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常見的情緒病之一,依據症狀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可將抑鬱發作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1]。近日發表的《重度抑鬱症對社會及經濟成本的負擔愈趨嚴重——亞太區全面觀》白皮書就發現,與全球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地區的抑鬱症與精神疾病發病率高出許多。有專家更指,逾半重度抑鬱症患者均未獲正確診斷,其中有逾7成患者因未獲得適切的治療導致惡化。
澳洲蒙納許大學阿爾弗雷德精神病學研究中心主任賈亞里庫卡尼教授表示:「有三分之一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最終會演變成抗藥性型的抑鬱症,這是抑鬱症中的一個亞型,表示不再對傳統抑鬱症藥物有反應。」
他又補充:「這些患者的復發率高、大多感到絕望,很有可能會造出自我傷害的行為。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可能被影響,甚至被摧毀。長期存在的偏見、難以獲得正確診斷和有效的治療、缺乏完善的支援系統,都是患者目前所遇到的障礙」。
在亞太地區有逾9成的重度抑鬱症患者不向外尋求協助,而在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這些症狀自殺身亡。庫卡尼直言:「一旦抑鬱症被延誤診治,會令患者的生活質素變差,他們有機會面臨失業、家庭破碎,甚至萌生自殺念頭,最終喪失生命。因此,延誤診治對部分個案是可致命的。而在大部分個案中,延誤診治不但影響患者自身,更會影響其家人、工作環境、整個社區。這也會影響患者的身體狀況,包括失眠、食慾不振而致體重下降。因此,及早治療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是最佳的治療。」
針對醫學界發現抑鬱症有不同亞型的存在,庫卡尼建議每一種亞型都應該有相對應的疾病管理指引。
畢馬威新加坡健康與生命科學研究所總監克里斯哈迪斯帝亦稱:「目前針對該疾病不同的亞型或個體之間的差異特質的現行政策和治療方法仍然不足。重度抑鬱症亞型的患者沒有獲得應有的個人化照顧。這之間顯然仍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缺口,而我們需要就此作出改變。」
有關方面希望呼籲外界提升對於抑鬱症亞型的關注,同時相關部門亦應採取行動,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政策規劃,而是次白皮書主要就亞太地區中的中國、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澳洲進行分析。
其中,有關方面亦認為,香港的工作及生活情況亦值得關注。香港的工時比全球平均工時多出38%,以及有31%的勞動力都有抑鬱症。但每10萬人中,只有4.5名精神科專科醫生(只及世衞所建議的一半),難以提供足夠支援。
白皮書提到,在9項抑鬱症的症狀中,出現至少5項症狀,而該等症狀持續發生多於兩星期,且愈來愈嚴重,便屬重度抑鬱症。而抑鬱症患者比起正常人的生產力低於4成,而重度抑鬱症患者預期壽命也比平均壽命少20年。
- 感到抑鬱
- 對消閒活動失去興趣
- 動作變得更快或更慢
- 萌生死亡念頭
- 食慾變化
- 睡眠異常
- 缺乏動力
- 自尊心低
- 難以集中或做決定有關方面又指,現時治療重度抑鬱症的方案,包括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例如抗抑鬱藥;以及改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及運動,大部分情況下會使用混合治療。較為嚴重的個案及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的個案,則可使用腦電盪療法(ECT)。
支援抑鬱症人士4大錦囊[2]
若察覺到患者病情有變化,如發現有自殺傾向及行為有異時,又或者是有復發的症狀,例如無故失眠或情緒低落等,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有些患有抑鬱症的人或被誤認為無心改變、懶或態度固執等,要了解這都是疾病的表現,而非其真正的性格,避免責怪或作出批判他們。
鼓勵患者說出感受或難處,但不會勉強對方,一旁耐心聆聽,並表示諒解,可給予足夠時間和適當支持。
照顧者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需要照顧,宜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再陪伴患者走出困局,如有需要,也要求助。
Text:Fion
參考資料:
1. 《抑鬱症》
2.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抑鬱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