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斷捨離:瀕死意外,讓我體會萬般帶不走的道理,簡約的心靈,就是最安逸的生活方式!

幸福熟齡(台灣)

更新於 2022年04月15日03:07 • 發布於 2022年04月15日03:07

作者 : 鍾灼輝

圖片 : 達志影像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是一場玩笑,老爸在應該清醒的時候失智,卻在失智的時候突然清醒過來。

面對這些珍藏二十多年的舊物,他的反應竟然是不屑一顧,甚至顯得不耐煩。既然得到了神一般的允許,為免夜長夢多,我跟老媽及阿哥馬上聯合行動,幾乎不眠不休地把老爸所有舊物清走,邨裡的好幾個資源回收箱全都被塞爆了。

在整個過程裡,老爸沒有絲毫不捨的心情,更首次感到那堆物件礙手礙腳,我感到匪夷所思之餘,更從他身上體會到何謂真正的「斷、捨、離」。

「斷、捨、離」是將行法哲學中的「斷行、捨行、離行」放在生活上,意思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捨、離」的兩大標準是依據物件的實用值與時間值,實用值是指此物對人的存在價值,而非物件在金錢或功能上的價值。

所以必須把物我的主客關係重新釐清,是人用物而非物用人。第二則是時間值,有用的物件不一定時常用到,所以時間的主軸應回到現在。

所以我們必須經常依據「現在」的這個時間軸,一步步選擇、取捨,只留下自己需要及合適的東西。

其實許多人都有囤積東西的習慣,特別是老人家,總捨不得扔掉舊的、沒用的物件,嘴巴上會說「丟了好可惜耶」、「早晚會用得上的」。

這些似是而非的藉口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對過去的放不下,或是對未來的擔憂不安,總覺得被一堆東西圍著便有一份安全感覺。

也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每個人都擺脫不了對物質的依賴與依戀,不只是老爸,我自己也何嘗不是死抱著一大堆物件不放。

直至在十六年前,我遇到了瀕死意外,才真切體會到萬般帶不走的道理,從而令我減少了對物欲的追求,脫離擁有越多就是好的生活方式。

康復後,我在家裡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人生「斷、捨、離」,重新整理我的生活空間。

我把自己三十年來留下的所有物品澈底翻出,東西竟多得有點讓我瞠目結舌,足足占滿了一整個客廳。

我把真正需要的物品重新篩選、貼上標籤,發現不需要的東西竟比需要的多出好幾倍,而生活中真正用得著的物品,卻遠比想像中少。

原來我也一直在浪費寶貴的人生,囤積沒必要的東西,購買多餘的廢物,這不但剝奪了個人的休息享樂空間,更賠上了整理的精神力氣。

當我看著這些熟悉的物品時,心裡感慨地想:「三十年人生換回來的就是這堆東西。」

然後我逐一翻閱,仔細觀賞,發現每件物品背後都印有一段難忘的小故事或回憶。

如果把這些故事重新拼湊起來,我像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我感到一種淡淡的哀愁湧現心中,鼻子一酸,眼淚盈滿了雙眼。

當時我像在整理自己的遺物,甚至分不清到底自己是死是活,這些萬般帶不走的物品是真實或是虛幻。

如果意外時我就這樣死了,現在在這裡的人應該變成了媽媽或哥哥,我像忽然看到他們在一面翻閱我的遺物,一面懷念我的人生。

這時我才覺悟到,這些回憶並非活在物品中,而是留在人的心底裡。我並不需要這些物品去證明自己的曾經存在,親人也不需要靠它們來保存對我的回憶思念。

「斷、捨、離」真正教導人的,其實是一種簡約自在的人生哲學,從整理物件到審視內心,面對物品就等同是面對自己一樣。

不管是我的瀕死經驗或是老爸的失智症,都在教我們以新的眼光去檢視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再成為物欲的奴隸。

追求物質根本不能為我們帶來一丁點的安全感,相反只會不斷增加我們的負擔,簡單的生活、簡約的心靈,就是最安逸的生活方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最後,我會變成你嗎?:我的麻煩失智老爸+失智老爸教我的幸福必修課》,時報出版, 鍾灼輝著)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