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重病多現下肢水腫!術後經絡損傷多靠中醫調理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1月03日06:09 • 發布於 2023年11月03日06:09

別以為只有女性需要關心下肢水腫,其實癌症或重症病人都有機會要面對下肢水腫問題,而且症狀更為嚴重。大部份癌症患者都需要接受長期治療,而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各種副作用,下肢水腫便是其中一個常見術後後遺症之一。仁濟醫院陳啟賢中醫師分享過往治理個案以及調理建議,幫助受下肢水腫之苦人士多多舒緩。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養生百子櫃-下肢水腫

癌症患者下肢水腫個案

王先生面容憔悴,腹部脹大,縱使雙腿已經穿上壓力襪,但仍露出腫脹的腳趾頭。他躺臥在病床上,呼吸稍為急速,斷斷續續地說:「醫生,我的肚和腳腫脹得厲害,令我很辛苦,想想辦法幫幫我呀!」說話期間偶爾發出痛苦的呻吟聲。王先生的癌症已到末期,肝轉移令肝功能逐漸轉差,淋巴轉移也令淋巴回流受阻。專責癌症紓緩治療的中西醫協作團隊替他補充白蛋白,抽腹水,使用中藥、針灸及推拿,以減輕王先生的不適。
癌症病人多有如王先生一樣的下肢水腫症狀,原因十分複雜,主要包括水液調節失衡,及淋巴回流受阻兩方面,同時也要排除下肢深部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癌栓塞、淋巴炎症等。淋巴回流受阻的水腫稱為淋巴水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與癌症及有關治療引致的水腫均屬於繼發性的一類。
以王先生為例,水液調節失衡是因肝轉移損害肝功能,以致白蛋白減少及腹水壓迫,血液回流不暢順;同時淋巴轉移及淋巴管被腫瘤壓迫,引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積聚引起軟組織腫脹,因而出現下肢水腫。
此外,癌症晚期腎功能下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副腫瘤綜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婦科癌症(宮頸、子宮內膜、卵巢癌等)手術、淋巴切除、及放射治療後都有可能增加下肢水腫的風險。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養生百子櫃-下肢水腫

淋巴水腫分級法

淋巴水腫可以分為0至3級:
0級僅有局部沉重或緊繃感,沒有任何可見的凹陷性水腫;
1級為早期淋巴水腫,局部出現水腫,伴有凹陷,此時可以通過抬高肢體來消退水腫;
2級為中度淋巴水腫,局部水腫,皮膚及組織增厚和變硬,因纖維化明顯,故沒有出現凹陷,即使抬高下肢亦無法減輕水腫;
3級為嚴重淋巴水腫,又稱象皮腳,局部為不可凹陷性水腫,皮膚及組織嚴重增厚和變硬,皮膚破損時有淋巴液外滲。
除了分級外,也可以用卷尺測量腿圍,以評估水腫的程度。

下肢水腫的常見治療方法

處理下肢水腫,先要排除深部靜脈血栓的可能,然後試行抬高患肢,適量活動,穿上合身的壓力襪,並注意皮膚護理。若果抬高下肢對病情有改善,病人的水腫應是水液瀦留為主,醫生會處方利尿劑如lasix(furosemide)幫助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相反,若水腫以淋巴回流受阻為主,則不建議使用,因利尿劑會造成電解質及體液平衡的失調。淋巴引流按摩和壓力治療(使用特定的醫療器材,在患肢間歇性充氣加壓,幫助移除積留的淋巴液)都有一定消除水腫的作用。如上述保守式治療未見成效,也可考慮手術重建淋巴管道。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養生百子櫃-下肢水腫

中醫認為癌症病人出現水腫(包括水液瀦留及淋巴水腫)都是因癌毒病邪侵襲人體,或癌症相關的治療以致臟腑經絡損傷所引起。臟腑功能失調以肺失通週,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不利為主要成因。簡單來說,就是以上臟腑調節水液功能失常,令到體內水液瀦留,下肢位於陰位(上為陽、下為陰),故而容易出現水腫。另外,手術及放療造成的經絡損傷,經絡不通則痛,同樣不通則「腫」,所以曾接受手術及放療治療的患者出現水腫的機會較高。
中醫採用綜合性治療,以中藥內服、中藥足浴、推拿針灸等不同的治療方法達到更佳的療效。中藥治療以健脾温腎、行氣利水為主,按中醫五行理論,脾為土,土能克水,補益脾胃可以增強其運化輸送水濕的功能,避免水濕停留在體內,就是中醫「培土制水」的治療方法。同時脾胃功能改善,更能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避免因食物中的蛋白質吸收不足而導致的低蛋白血症。健脾的常用中藥有黨參、白朮、茯苓、薏苡仁、山藥等,配合通經活絡的路路通、絲瓜絡便可加強利水消腫的功效,還有行氣利水的中藥如行氣有大腹皮、陳皮;利水有豬苓、澤瀉,温陽利水的有桂枝,引藥下行的有牛膝,以上藥物對治療水腫都有一定作用。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養生百子櫃-下肢水腫

外洗足浴能更有效疏通經絡,使藥物直達患處,提高療效。外洗中藥方如下:

防己10g、北蓍30g、川牛膝12g、桂枝10g、赤芍12g、伸筋草12g、路路通10g、茯苓皮30g。
以上藥材需先煎煮後外洗足浴,温度約40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以上方藥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可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足浴後,可配合向心性的下肢按摩,方向由下肢遠端向近端方向,力度輕柔,同時屈伸足踝、膝關節,每側下肢按摩約15分鐘,以加強血液及淋巴回流,促進淋巴液的吸收。如患者下肢的腫脹屬於中醫瘀血阻絡的話,在經過嚴格消毒下進行刺絡拔罐,可有效袪除患處積聚的瘀血,多數患者下肢的緊繃感會得到即時緩解,但治療後要小心護理針刺部位,以防止感染。平日應避免穿着太窄的鞋和交叉腳坐,並應經常抬高下肢和進行適量運動。

食療方面需控制食鹽的份量,水腫嚴重者更應無鹽飲食。利水消腫的食療有以下2種:

粟米鬚水:粟米鬚60g,洗乾淨後煎水飲用。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養生百子櫃-下肢水腫

鯉魚煲赤小豆茯苓:鯉魚1條,去內臟,洗乾淨,加赤小豆15g、茯苓30g、薑3片,不用放鹽,煲成魚湯,飲湯吃魚,適合長期水腫患者飲用。

雖然本文以下肢水腫的處理為主,但上肢水腫也適用,希望患者手腳的水腫和沉重不適感可以得到改善,正如《聖經》的話:「把下垂的手、發痠的腿,挺起來」。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文章已獲仁濟醫院授權轉載

陳啟賢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新城健康管家 | 銀屑病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皮膚炎症隨時影響全身關節?

新城八大家

開學後學童輕生案頻生 父母必學應對兒童情緒3部曲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患者身體不自覺抽動或礙社交 了解妥瑞症減歧視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調查:民眾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3成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啤酒肚害GG縮短2至3公分!醫揭關鍵是減少脂肪堆積

中天新聞網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NOW健康(TW)

嘴角紅腫、流血別再怪火氣大!口角炎根源是「這些習慣」

VOCO News

【疾病】 三種毛孩有機會傳染給你的疾病 這種病感染率高達80%!?

高燒 Gofever

接住性健康落差!全台首發「性健康及愛滋防治白皮書」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醫界權威林芳郁失智 醫揭失智10大警訊!「這些症狀」快找神經內科

VOCO News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些工作膀胱癌機率較高? 美髮、紡織、皮革業者小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斷食減肥會分解肌肉?醫生揭6大斷食好處

am730

台大、北榮、亞東三院前院長林芳郁失智 從走失到譫妄 妻林靜芸寫書談照顧經歷

Heho 健康(台灣)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用嚴謹態度做保健食品!王美純博士解析 IRB 人體臨床實驗的重要性

Heho 健康(台灣)

手指、嘴唇偏黑又易累?輕熟女驚罹「肺動脈高壓」

am730

重鹹飲食罹胃癌風險高97%!研究:多吃水果可降11%

中天新聞網

久站、久坐族群常有靜脈曲張! 網友分享舒緩改善經驗

NOW健康(TW)

9歲癲癇、4歲頭痛竟是顱內動靜脈畸形!  AR導航助精準拆彈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康Do Re Mi/愛美族注意!不運動、怕曬黑 小心30歲就骨鬆

中天新聞網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超高齡社會透析新選擇 居家腹膜透析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NOW健康(TW)

綠拿鐵控注意!醫示警:易攝入過多草酸 恐致急性腎衰竭

中天新聞網

「夏至」如何守護健康?中醫師推薦保健 3 原則及作法,緩解身體不適

Heho 健康(台灣)

【媽媽睡眠】研究:產後6年媽媽睡眠時數仍少於產前? 媽媽長期睡眠質素低 恐引4大身心問題

MamiDaily

小心吃水果餐愈減愈肥? 營養師揭這2種水果熱量超高

NOW健康(TW)

用湯匙挖西瓜吃害敗血症亡!保存不當恐染李斯特菌

中天新聞網

扭傷條腰要平躺?分分鐘愈躺愈痛 醫生教3招護腰防扭傷

am730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NOW健康(TW)

小麥的健康筆記/失眠免吃藥!拍打「百會穴」助秒入睡

中天新聞網

長照新制7月底實施!80歲以上免評估可申請外籍看護

中天新聞網

婦連續無痛性血尿 醫一看驚:膀胱藏「7x6公分」腫瘤

中天新聞網

113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 癌症穩居首位、新冠肺炎跌出前十名

台灣健康醫療網

駕駛中低血糖怎麼辦?藥劑師教「這樣做」守護行車安全

am730

解開身體密碼新模式!精準醫療 V.S. 基因檢測

Heho 健康(台灣)

久坐久站當心! 婦人罹深層靜脈血栓緊急抽栓救回左腿

NOW健康(TW)

瞓夠8小時仍然睡眠不足 長期缺少深層睡眠 隨時會增加XXX風險

am730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防「皮蛇」神經痛、還能降失智風險20%…全台9縣市資格條件一次看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不只省錢還顧健康!高麗菜護胃、抗癌 醫:我家全年必備

中天新聞網

小時候沒過敏,長大後卻突長蕁麻疹、狂打噴嚏?醫揭4大關鍵原因

康健雜誌

常吃「鮪魚、鯊魚」小心!醫示警:重金屬恐增失智風險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