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適合減脂、增飽足、熱量低,為什麼要挑選體積大的食物?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05日02:00 • 圖文提供/采實文化
食物種類的體積與熱量密度。由左到右代表食物體積由小到大,熱量密度由高到低。食物體積越小且熱量密度越高,帶來的飽足感就越少(如下面胃部圖形所示)。(圖片提供/采實文化)

選擇體積大的食物

吃完飯後,神經系統接收到飽足感的信號來源包括卡路里數量,以及胃部組織延伸的程度。熱量攝取較高的飲食會讓你感到更飽足,但會對每週減重速率帶來負面影響。攝取熱量密度較低且佔據較多胃部空間的食物,可以利用胃部組織延伸的信號,讓你在感到飽足的同時減去更多體重。

利用食物可口獎勵假設

食物可口獎勵假設(Food Palatability Reward Hypothesis,以下簡稱FPRH)是一個非常單純的現象:食物如果好吃,我們會想吃更多;食物如果索然無味,我們就比較不會想吃。聽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但FPRH在飲食計畫的重要性受到低估了。好吃的食物通常熱量密度較高,就算你不吃超過每日熱量上限,這類食物常常無法讓你感到飽足,使得我們更想吃這些食物。這種渴望的威力很強大,讓我們更難堅持飲食計畫。

一些受歡迎零食廣告的標語其實背後都大有文章,例如「讓你一口接一口」(You can’t eat just one.)或「停不下的美味」(Once You Pop, You Can't Stop.)等等。同樣地,開胃菜之所以叫開胃菜,就是因為會促進食慾,讓我們想吃得更多。高適口性的食物加上低飽足感的分量,代表你吃完後很可能距離飲食目標更遠。限制或避免適口性高的食物(選擇吃比較不好吃的食物),更能讓我們輕鬆依從減脂飲食──畢竟吃過多的披薩或起司蛋糕,比起攝取過量的花椰菜和雞肉更可能發生。即使你的午餐裡有非常好吃的醬料,讓你想吃更多,但你光是吃完不加醬料的食物可能就飽了。 下圖是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的適口性列表。當然也可以將蛋白質來源或某一餐做成類似表格,但這邊僅以碳水化合物做為例子說明。

如果將前述2張圖表相比較,你可能會發現高適口性的食物,剛好就是高熱量密度和小體積的食物,所以這些食物只要吃一點點就能得到同等的熱量。反之,蔬菜等較低適口性的食物則有較大的體積和較低的熱量密度,相當有飽足感、熱量又低,因此特別適合減脂飲食。

增加蛋白質攝取

研究顯示,所有巨量營養素中,蛋白質最能帶來飽足感。最近有些研究甚至指出,看起來和嘗起來富含蛋白質的碳水化合物,比起原本的形式更有抗飢餓的效果。也就是說,蛋白質抗飢餓的特質,某種程度上與視覺效果和口感有關。可能某些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會影響飽足感,因為即使是液體狀的蛋白質飲料也有很好的抗飢餓效果。因此,攝取超過最低建議量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飲食依從。

如果要在CCH的限制之內增加蛋白質攝取,就必須犧牲一些其他巨量營養素的益處,但如果能提升飲食依存程度,或許就相當值得。舉例來說,一名活動力高的人如果要在熱量限制的飲食中提升蛋白質攝取,可能就必須減少碳水化合物,某種程度上就會降低訓練能量並干擾恢復。不過,如果這個人可以堅持飲食計畫而不向飢餓低頭,就更有可能達到減脂的目標。為了飽足感、能量維持以及恢復,要先減少脂肪的攝取,下一步才是碳水化合物。平均來說,碳水化合物的飽足感不如蛋白質,但還是高於脂肪。脂肪的熱量密度很高而且很可口,佔據的胃部空間較少,又會讓人食慾增加。

改變營養時機

即使在熱量很低的飲食過程中,一日之中的飢餓程度也會有很大變化。很多人早上不太飢餓,但經歷一整天的壓力回家以後卻飢餓無比,這些人更可能在晚上的飲食中作弊。這種飢餓可以透過改變飲食時機和分量來控制。早上吃較小份且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並拉長飲食間隔時間;傍晚以後則吃較大份且含有各種巨量營養素的食物,並縮短飲食間隔時間,這樣可以讓依從變得更容易。如果你一日中的飢餓傾向很明顯,你可以據此建構你的營養時機。

