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探看暢通易達洗手間 共用諗多步 共融更自在
【明報專訊】港鐵車廂設有「優先座」,近日卻出現「坐低懷疑人生」的EMO(情緒憂鬱)座和「坐中間」的C(Center,中心)位座等,大家坐低前都要停一停,諗一諗。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本月初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他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時遭健全人士無禮對待。
如果暢通易達洗手間出面都加番個「殘疾人士優先」貼紙,大家使用前或有多一分考慮,會傷健共融更happy?一個洗手間,能如何做到公平使用?
什麼人可「優先使用」?
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近日在體育館完成訓練後,欲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和淋浴設施,惟洗手間內有人。陳浩源稱他當時溫柔敲門,告知對方外面有殘疾人士等候,希望對方能「快一點(用完)」。陳最後等了20分鐘,那位「健步如飛的伯伯」才慢慢走出來。陳稱他有禮地向伯伯表示「下次不如先留給殘疾人士使用,我們無法用健全人士的洗手間及淋浴設施」,卻遭不禮貌對待,陳被反指「殘疾人士唔係大晒」。
陳浩源向記者強調,暢通易達洗手間並非殘疾人士專用,假如健全人士看到該洗手間空置,「沒人用,他就可以用」。不過香港土地問題嚴重,無空間談專不專用,最好一地多用,頂多是「優先使用」。
什麼人可「優先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 法例沒嚴格定義,但根據《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2024年版本,下稱《設計手冊》),若每一樓層所設水廁總數等於或少於20個,該層須至少有1個暢通易達水廁間。手冊的「強制部分」則訂明洗手間及水廁的設計須不分男女,讓攜帶嬰兒及小孩人士、殘疾人士、坐輪椅人士或長者等,可自行或在協助下使用有關設施。因上述人士使用一般洗手間會有不便,故暢通易達洗手間的設計有特別考慮其需要。
有時廁所大排長龍,清潔人員看到暢通易達洗手間沒人用,為分流會安排健全人士使用。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顧問陳君寧坦言,她曾遇女廁維修,「但又好急,無辦法下都要用(暢通易達洗手間)」。她同意暢通易達洗手間「人人都可以用」,但基於暢通易達洗手間的供應問題,當有殘疾人士在場,應先讓給他們使用,「健全人士有其他選擇,但殘疾人士沒得選」。
管理問題:健全人士「濫用」、無故上鎖
迎風群傲社秘書兼無障礙關注組召集人麥耀強是輪椅使用者,麥稱他常見健全人士「濫用」暢通易達洗手間,包括長時間逗留在內吸煙、睡覺,甚至吸毒,「進去40多分鐘,我們拍門,他還沒醒過來」。麥續說「共用與共融是兩回事」,許多殘疾人士或輪椅使用者行動不便,必須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公不公平?其實無得公平」。
無障礙關注平台成員Angel坐電動輪椅,她指部分商場沒獨立育嬰室,反而設置於暢通易達洗手間內,讓父母幫孩子換片或如廁,用洗手間較久,「有些輪椅使用者因身體問題,不太忍到(大小便),那就很麻煩」。
除了健全人士長時間佔用暢通易達洗手間,Angel和香港復康力量營運總監郭素珊均遇洗手間無故鎖上或擺滿雜物的情况。Angel說曾有食肆職員謊稱店內的暢通易達洗手間「壞了」,她卻從保安口中得知該洗手間能正常使用,職員才承認洗手間內放滿清潔用品和雜物。郭素珊的父親是殘疾人士,她說暢通易達洗手間設計得比一般廁所大,目的是容讓體弱人士能同時獲多人攙扶去廁所。
麥耀強有次則因輪候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無果,只好上普通男廁,卻因廁所內沒有扶手,他無法單腳起身,不慎跌倒,報警求助,被反問:「有殘廁你唔去?」麥也是無奈。他指,擺滿雜物、衛生惡劣和無故鎖上等是暢通易達洗手間常有問題。他續說,迎風群傲社定期巡查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的暢通易達洗手間,發現清潔人員不時離開崗位,但他投訴無門,稱有管理單位甚至推卸責任,說該暢通易達洗手間非其管轄範圍。
設計不足:關注單一族群
香港少有性別中立廁所,跨性別人士也是暢通易達洗手間的主要使用者。
跨女Auber表示不少跨性別人士剛開始性別轉移,無論進男廁或女廁都會感到不安,「所以有一個(性別)比較中立的廁所較重要」。非二元性別者林入則表示不想用被「強烈地標籤」為兩性的廁所,因他不想被提醒他不屬於某一性別。他認為暢通易達洗手間是一個絕對私密的空間,「我身旁不會有任何人、沒任何凝視和比較」,讓他感到安心。
林入認為現時暢通易達洗手間設計上側重輪椅使用者的需要,例如洗手盆較低、設有扶手,卻沒設置掛鈎。他續說,他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時,須拿着所有個人物品,很不方便。他認為「通達」這回事不應只focus(關注)單一族群,暢通易達洗手間的討論重點應在改善管理和設計。他稱,現時不少建築物只符合無障礙設計的最低要求,例如只在一層設一暢通易達洗手間,他不禁反思:指標合格就代表洗手間的通達性良好?
