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隔夜菜能反覆加熱吃嗎?避免沾到口水怎麼做?醫師傳授6個小撇步,隔夜菜安心吃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4月26日05:45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隔夜菜能反覆加熱吃嗎?避免沾到口水怎麼做?醫師傳授6個小撇步,隔夜菜安心吃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每天都突破數千大關,為了防疫,許多學校都已經停課,學生在家線上學習,甚至許多上班族也陸續居家辦公。待在家裡防疫時間拉長了,每天三餐的整備也是一門學問!如果家中有吃不完的隔夜菜,扔掉又浪費,該怎麼處理才安全?還能第二天繼續加熱食用嗎?

健康飲食的概念,當然是現煮現吃最好,既能吃到食物美味,又能吃到均衡營養。萬一真的有剩下食物吃不完,倒掉好浪費;恩主公醫院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表示,擔心吃隔夜菜會傷害身體健康的人,也不必太緊張。其實只要把握6個小技巧妥善處理,能避免食材變質、減少營養流失,隔夜菜也能吃得安心無負擔!

【隔夜菜6撇步安心吃】

1.避免口水沾到:

隔天的便當菜應事先分開存放,避免食物沾到口水滋生細菌。共食也可以養成公筷母匙的好習慣,除了避免感冒交互傳染,還能避免食物沾到口水。

2.避免室溫放太久:

為避免食物細菌增長,盡量在1~2小時內,放涼不燙手,就可放入冰箱冷藏。

3.海鮮、內臟不隔夜:

海鮮及內臟類食品容易腐敗、滋生細菌,建議當餐食用完畢最為安全。

4.避免反覆加熱:

吃剩下的菜反覆加熱,不僅營養流失,也更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加熱以1次為限。注意也勿不斷添加新食材重新烹調,避免變質。

5.冷藏2天內吃完,冷凍最多1個月:

隔夜菜儲存在冰箱時,冷藏溫度最好控制低於5℃、冷凍低於-18℃以下較有保障。冷藏2天內吃完,冷凍最多1個月,確保隔夜菜不會變質。

6.加熱到70度以上:

高溫可以殺死很多細菌,吃隔夜菜前一定要充分加熱,避免病菌滋生的風險,誤食遭到細菌污染的食物,還有可能導致腸胃炎,出現腹瀉、腹痛等不適症狀。

為什麼隔夜菜不宜重複加熱?高銘鴻醫師表示,重複加熱的食物會流失部分營養素,如水溶性維他命B、C,並且要注意儲存方法不當的隔夜菜,可能引發中毒或急性腸胃炎。建議,食物原則上還是現煮現吃最營養、最健康、最美味!

如果在防疫期間減少出門接觸,避免增加染疫的風險,就可能增加吃隔夜菜的機率時,也不必太擔心,只要遵照以上6個小撇步,一樣能安心吃隔夜菜。

大禹治水恩主公醫院高銘鴻醫師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年輕人視力模糊,早發性老花中鏢!中醫:護眼必按6大穴位、2茶飲改善眼睛乾澀疲勞

華人健康網(台灣)

久坐久站害下背痛!醫:合併這7大危險訊號,小心急性神經損傷

華人健康網(台灣)

減肥愈減愈肥又復胖?3大NG減重方法不要犯!營養師推:1410斷食溫和減重6要訣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她臥床多年「滿頭壓瘡」深可見骨!家屬1原因「急救到底」…醫嘆:人間地獄在醫院深處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女性朋友動起來!醫推4跑法在家就做到 告別運動漏尿困擾

am730

小孩放暑假反而長不高?美研究4點分析 家長「這樣做」抓住成長黃金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延緩老化 6個家居運動助你重拾年輕體魄(下)

am730

二價鐵、三價鐵差在哪?維生素C可加強吸收?一文看懂鐵劑選擇與服用須知!

台灣健康醫療網

北醫附醫完成北市首例 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抗失智

NOW健康(TW)

【兒童增高】擔心孩子身高比同齡矮? 兒童增高黃金期必吃10種食物!

MamiDaily

週末運動好處不輸規律運動!研究:有效降低死亡率,但須注意易受傷

康健雜誌

不敢開口問性病問題?疾管署推:匿名聊聊 保護隱私不尷尬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疲倦不是因為懶 醫生揭5大成因 教6招回復活力

am730

精神疾病不只需要治療 醫:社會的包容與理解更重要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以國已有 241 例死後取精!台灣曾准 2 例,精子終遭銷毀

Heho 健康(台灣)

職業醫學團隊量身打造復工計畫 三個月助職災女技術員重回原職崗位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腰痠背痛是警號!3個影響脊椎狀況 別讓小痛變大病

am730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NOW健康(TW)

【影音】銀色海嘯 權威醫師甄瑞興解析「失智症診斷與健保、自費新療法」

Heho 健康(台灣)

心因性猝死無預警 七旬老翁「燒心」撿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視力模糊、眼脹痛恐是3C症候群! 小心眼疲勞7大症狀

NOW健康(TW)

紙容器就安全? 專家:比塑膠袋還毒

中天新聞網

暴雨後襪全濕易惹香港腳!醫生教5招防細菌感染 4症狀須求醫

am730

右腳大拇指出現黑塊以為是瘀青 一查竟是皮膚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年邁米克斯犬高溫曝曬致熱衰竭過世! 動保處裁罰飼主

NOW健康(TW)

這5種麵包最健康?營養師教你如何挑選健康麵包的關鍵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頭暈、眩暈是天熱中暑嗎? 醫揭頭暈、眩暈成因與治療

NOW健康(TW)

轉型長照3.0!協助家庭照顧者 住宿型機構擬評鑑把關

NOW健康(TW)

彰化65歲婦「背痛往上跑」竟是主動脈剝離 緊急救回一命

中天新聞網

腳指「瘀青」5個月竟是黑色素瘤!3種皮膚癌屬它最惡,媒體人陳文茜也受害…哪些變化不尋常?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太震撼!暗夜猛盜汗以為太熱 37歲媽就醫竟檢出腸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沒症狀也藏危機!醫示警「消化道癌6徵兆」別忽視 這些人該定期檢查

am730

睡不好、便秘、嗅覺變差?小心是巴金森氏症早期警訊!

Heho 健康(台灣)

我的爸媽是否適合自宅養老?住安養機構,是種孝順?有5狀況,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意外溫床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秋葵超黏液口感卻妙用多 醫師揭6大功效

中天新聞網

晚期肝癌無法動手術 醫用「這1方式」縮小腫瘤、重拾手術機會

台灣健康醫療網

燃脂再升級!運動搭配「冰咖啡水」 提高代謝、燃脂更久

康健雜誌

孩子鬧脾氣怎麼辦?2步驟2方法導正

Heho 健康(台灣)

研究證實:看見對方的好+共享體驗,親密關係更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做良醫,不做名醫!台大醫返鄉當小鎮醫師40年、67歲學治療失智,盼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康健雜誌

漱口水正確使用方法、功效及種類 藥效VS日用有何分別?

am730

美泰推出糖尿病芭比 冀增加兒童包容及同理心

港新聞 Kong News

2025「最髒12蔬果」出爐 但別因此拒吃!營養師授「聰明挑+正確洗」妙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