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運動VX球 「紳士」一眼關七 食腦致勝
【明報專訊】躲避盤、匹克球、柔力球、芬蘭木柱……這些新奇的名字,都是新興運動。
與傳統運動相比,它們發展只短短數年至廿載,着重鬥智多於鬥力,身體碰撞以外更強調腦筋急轉彎,如VX球和巧固球,甚至有「紳士球」、「君子球」的別名。兩種運動在本地發展時間尚短,卻有人辭掉正職全身投入參與和推廣,
也有世界級賽事將在香港舉行。這些運動究竟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眼前的VX球員,手持雙頭套着罩子的1.2米長球杆,靈巧地把軟身小球撈進罩子,輕輕揮杆,把球射向對手;驟眼看,有基因異變的獨木舟成分,又像縮小了的閃避球。「在室內用棍玩,可單打的閃避球,但共有3個球。」VX球運動總會副主席黎家韻(Karen)笑說,這是最簡短地介紹VX球的說法,「比起『改良』運動,以『創作』來形容VX球或許更貼切」。
10球員5個球 用杆玩「閃避球」
VX球糅合閃避球、棍網球、獨木舟的特色,罕見的雙頭球杆設計考驗球員的左右手配合。兩個英文字「VX」,其實分別指羅馬數字中的「5」和「10」。10名球員、5個球,是一場團體VX球賽的標準規格。但由於場地所限,其後演變出的單打「V2」(用3個球)和雙打「V4」(用4個球)反而比較流行,兩種形式均可於壁球室作賽。這天VX球運動總會主席黃秋南(Osman)與Karen帶同助教到場,以V4的雙打陣容示範。各人以球杆撈球發球,擊中對手肩部或以下部位,便可得1分。球杆除了進攻,亦可用來擋開攻擊,更高階的防守,是接中射向自己的球,俗稱「catch波」,能反獲3分。VX球手中有「catches win matches」的說法,多catch幾球隨時能反敗為勝。
看似短短的一個回合3分鐘較勁,其實並不容易,體力要求只是次要,腦筋清晰和multi-tasking了得才是致勝之道。球手既要一眼關七,觀察多個球的走勢,又要適時拾球,瞄準對手進攻,同時不可疏於防守,被球擊中更要舉手嗌「yes」向裁判示意。助教朱泳港表示,「網球、羽毛球等傳統運動,只要把球打去對面,便有時間看清對手,但VX球有多個,周圍環境都需顧及。作賽時,反應、攻防技術和體能缺一不可。」像VX球創辦人Paul Hildreth便曾說:「VX球世界盃的選手,要一次想好下6步怎走。」
VX球於2006年面世,發源自英國,現於德國、意大利、印度、肯尼亞等16個地區落地生根。兩年前,從事體育推廣的Osman盯中這門運動,將之引入香港,他專程飛到英國,隨英國隊集訓,「但當時尚未掌握到技術,也沒學習到什麼竅門,只懂靠體力追波」。豈料VX球正正不是那種「一球定天下」的活動。「VX球是靠策略和經驗彌補體能,是食腦的。回港後慢慢掌握到技巧,就開始鍾意玩。」新興運動正是難在「前無古人」,可參考的技術和理論不多,很靠自己花功夫鑽研,但他笑說,如果現在有人想學VX球,「我可以即刻令佢鍾意」。
球員講求誠實 失分舉手喊「yes」
VX球設計新穎,風格和球招花款多多,隨球手喜好調整,打法相當具個人色彩,例如印度選手就流行把球彈牆射向對手。相比起在兩個罩子間傳接球,Osman更習慣向地面拍波運球,「可以用低重心接近對手,然後向腳部shoot」。
雖然球風多變,但實際進攻和防守技巧,才是球員的真功夫。要控制球的着落,或精準地撈起小球,都需要細膩拿捏。例如想「catch」對方的球時,抓緊小球着陸罩子的一剎,將之輕輕彈高,便可令旋轉中的球停止轉動,令持杆者得到3分。
打VX球除了要克服技術上的難度,亦講求誠實及自律。球場上此起彼落的舉手和「yes」叫喊聲,是球手向裁判明示自己失分的憑證。「對手舉手時,擊中他的球並不計分,故意shoot過去甚至會犯規,球員應等對方放下手再投入比賽時,才繼續進攻。」
Osman和Karen去年赴印度參加VX球世界盃,分別在成人組20名選手中,取得第13及17名的成績,Karen更因為擊敗印度男選手而得到媒體關注。在創辦人Paul的邀請下,2020年VX球世界盃將在香港舉辦,不知到時會否有香港選手以東道主身分爭光?
文:宋霖鈴
編輯:梁小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