也許你正為了舒適而犧牲最好的飲食時機選擇,但如果能顯著提升依從,這個犧牲就值得。舉例來說,認真的訓練會啟動戰逃反應,讓食慾降低一小時以上,而如果你在一日中的其他時候會有飢餓的困擾,你可以跳過運動後立刻飲食所帶來的小小合成益處,以在更飢餓的時候吃更多食物。在減脂飲食的過程或飢餓感最強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這時候你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該比較低,而且一日中的胰島素敏感度隨時都很高,所以改變訓練後的飲食時間,就不會帶來那麼大的影響。先前提過,營養時機對於飲食結果最多有10%的貢獻,所以即使影響不大,還是會有顯著差別。

攝取纖維素較多的食物

纖維素本身的熱量不高,但可以抑制飢餓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以及全榖物食品,這些食物因為體積較大且可口程度較低,本來就比較能對抗飢餓。食物所含的纖維素越多,就越能抑制飢餓感。任何食物若和纖維素一起攝取,消化速度也會變慢,因此任何包含纖維素的餐點都能帶來較長的飽足感。舉例來說,雞胸配白米飯可以讓你飽足數小時,而雞胸搭配蔬果則可能讓你抵抗飢餓感更久的時間。飽足感時間的延長可能有助於提升你的意志力,讓你更能面對其他飲食計畫和人生中的挑戰。

減少液體熱量

液體熱量很容易大量攝取,而且不會有很明顯的飽足感,所以在減脂飲食的時候應該避免。有些情況下甚至連訓練中的補充品飲料都不應攝取,並把這些熱量以天然食物的形式在訓練後補充,來降低飢餓感和促進依從。

餐前先喝無熱量液體,並細嚼慢嚥

研究顯示,先喝完液體再立刻飲食可以提升飽足感,這樣可以讓你在非正式的飲食計畫中減少攝取的食物,並在計畫好的減脂飲食中攝取少量食物後得到更多飽足感。先喝液體再吃飯可以延展你的胃部,並在開始吃東西以前就提升飽足的信號。如果你正為飢餓所苦,可以在每次飲食前先喝250至700毫升的無熱量飲料。細嚼慢嚥也能提升餐後飽足感。飽足感的信號不會在飲食結束後立刻出現,飲食時間越長,代表飲食結束後會有更多的飽足感。

此外,咀嚼這個動作本身就有一些傳遞飽足感信號的能力,所以確保澈底咀嚼食物也能提升飽足感。與朋友聊天、收看節目或做些吃飯以外的事情,也有助於延長飲食攝取時間。如果你能養成細嚼慢嚥和餐前先喝無熱量液體的習慣,你就會在幾乎不需要額外準備或努力的情況下,擁有內建的抗飢餓策略。

提升咖啡因的攝取

咖啡因對減脂飲食有三個好處。就像其他液體一樣,咖啡因飲品會佔據一些胃部空間,讓你的飽足感稍微提升。更重要的是,咖啡因可以抑制食慾,所以可以讓你整天的飢餓感都顯著降低。最後,咖啡因可以讓你更有活力,因此可以讓你做更多動作(更高的非運動熱量消耗,簡稱NEAT),並提高訓練效果。咖啡因的這些好處,加上活力的提升,可以在減脂飲食的時候讓飲食依從更容易。不過必須瞭解的是,含有額外熱量的咖啡因來源(加了牛奶或糖的咖啡、全糖汽水或能量飲料)將抵銷減脂的效果。執行低熱量飲食的時候,建議攝取低熱量汽水、能量飲料、添加少量無糖甜味劑或低熱量奶精的黑咖啡。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增肌x減脂•科學化飲食全書》一書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代謝症候群上身,不只看腰圍超標!營養師:遠離3大飲食地雷

華人健康網(台灣)

夏天新陳代謝快,水果當正餐減肥?營養師:4點自我檢視,避免愈減愈肥

華人健康網(台灣)

肥胖天註定?原來痰濕體質惹禍!專家:7大保健訣竅,不讓肥胖纏身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蚊蟲叮咬塗抹蒜泥消炎? 醫: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TW)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健保6月放寬一線用藥給付 無基因突變也不漏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NOW健康(TW)

美研究公布「最髒蔬果名單」 菠菜居冠、藍莓與馬鈴薯新入列

VOCO News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