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醣飲食從降低精緻澱粉開始!避免精緻澱粉4大絕招,快學起來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6月16日03:10 • 圖文提供/ 叮噹營養師
「精緻澱粉」是指使用經過多層次加工去除麩皮、種皮的澱粉製作而成食物,例如白吐司、白麵包、白麵條、烘焙食品、早餐玉米片、芋圓或粉圓等。

胖似乎是每個人心目中最懼怕的事情,因此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各種千奇百招減重招數,而近年瘋生酮飲食、斷糖飲食,認為只要不吃澱粉類的食物就可以大瘦特瘦,其實不盡然,不吃澱粉在短時間之內的確能夠快速的降低體重,但復胖的機率可說是百分之百。

當飲食中完全沒有澱粉可以分解成醣類供應身體所需時,身體便會開始分解肌肉,而一開始體重下降以為自己瘦了,但那只是脫水造成的假象,所以減重不吃澱粉的人很容易脂肪還沒減到,肌肉先減光,名副其實的減肌增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精緻澱粉是甚麼吧!

什麼是精緻澱粉?

也許很多人都抱持著疑惑什麼是精緻澱粉,有多少時誤算是精緻澱粉,事實上,「精緻澱粉」是指使用經過多層次加工去除麩皮、種皮的澱粉製作而成食物,例如白吐司、白麵包、白麵條、烘焙食品、早餐玉米片、芋圓或粉圓等。假如你想健康的減重,正確的減重飲食法,第一步應該是要避免精緻澱粉、精緻糖類,而非全部的澱粉類,別再讓所有澱粉替精緻澱粉背鍋了!

精緻澱粉有什麼危害?

1.高升糖指數,血糖動盪大

醣類是大腦熱量唯一來源,飲食當中有攝取到足夠份量的醣,身體才會分泌瘦體素,帶來飽足感,不然會覺得好像都沒吃飽,一直嘴癢想吃。所以如果可以避免掉精緻澱粉,例如餅乾、白吐司、白麵條、糕餅,甚至甜點等,在正餐時好好吃一碗全穀飯,再搭配適量的蔬菜與足量的蛋白質,其實這樣反而會吃得很飽且滿足,重點還可以避免熱量攝取過多問題。

2.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

精緻澱粉因為已經被加工過、精緻化,去除天然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等,可能造成排便不順、疲勞感或是無力感產生,長期缺乏營養素對於健康上是有危害的。

3.心血管、血脂容易囤積脂肪,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高

在2021年2月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MedicalJournal)的論文,研究涵蓋21個國家、超過13萬人受試者,追蹤這些受試者攝取精緻澱粉(麵包、白麵條、餅乾、烘焙食品、即食玉米片等)、全穀物(燕麥、黑麥等全穀類及其製品如全麥麵粉)和白米這三種穀類的攝取量,三類組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血脂和血壓的影響,結果顯示,精製澱粉攝入量越高,總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越高。

避免精緻澱粉4大絕招,學起來!

越精緻化的食物,通常升醣指數也往往越高,精緻澱粉類的食物就是讓你升醣指數過高的元凶,因此,可以選擇低升醣指數的食物,來避免精緻澱粉帶來的危害。

第一招:選擇越原型食物,通常都是未精緻,例如地瓜、南瓜、燕麥。

第二招:選擇含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越多膳食纖維代表尚未被加工過,例如同樣是馬鈴薯這個食材,水煮馬鈴薯一定比薯條來的未精緻,膳食纖維量也較高。

第三招:選擇澱粉糊化程度低,糊化程度越低代表升醣指數越低,例如同樣要吃飯,乾飯升醣指數低於稀飯。

第四招:選擇需要大量咀嚼的,越有嚼勁,需要咀嚼多次,消化速度也就較慢,升糖指數往往也較低。例如以麵類來說,義大利麵的咀嚼次數會比油麵來得多,其升糖速度較慢。

減糖飲食是從「精緻糖」開始減少起,並不是所有的澱粉都拒絕、不吃。

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法,可以融入生活的飲食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最棒的減重飲食。

叮噹營養師FB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早餐吃切邊吐司會瘦?生吐司變肥胖?全麥最健康?5種吐司熱量大PK

華人健康網(台灣)

得舒飲食降高血壓、高血糖、助減重!營養師揭:掌握得舒飲食5要訣

華人健康網(台灣)

新冠失眠壓力大害憂鬱,6大妙方搶救!中醫:按摩3大助眠「神」穴、喝安神茶飲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