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恆常運動可以逆轉糖尿病 喺呢度做運動控糖效果更好!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2月11日01:49 • 發布於 2023年12月11日01:49

糖尿病是香港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一個複雜並持續惡化的病症。本港有超過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一成,即每十名港人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發病率方面,年齡35歲以下人士當中有2%患上糖尿病,而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當中,更有超過20%患上糖尿病,所以「控糖」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任務,運動在當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的控制

糖尿病成因有很多,運動量不足、靜態生活方式和飲食失衡都是導致二型糖尿病的主因,要成功管理血糖及控制體重,就要先養成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糖尿病前期如能好好控制,以飲食配合運動,血糖是有機會可以回復正常。有研究顯示,恆常運動可以減低50%至70%的糖尿併發症風險,而且對控糖更有多項好處,包括即時減低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改善糖化血紅素(HbA1C),更有效控制體重、減壓和提升體能。

血糖的控制是和運動量成正比的,即是運動越多,身體吸收及應用血糖的能力會越好,可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都不足夠。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年滿18歲或以上的成年人,每星期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即身體輕微出汗,呼吸變得稍為急速之餘但不會影響說話。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長者跌倒恐致骨質疏鬆性骨折 曾生育女性更高危

糖尿病患者應做那些運動?

耐力性(有氧或帶氧)訓練及抗阻(重量或舉重)訓練是現時被確定為對治療糖尿病有效的運動方法。患者是利用運動時肌肉活動來改善和刺激身體對血糖的吸收,改善胰島素抗拒性,從而減低血糖。但胰島素的敏感度會於運動後48至72小時逐漸減弱,若要達到長期「控糖」的效果,應持續進行運動,循序漸進,最理想模式是每星期進行運動5次。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拉筋一寸命長十年? 揀啱時間拉筋少病痛

糖尿病患者做運動要注意甚麼?

雖然運動對於糖尿患者有很多好處,但都要提醒患者做運動時注意以下事項:

1.量力而為,建議開始建立運動習慣時應循序漸進,由簡單、輕鬆運動做起,並隨時注意自身的狀況。運動時如出現眩暈、噁心、胸痛、視覺異常或過度疲勞時,應停止運動。

2.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運動,也不宜在使用降糖藥後且尚未進餐時進行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

3.小心低血糖現象,即血糖度數度低於4mmol/L。患者當感到頭暈、視物模糊、手震或手腳軟弱無力,應立即停止運動,在安全位置休息,並保持鎮定。可進食5-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如一小包梳打餅乾,待血糖慢慢回升。強行繼續運動會令低血糖情況惡化導致昏迷,後果嚴重。

4.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更應避免在酷熱環境下運動。

5.告訴運動同伴你是糖尿病患者,或隨身攜帶簡述病情的識別卡,以備不時之需。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應多接觸大自然

除此之外,有不少的研究指出,糖尿患者增加與大自然的接觸,在身心健康方面都有著各種正面的健康效果,包括有機會降低高血壓、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機會、增加自我感知健康和正向的健康行為。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於大自然進行戶外運動,除了能夠控糖,還可以為糖尿患者身心健康帶來額外的好處。

治未病-醫療專科-糖友須知-血糖-糖尿病

何彩燕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護理教育部講師

註冊護士

圖片來源:Pexels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聖誕節前極速急救肌膚 兩大療程激活緊緻嫩白狀態|美肌教主

新城八大家

摸不到的乳房腫瘤如何治療?治療新技術定位切除癌細胞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

白內障手術最怕傷角膜內皮細胞 術後角膜水腫等於白做

NOW健康(TW)

【二十四節氣教室】夏天已過去一半!中醫分享如何在夏至提升陽氣

高燒 Gofever

肌膚不敵歲月洗禮?皮膚科醫談保養關鍵 梅菁「這成份」受關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港大醫學院研究 安全使用鋰劑治療 有效控制躁鬱症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