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新冠後遺症手尾長!3種強度在家復康運動|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蘇而美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2月14日01:46 • 發布於 2023年12月14日01:46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緩和,但部分新冠康復者仍然受新冠後遺症困擾,例如呼吸系統變弱,復康運動可以如何幫助新冠康復者?

治未病-醫療專科-新冠肺炎-長新冠-運動科學-復康運動

主持: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蘇而美解構新冠復康運動,新冠疫情放緩,有些人在感染新冠之後出現「長新冠」情況,體能和身體狀態有改變,如何透過運動回復病前的身體狀態?
物理治療師:先講解一下「長新冠」,「長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後3個月內出現症狀,而那些症狀持續出現至少2個月,並且沒有其他醫學診斷能解釋。根據世衛的數據,有10%-20%的新冠康復者出現「長新冠」問題;香港的數據方面,早前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有76%的新冠康復者出現「長新冠」,6個月內出現最少一種症狀,當中佔31%為疲倦或疲勞綜合症,屬最普遍的症狀,28%的人記憶力變差,有20%的人出現脫髮、焦慮和睡眠困難的問題;另外,理工大學亦有研究,在確診後6個月,甚至長達1年,有40%的人出現疲勞綜合症。

主持:如果出現「長新冠」,如何做才能加快恢復?抑或是等症狀慢慢消失?
物理治療師:相信大家都想盡快令身體復原,今天的分享正是介紹運動如何幫助紓緩「長新冠」的症狀,做運動可以增強體能、改善肌肉力量,因為患有疲勞綜合症或呼吸問題的長新冠康復者,活動能力會下降不少,當活動能力下降,肌肉便會減少,尤其是長者,肌肉減少會容易造成跌倒引起骨折,所以想鼓勵大家多做運動,幫助身體復原。

治未病-醫療專科-新冠肺炎-長新冠-運動科學-復康運動

主持:不少有「長新冠」或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康復者有做運動的想法,但如何知道自己身體是否適合做運動?
物理治療師:如果病情已經改善,連續7日沒有出現如發燒等急性症狀,我鼓勵大家可慢慢恢復體能活動,但其中兩種康復者在運動前,應先諮詢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第一種是曾經因病情嚴重而入院,甚至要用呼吸機的康復者,如曾出現嚴重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等併發症的人士要留意;第二類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肺病、癌症或體重過重的人士,應該在運動前先進行評估,因為運動對他們來說比較具挑戰性。
評估方面,物理治療師會為病人安排跑步機運動心肺測試,了解其運動耐力、心肺功能,評估肌肉力量、關節功能等,另外亦會用電阻的儀器,分析脂肪和肌肉。如長者有跌倒風險,物理治療師會先進行平衡力評估,然後再安排合適運動,運動期間亦會評估進度以策安全。

主持:除了以上兩類人士,在運動前,有什麼測試可以自我評估?
物理治療師:其實亦有些簡單測試可以自行在家評估體能,例如30秒椅子站立測試,首先準備一張穩固、有靠背的椅,但沒有扶手,然後坐在椅子中間,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雙腳要平踏在地面,保持腰挺直,在30秒內重複坐下再起來。60歲以上的女性應該至少可在30秒完成12次;60歲以上的男性應該可以完成14次,而這個簡單的椅子測試運動,可以初步了解肌肉、平衡力是否達標。
主持:這個測試頗容易,除了長者的標準,正常人的標準是甚麼?
物理治療師:一般人30秒內應該不少於15次。

治未病-醫療專科-新冠肺炎-長新冠-運動科學-復康運動

主持:如果未能通過測試,應如何安排運動?

