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球王美斯兒時患生長激素缺乏症 為圓足球夢晚晚打針捱足3年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1月31日06:40 • 發布於 2024年01月31日05:43

國際邁阿密(MLS Inter Miami CF)於2月4日首度訪港,阿根廷球王美斯、班主碧咸隨行亦會隨行,全城引頸以期待!原來美斯兒時曾受生長激素缺乏症所困,若不接受治療,身高將會永遠停留在13歲時的1.4米。幸好後來得到全額資助高昂的藥物費用,經過整整3年的治療,終得以順利,亦成就了今天的美斯。究竟生長激素缺乏症有何成因?有何治療方法?

治未病-醫療專科-內分泌科-生長激素缺乏症-美斯

永遠的140

成功非僥倖,背後絕對是汗水與淚水的交融,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應有深刻體會。生於阿根廷的美斯,自細愛足球,又擁有踢波的天賦,還以為可盡情追逐足球夢,小時候卻被診斷患上生長激素缺乏症,13歲時身高僅1.4米,跟同輩相比,他總是最矮小的一個。若不接受治療,身高將會永遠停留在1.4米。

當時雖然有效果顯著的治療方法,但價錢卻十分昂貴,一個月約1,500美金,治療時間動輒數年,對勞工階級的美斯家庭來說,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幸好美斯13歲時加入了巴塞隆拿青年軍,治療費用獲得全額資助。治療的過程卻相當痛苦,每晚都要在腿部打針,足足經歷了三年,才完成治療。其後美斯在代表阿根廷青年軍期間成名。縱使其身型(現時身高為1.69 米)比不上其他球員高大,但卻成為史上奪得最多次世界足球先生及金球獎的足球員。今年是他第五次踏上足球盛事的舞台,亦成功爭逐奬盃。

治未病-醫療專科-內分泌科-生長激素缺乏症-美斯

生長激素缺乏症:兒科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

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又稱垂體性侏儒症,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

位於大腦基底部的垂體,能產生多種用於身體特定部位的激素,當中亦包括關乎兒童發育的生長激素。如果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時,就會產生生長激素缺乏症,可能會導致生長異常緩慢和身材矮小,但身材的比例正常。

生長激素缺乏症男孩居多

生長激素缺乏症多見於男孩,出生時身高體重正常,數周後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到了2-3歲後,情況逐漸明顯,外觀明顯小於實際年齡,但身體各部位比例尚勻稱,智能發育亦正常。

生長激素缺乏症成因不明

在大多數情況下,生長激素生成量不足的病因不明,但是約 25% 的病例存在明確的病因,包括先天性疾病、腦腫瘤或損傷、輻射、感染(如腦膜炎和結核)。

孩子身高是否過矮?

究竟孩子發育是否過於矮小?醫生會參考生長線(Growth Chart),即不同年齡兒童的高度中位數。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華南兒童生長標準」網站資料指出,所謂的矮小是相對的。一個排在第3百分位數的兒童,比排在第50百分位數的矮,但這個第50百分位數的兒童,也比第97百分位數的兒童矮。在臨床上,排在第3百分位數以下的兒童才算是所謂的矮。人的高度分佈是平均的,所以大約有3%的兒童,其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數,這是正常的。如果他們的高度遠低於第3百分位數,便可能是患病。

治未病-醫療專科-內分泌科-生長激素缺乏症-美斯
治未病-醫療專科-內分泌科-生長激素缺乏症-美斯

幾時要打「增高針」?

「增高針」即是注射「生長激素」,是醫學上用於治療不同原因矮小症的方法,讓孩子在若干時間內得到適當的激素治療,有助身高的發展。

根據「默沙東診療手冊」網上資料表示,生長激素的注射直至兒童達到合格身高,或直至兒童一年內不再長高1英寸以上(約 2.5厘米)。在第一年治療期間,兒童可能長高4至5英寸(10至12厘米),但是個體反應有所不同。兒童通常不會出現生長激素治療的副作用,但有些卻出現四肢輕度腫脹,通常可迅速消退或較少出現更嚴重的副作用。

不管身材矮小的原因如何,只有在骨骼停止生長前給予生長激素才有效。

圖片來源:IG@@leomessi、網上圖片、Pexels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中風後抑鬱症竟係常見併發症 消極態度易導致再度中風

新城八大家

保健品食完無效果? 活用抗癌藥技術提高成效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

  • ༛༒ê||f'ёγ ᝰ ༲ ∂♥
    巴塞救左佢一生 當年咁都肯投資落一個14歲男仔身上 絕對係球壇史上最岩既決定
    2024年02月01日02:24
  • Matt
    點解咁樣作弊打針可以俾佢做職業球員?枝那足籃學佢咁做啦
    2024年01月31日10:00

顯示全部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衛福部擴大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符合資格對象1次看懂

NOW健康(TW)

統一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幫助病人照護與醫療零隔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安眠藥年吞9億顆!這5種食物正在害你失眠:地瓜、甜食上榜,營養師教你不靠藥物也能睡得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經期到特別易暴飲暴食?醫生教3招調整食慾

am730

罹失智症5年!妻曝林芳郁「病後恐慌」:不出席新書發表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am730

快測試!做不到「坐下起立」動作 死亡率暴增6倍

中天新聞網

清醒腦刺激手術助攻帕金森氏症 十年帕友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健身|減低關節壓力 3個安全有效三頭肌訓練方法

am730

台味早餐害腦袋當機!專家曝地雷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