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前訪問|韋志成:舊區更新不能單靠市建局
市建局過去兩個年度均錄得虧損,淨虧損由2023年35.3億元擴大至去年39.2億元。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訪問時指,市建局財政狀況仍相當健康,過去數年有近200億元流動資金。他透露,正籌備年內再發債,將用於收購俗稱「五街」的土瓜灣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單位,發債規模有待商討。他說,因應目前環境,仍未決定發行港元或美金債,將視乎日後情況而決定。
對於有意見認為市建局應自負盈虧,韋志成指外界有誤解,強調《市區重建局條例》從沒自負盈虧概念,只列明局方要審慎理財。「在市場上的4萬多幢住宅或混合住宅樓宇,並非由市建局建造出來,是市場建出來的,哪有可能由一個機構處理4萬多幢樓宇?特別是香港屬低稅制地區,我去哪裡找那麼多資源幫舊樓業主換新樓呢?」
政府早前透過私人協約,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將紅磡庇利街及將軍澳第137區用地,批予市建局發展。韋志成認為,做法有助增強市場信心,政府日後亦無可避免要再撥地支持舊區更新;若當局選擇以較快步伐推動「2030+長遠規劃願景」,難免需要較多土地支援。
舊區更新需各方合作 難單靠市建局
被問到市建局需否減慢市區重建步伐,以達致財政平衡,韋志成表示,一直有研究透過整體規劃舊區釋放土地潛力,增加市場參與誘因,但舊區更新不能單靠局方推動重建項目。他說,「現時市建局正扮演球員角色,其他持分者就是是球證,其實應該要大家一同落場踢波」,強調要真正解決舊區更新問題,必須靠政府、專業團體、業主等持分者一同合作。
他認為,必須將樓宇維修責任清楚交回業主手上,指香港樓宇設計壽命為50年,若業主妥善維修,年期有望倍增至100年,「但我們現在清拆的樓宇,一般是50至60年樓齡,我們似乎正在浪費社會資源」。至於市建局角色是否應更側重於延長樓宇壽命,他指局方法定職能包括樓宇復修及釋放土地潛力,認為暫時毋須改變。
是時候調整收購舊樓機制
收購舊樓的7年樓齡補償機制被指不合時宜,韋志成指,政府和市建局各有考慮因素,而在目前樓市下行的情況下,是處理相關問題的適當時機。
他解釋,補償機制基於《市區重建局條例》提出的行政標準釐訂,列明收購水平須高於收地水平,因此實際收購價是7年樓齡補償金額再加津貼。他形容「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收地水平和市建局收購水平需同步降低,否則業主未必會將自住物業售予市建局,最終都無助解決問題。
失望未能於任內完成觀塘市中心重建
韋志成回顧過去9年任期,指任內最深刻和失望的,是未能完成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他憶述2017年上任初期,因項目設計圖則遭更改,與2007年諮詢時有出入,被批評為「走數」,「這是我整個職業生涯,第一次公開道歉」;其後以為工作進入直路,但卻遇上樓市回調,令項目流標。他又透露,市建局計劃今年第三季與發展局商討項目詳情,或會刪減車位數量,敲定細節後再聆聽發展商意見。
卸任在即,韋志成寄語接任的華懋集團前行政總裁蔡宏興要熟讀《市建局條例》,形容當中蘊含「大智慧」,亦相信對方有心為香港社會做事,不擔心他的背景會影響工作。本身是香港建造業關愛中心主席的韋志成又指,日後會重點為中心提供服務,協助因工業意外去世工友的家庭。
記者:王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