物理治療師:如果曾感染新冠或有「長新冠」的病人,想重新做運動,建議由低強度的運動開始,低強度運動是指做運動時仍可以輕鬆說話,之後可慢慢提升至中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指運動時說話有點困難、有點喘氣,但未至於可以唱歌,因為如果運動時可唱歌代表強度很低,但如果連說話都不可以,便代表強度太高。不建議上述的康復者做高強度運動,建議由低強度運動開始。
如果是剛剛康復,應在家裡多休息,建議即使在用電腦、看電視,應該盡量不要坐,看電視時,廣告時段應盡量站起來,當然要留意自己會否有跌倒風險、走路有否氣喘,如果沒有症狀,便可以外出到公園散步,輕鬆散步5分鐘,如沒有氣喘、不會太累,再慢慢延長時間,例如散步10分鐘,甚至30分鐘,如果持續一個星期沒任何不適,便可以提升至中等強度運動。
主持:即是要循序漸進,如一星期後情況理想,要怎樣調整運動?
物理治療師:屆時可逐漸提升至中等強度,如加快步速,可以讓自己覺得有氣喘、出汗,但要保持還可以說話的程度,如果不能說話則代表太強。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走路,應該每分鐘可以走100步;如果30分鐘內完成3000步,便是中等強度的步行運動。除了走路,亦可以有其他運動選擇,只要記住運動時在感到吃力時仍能保持說話,便代表強度剛好;如果太辛苦,便要放慢或休息。

治未病-醫療專科-新冠肺炎-長新冠-運動科學-復康運動

主持:即是從低強度逐漸改為中等強度,如果覺得應付運動時變得容易,似乎可慢慢恢復日常的運動,對嗎?
物理治療師:沒錯,如果在患病前有運動的習慣,在狀態良好下,可重拾健身及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踏單車、游泳也沒有問題。
主持:假如不達標,是否應重新由低強度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對,可以由在家運動開始,如坐著踏步,準備穩固、有椅背的椅子,整個人腰挺直,原地踏步,首先每做30秒、休息10秒,然後慢慢進展至1分鐘,如覺得很輕鬆,便可以慢慢加快步速或把腳提高一點;當坐著運動沒問題,便可轉為站立進行,運動時依然要背靠結實的椅子,累的時候可以坐下休息,整個人筆直站立,原地踏步30秒,接著休息10秒,再重複做另一組,如果之後感到輕鬆,可以再增加強度,加快速度和把腳提得更高,同時注意保持平衡。

主持:明白,如果仍然可以輕鬆應付,是否可再增加強度?
物理治療師:沒錯,原地站立踏步後可以變成左右踏步,膝蓋稍微屈曲,每進行30秒、休息10秒,再重複做;如仍覺得輕鬆,便再進一步屈曲膝蓋,變成輕微蹲著的樣子,用更多大腿肌肉,重複左右踏步,同時可加速,以增加難度。除了腳步,也可以手拿水瓶配合重量訓練。這類循環練習,正好是同時進行帶氧和負重運動,帶氧運動令肺部加快復原,負重增加肌肉力量。
主持:除了運動強度,還有什麼需要注意?
物理治療師:無論是休息,還是做運動,如感覺任何關節的疼痛、呼吸困難、頭暈、胸悶等情況,也是屬於不正常,應馬上停止運動求醫。另外,做運動時要穿舒適衣服和運動鞋,也要準備飲用水,尤其外出公園做運動時,要補充水分;如飯後要運動,建議先休息一小時後才開始運動。

治未病-醫療專科-新冠肺炎-長新冠-運動科學-復康運動

主持:如果你曾感染新冠,重拾運動的步伐應量力而為,謝謝蘇而美物理治療師的分享,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

查看原始文章

周海媚生前被傳患紅斑狼瘡 一文了解常見病徵/治療方法

新城八大家

身上突然生墨恐生癌?醫生教你分清黑色素瘤7症狀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衛福部擴大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符合資格對象1次看懂

NOW健康(TW)

統一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幫助病人照護與醫療零隔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安眠藥年吞9億顆!這5種食物正在害你失眠:地瓜、甜食上榜,營養師教你不靠藥物也能睡得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經期到特別易暴飲暴食?醫生教3招調整食慾

am730

罹失智症5年!妻曝林芳郁「病後恐慌」:不出席新書發表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am730

快測試!做不到「坐下起立」動作 死亡率暴增6倍

中天新聞網

清醒腦刺激手術助攻帕金森氏症 十年帕友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健身|減低關節壓力 3個安全有效三頭肌訓練方法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