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羽毛球代表「黑妹」葉姵延近日出席活動時,分享以往到海外比賽遇過的親身經歷,當時在新加坡結束比賽後,打算轉飛至印尼進行下一場比賽,豈料患上急性腸胃炎,並出現嚴重嘔吐及腹瀉等病徵。有醫生呼籲港人應增認識「旅遊醫學諮詢及風險評估」,特別是了解港人旅遊熱門地的傳染病風險,以及相關預防措施,才能玩得安心又放心。
港人熱愛旅遊,偏愛前往內地、日本、東南亞、韓國、台灣等地旅遊,而不少人都認為這些地方很安全,毋需擔心。香港疫苗與旅遊醫學會旅遊醫學科高級講師方燦桂藥劑師表示:「然而這些地方相比起其他地區,風險會比較少,並不等於沒有風險。舉例說,登革熱在東南亞、台灣、內地都頗為流行,蜱傳腦炎於內地及日本也有屢見不鮮的個案。另外,部份港人沒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但乙型肝炎疫苗在東南亞、內地、台灣、日本、韓國等地相當常見。」
旅遊醫學科專家顧問梁家偉藥劑師提醒:「從疫區回港,或於外遊時曾到過一些郊區及發展中國家,若果之後出現發燒、出疹、肚瀉、嘔吐等身體不適情況,求診時必須向醫生透露,讓他們為你作出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例如市民在外遊時出現肚瀉請不要立即使用止瀉藥片因為太早使用止瀉藥會停止身體自然排出毒素的功能。視乎情況,應該讓身體自然排出毒素大約24小時。如果之後腹瀉仍未停止,可以考慮服食止瀉藥。這些方法是因人而異,詳情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旅遊傳染病個案|用藥不當可引起副作用
另外,梁家偉亦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早前一名就讀英國劍橋大學的女學生,前往非洲前曾服用瘧疾預防藥物「多西環素」,在回國的機程上,因相關藥物的嚴重副作用,導致她出現幻覺而在飛行途中,從飛機上一躍而下,導致身亡。重要的是在旅行前應向醫生諮詢,以根據目的地的瘧疾風險、抗藥性情況和個人健康狀況,選擇最適合的預防用藥療程。旅遊醫學專家將根據這些因素來制定推薦的藥物劑量和使用時間表,避免慘劇。
梁家偉解釋在進行旅遊醫學諮詢及風險評估時,一般需要了解患者的個人病史、旅行目的、詳細行程、個人病史、疫苗接種史、過敏病史、婦女懷孕及哺乳狀況等。專家再向市民提供一些外遊期間的健康貼士。
他更以高地綜合症(簡稱高山症)作例子,指出旅遊醫學專科的必修課,旅遊如出現急性高山綜合症,服用乙醯唑胺可以用作治療,幫助身體適應,減輕急性高山症的病徵;但專家強調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立刻下降至到水平面,而不是服藥。乙醯唑胺亦可作預防之用,在登高前一天開始服用,至登高後數天為止。如不適當使用,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旅遊傳染病個案|用藥不當可引起副作用
香港疫苗與旅遊醫學會於本月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僅4%受訪者認識什麼是旅遊醫學,只有1%受訪者在外遊前會考慮旅遊醫學諮詢及風險評估,更只有少於1%受訪者實際進行旅遊醫學諮詢。該學會建議,市民應該在外遊前做足旅遊醫學諮詢及風險評估並購買旅遊保險,及做好醫療上的準備,包括接種所需疫苗、預防蚊蟲叮咬、預備平安藥,了解當地旅遊及飲食安全與保健資訊,便能夠避免中招。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外全科醫學院旅遊醫學科院長Sam Allen醫生(英國)與梁家偉呼籲港府支持成立更多旅遊醫學專科課程及私營旅遊醫學診所,以提升市民接觸旅遊醫學專科服務可及性。同時,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外全科醫學院(旅遊醫學系)及香港疫苗與旅遊醫學會將舉行一連串旅遊醫學相關專科基礎培訓,教育市民及醫護人員有關旅遊預防疫苗接種及疾病管理的知識,以增進本港醫護人員對旅遊醫學專業知識及重視。Text:Fion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