
習慣討好他人,漸漸會…❓
失去底線,缺乏個人界限
重視他人的感受本應是同理心的展現,但若恆常地忽略自我需求,不免會將自己的底線無限退後。當無法表達自己的真正情感,便容易在關係中,甚至職場上任人擺布。
負面情緒
你內心否定對方的想法,卻順從對方,言行不一,一直壓抑自己的需求,甚至不再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感受。明明該憤怒的時候只會吞聲忍氣,騙自己說沒有情緒,直到一天壓抑在內心的真實感受就像埋下的炸彈,隨情負面緒爆發。
關係疏遠
自我表露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一環,盲目和應他人無助於拉近彼此距離,反而讓別人感受不到你的真誠。沒有確立個人界線讓你在關係裏迷失自我,不自覺為別人的行為與情緒負責,放大了情緒與他人對自己的影響。
⭐你改變了你的行為,卻不能改變你的想法。學習心理學,洞悉不同的心理陷阱,透過不同的練習,覺察內心需求和心聲,意識到並避免被環境操控。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我價值。調整溝通心態和技巧,在關係中感受真摯,在生活中重拾自主。
—————————————
【設立個人界線:堅定自信溝通課程】Building Personal Boundaries with Assertive Communication
📝課程目標
* 認識自己,重新肯定自我價值,為自己而活
* 調整溝通心態,建立真摯長遠的人際關係
* 在衝突中捍衛權益,重拾自主權
👤課程對象
* 害怕拒絕,習慣委屈自己來討好別人的你
* 缺乏或很難堅持主見,或常被情緒左右定的你
* 覺得自己經常被別人影響或被利用的你
* 希望親密關係更真摯、長遠的你
* 希望於競爭中更有效爭取及捍衛自己權益的你
📆上課日期
2023 年 3月10,17,24,31日,4月14,28日(逢星期五) 晚上7:30 – 9:30
🔍報名及詳情請到 BIO Link https://treehole.hk/event/personalboundaries/
▼Follow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Website: https://treehole.hk/blo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treehol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holehk.psychology/?hl=zh-tw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