五問尋解法
如此看來,暢通易達洗手間的問題癥結似乎在於健全人士的不當使用及態度,還有其方便程度?
答:郭素珊(Tiffany)、陳浩源(Daniel)、陳君寧(Iris)、香港復康力量企業發展及培訓經理徐露華(Louise)
一問:殘疾人士使用的洗手間應稱作?
Daniel:我無法站着更衣,而且義肢不能濕水,不可站着淋浴,所以經常會用殘疾人士洗手間,或者叫……一個我時常不會念的名——暢達易?暢易達?
Louise:我個人認為只要沒心存歧視,叫殘廁也沒所謂,這便是共融。
Iris:我們會建議叫暢通易達洗手間,因為其實每個人都用得,不過我們希望是殘疾人士優先(使用)。(你們不想標籤那個「殘」字?)是的,不過做訪問要說那麼長的名字,確實有點不方便。
二問:你們認為怎樣算是健全人士「急用」暢通易達洗手間的情况?
Daniel:如果你急到瀨,又沒人用暢通易達洗手間,我真心覺得沒問題,問題在於你知道那是殘疾人士優先使用的,會快一點。又或者你用完出來,見到有殘疾人士在等,會說「不好意思」或說話語氣好一點。我覺得這是同理心的問題。
三問:你們會有無法識別殘疾人士,或是LGBTQ+,而誤會他們佔用暢通易達洗手間的情况嗎?
Daniel:會的,我會先禮貌向使用者確認一下。又譬如我六呎高,坐下來沒人覺得我是殘疾人士。
四問:除了不當使用,暢通易達洗手間的設計或管理上有何需要改善?
Tiffany:其實男女去同一個暢通易達洗手間,他們會覺得尷尬。日本有些是直接在男女廁劃出一格比較大的(供攜帶小孩或有需要人士使用),而不是獨立分出一個暢通易達洗手間。
Daniel:部分舊商場的暢通易達洗手間設置在防火通道或一些食肆的廚房後面,甚或是貨𨋢附近,我們要經過多處才能到達,那只是為設計而設計,不是為使用而設計。也見過有些設門檻,輪椅過不到。
Louise:我見過有暢通易達洗手間是要推開3道門才去到,防煙門很重難推開。一進看那景象很恐怖,是日久失修、石屎剝落、渠都浸晒,也要特意取鎖匙開。
Iris:2008年後絕大部分都按照《設計手冊》建設,譬如面積夠150cm×175cm, 水廁間內活動範圍的淨空間面積亦夠150cm×150cm。但部分水廁會設置育嬰台或大型垃圾桶,不便輪椅使用者移動。去年我們巡查100多個暢通易達洗手間,有三成的扶手鬆脫,缺乏管理。有些洗手間的logo則難以辨認性別。
五問:你們認為就傷健共融,應如何做好公民教育?
Louise:在暢通易達洗手間外貼醒目標語,多拍一些宣傳影片,教育公眾。我相信大家是善良的,只需要一些提醒。假如要立法,像傷殘人士的專用泊車位一樣,這應關乎使用時間的問題。正常上廁所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鐘,我認為若要立法,或針對使用時間較長的設施,例如淋浴設施 。
Tiffany:或者可以設置一些電子屏幕,顯示有多少人正在等候使用洗手間?在公民教育方面,我們舉辦不少講座和體驗活動,讓參加者切身代入殘疾人士日常遇到的情境。
Iris:我覺得立法很難,一來好像逼人做那樣,二來實際執法亦須不少人力物力,還是得從教育入手。譬如在洗手間外標示「殘疾人士優先使用」的字眼,我最近去香港海洋公園,他們有加上「為殘疾人士着想,遊客請使用本園鄰近洗手間」的字句提醒大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老,身邊也會有年老的長輩,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便會多一點同理心。我們有辦一些活動讓公眾扮演傷殘人士,嘗試讓他們有多一分理解。
■實地觀察
洗衣街公廁
地面濕漉骯髒,多鞋印;空間較狹窄;人流密集,多為健全人士使用(男路人×7、地盤工人×1,女路人×3)
北河街市政大樓6樓
廁所外放有「清潔進行中」告示牌,但廁所內沒相關人員正進行清潔
西九龍中心2 樓
觀察時正「有人使用」,其間有路人多次敲門,未獲回應。隨後有坐輪椅人士想使用,致電中心職員救助,職員卻沒能開門,只能帶輪椅使用者上3樓另一個暢通易達洗手間
天恩商場
男女廁內其中一格被劃分成暢通易達洗手間,非性別友善
V city
空間大和潔淨,門柄旁的電子屏幕會顯示使用時間,防止有人長時間佔用
屯門公園男廁
尿兜區域設有在胸口高度的扶手,方便視障和行動不便人士等非輪椅使用者
文˙ 姚超雯、范啟智、梁景鴻
{ 圖 } 鄧宗弘、范啟智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梁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