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日日趕死線令人身心俱疲 練習靜觀入生活關顧自己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1月16日06:22 • 發布於 2024年01月16日06:22

都市生活節奏急速,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數之不盡的挑戰和待辦事項。從小便學會追求效率的我們,總是忙於執行各種任務和活動,追逐一個接一個的目標——要趕好今天的工作項目、要爲明天的會議作準備、要回家跟小朋友溫習、要備試考入心儀的學校等。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何謂「行動模式」?

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我們深怕落後於人,擔心自己做得「唔夠快」、「唔夠多」,然後被視爲「唔夠好」。我們因此經常處於「行動模式」(Doing mode)之中——我們總是不停地盤算、不停地計劃、不停地做。儘管「行動模式」協助我們採取行動,並達成不少目標,長期處於「行動模式」卻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的計劃和追趕之中,使我們身心俱疲,無暇關顧自己,亦無暇感受生活。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梁朝偉疑社交恐懼發作腳趾詭異彎曲影帝自創3招紓緩緊張

何謂「同在模式」?

「同在模式」(Being Mode)是「行動模式」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在「同在模式」之中,我們放下思考和分析,純然打開感官,感受當下,容許一切經歷存在,並讓自己安於此刻。

「同在模式」與「行動模式」可以相互補足而共存。「行動模式」讓我們順利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而「同在模式」則容讓我們從百忙之中停下來,回歸當下,連繫此刻的自己,認清目前的狀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狀態。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處理焦慮情緒三大禁忌過度深呼吸未得Work?

靜觀時要問的問題

你可能疑惑: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對於迎接日常挑戰有何重要?試想想,當你的身心都倒下來的時候,你還能繼續工作、照顧身邊人和享受生活嗎?連自己的身心需要也不明瞭,又如何談得上照顧?

若要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心靈,你可以嘗試練習靜觀。靜觀是指有意識、不加批判地留意此時此刻。練習靜觀有助我們處於「同在模式」,活在當下,更能覺察和明瞭自己的身心需要,藉以培養智慧和慈愛。在練習中,我們學會帶著覺察和關懷,問問自己:

此刻的我怎麽樣?
有甚麽身體感覺?
有甚麽情緒?
有甚麽想法?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3聆聽3覺察

透過聆聽身體,我們覺察到它何時疲憊、何時放鬆,學會作息有時。
透過聆聽情緒,我們覺察到它的高低起伏,學會悲喜互存,並去肯定自己的情感需求。
透過聆聽思緒,我們覺察到想法來又去,學會放下思慮,專注目前。

在繁忙的生活裏抽時間進行靜觀練習殊不容易。大家可透過乘車時間進行簡短的靜觀聲音導航,如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旗下的dayday330與港鐵公司(港鐵)即將攜手推出的「dayday330 x MTR」靜心旅程靜觀練習,讓乘客可以從恆常的日程安排,於車程之間體驗靜觀,繼而建立每日關心自己身心靈健康的習慣。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處理好心情,照顧好自己,才有力面對生活挑戰。但願在下一個繁忙的片刻,你會停一停,覺察一下自己的身心靈。

治未病-自然療法-情緒溫度計-精神健康-靜觀

丘宛鑫

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

圖片來源:Pexels、Freepik、Unsplash

其他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樂極生悲! 假期後容易心肌梗塞?

新城八大家

消委會解構40款益生菌補充劑 嬰幼兒亂服益生菌易招副作用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週末運動好處不輸規律運動!研究:有效降低死亡率,但須注意易受傷

康健雜誌

不敢開口問性病問題?疾管署推:匿名聊聊 保護隱私不尷尬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疲倦不是因為懶 醫生揭5大成因 教6招回復活力

am730

精神疾病不只需要治療 醫:社會的包容與理解更重要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以國已有 241 例死後取精!台灣曾准 2 例,精子終遭銷毀

Heho 健康(台灣)

職業醫學團隊量身打造復工計畫 三個月助職災女技術員重回原職崗位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腰痠背痛是警號!3個影響脊椎狀況 別讓小痛變大病

am730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NOW健康(TW)

【影音】銀色海嘯 權威醫師甄瑞興解析「失智症診斷與健保、自費新療法」

Heho 健康(台灣)

心因性猝死無預警 七旬老翁「燒心」撿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視力模糊、眼脹痛恐是3C症候群! 小心眼疲勞7大症狀

NOW健康(TW)

紙容器就安全? 專家:比塑膠袋還毒

中天新聞網

暴雨後襪全濕易惹香港腳!醫生教5招防細菌感染 4症狀須求醫

am730

右腳大拇指出現黑塊以為是瘀青 一查竟是皮膚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年邁米克斯犬高溫曝曬致熱衰竭過世! 動保處裁罰飼主

NOW健康(TW)

這5種麵包最健康?營養師教你如何挑選健康麵包的關鍵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頭暈、眩暈是天熱中暑嗎? 醫揭頭暈、眩暈成因與治療

NOW健康(TW)

轉型長照3.0!協助家庭照顧者 住宿型機構擬評鑑把關

NOW健康(TW)

彰化65歲婦「背痛往上跑」竟是主動脈剝離 緊急救回一命

中天新聞網

腳指「瘀青」5個月竟是黑色素瘤!3種皮膚癌屬它最惡,媒體人陳文茜也受害…哪些變化不尋常?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太震撼!暗夜猛盜汗以為太熱 37歲媽就醫竟檢出腸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沒症狀也藏危機!醫示警「消化道癌6徵兆」別忽視 這些人該定期檢查

am730

睡不好、便秘、嗅覺變差?小心是巴金森氏症早期警訊!

Heho 健康(台灣)

我的爸媽是否適合自宅養老?住安養機構,是種孝順?有5狀況,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意外溫床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秋葵超黏液口感卻妙用多 醫師揭6大功效

中天新聞網

晚期肝癌無法動手術 醫用「這1方式」縮小腫瘤、重拾手術機會

台灣健康醫療網

燃脂再升級!運動搭配「冰咖啡水」 提高代謝、燃脂更久

康健雜誌

孩子鬧脾氣怎麼辦?2步驟2方法導正

Heho 健康(台灣)

研究證實:看見對方的好+共享體驗,親密關係更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做良醫,不做名醫!台大醫返鄉當小鎮醫師40年、67歲學治療失智,盼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康健雜誌

漱口水正確使用方法、功效及種類 藥效VS日用有何分別?

am730

美泰推出糖尿病芭比 冀增加兒童包容及同理心

港新聞 Kong News

2025「最髒12蔬果」出爐 但別因此拒吃!營養師授「聰明挑+正確洗」妙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鳳菜可吃也可外敷消炎!屬性偏寒涼 體虛和孕婦少食

NOW健康(TW)

「多發性骨髓瘤」是好發第2名血癌,1年增逾700人!貧血、口渴、骨頭痛…還有哪些症狀?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別只顧活著,卻忘了「為自己活過」!安寧病房最遺憾的4件小事:什麼都不敢做,才叫太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92歲「鑽石歌王」林沖辭世!曾患攝護腺癌「確診已第3期」…防堵男性沉默殺手,這年齡就要注意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女仔英文名】象徵魅力品格領導力 好聽不撞名 75個女孩英文名精選推薦

MamiDaily

【敏感牙齒】夏天吃雪糕會牙痛?教你有效預防敏感牙齒方法

高燒 Gofever

豔夏光彩 讓青春重返含苞蓓蕾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