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婦人拔鼻胃管腹痛竟是「打結」! 醫「這樣做」順利恢復正常進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一名60歲女性患者因動脈瘤破裂接受腦部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吞嚥功能受損無法以口正常進食,所以接受吞嚥訓練復健治療,經過一個月治療,終於可以安全地從嘴巴進食。未料在拔除鼻胃管的時候,患者感到上腹疼痛不適,且在移除鼻胃管的過程中,感覺有非常大的阻力。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擔心鼻胃管放置產生相關的併發症,立即幫其照了一張X光,才發現鼻胃管在胃裡面打結了。
鼻胃管放置有風險 這些潛藏危機你一定要知道
經醫師跟患者與家屬說明,患者接受無痛胃鏡檢查,吳明駿醫師利用異物夾將打結的鼻胃管解開拉直後,順利的移除鼻胃管。
吳明駿醫師指出,鼻胃管灌食是非常普遍的醫療行為,可以提供營養不良,或是有吞嚥困難,以及重症病人所需要的腸道營養。鼻胃管放置看似簡單,但是仍有潛藏的危機,比如鼻胃管誤置入氣管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誤入顱內或脊髓會造成腦損傷,也可能因放置或拔除不當造成鼻黏膜和食道的損傷;另鼻胃管照顧過程,可能因人為疏忽導致病人嘔吐,產生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灌食速度過快,產生的消化不良或是腹瀉。
鼻胃管定期換很重要 避免體內打結、灌食失敗
至於鼻胃管在胃或食道打結,吳明駿醫師表示,臨床上並不常見,文獻上只有零星的個案報導,發生的原因主要跟放置時間過久,放到胃裡的長度過長,或是經常移動鼻胃管的位置,以及接受過切胃手術等因素有關。鼻胃管在胃內打結,除非灌食無法進入,否則通常並不會有症狀,都是在更換或移除的過程發現。
吳明駿醫師提醒,鼻胃管依照材質不同約二到四周就應更換,如移除時遇到阻力或病人感到不適,切忌硬拔硬扯,應立即就醫尋求醫師協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最新內容
總是手滑握不住東西?小心是健康警訊!物理治療師推6招練握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炸油可以重複用幾多次?醫生揭橄欖油2大優勢
am730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突破103萬人 實證證明:定期篩檢可降低發生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退休生活】港人平均壽命88.1歲 您準備好迎接退休後第二人生未?
高燒 Gofever
4 大代謝差警訊,恐釀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教你怎麼聰明吃
Heho 健康(台灣)
洋葱是超級護腎食物 醫生親解:「這樣吃」才對
am730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靠玻尿酸撐得住嗎?醫師:只是止痛,解方是運動
Heho 健康(台灣)
AI智慧醫療前進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
NOW健康(TW)
國衛院、部桃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監督醫護落實洗手防院內感染
台灣健康醫療網
深層睡眠利於養顏美容排毒! 中醫師傳授3招幫助好眠
NOW健康(TW)
長庚研發冷凍槍治療消除良性口腔血管病變 登國際期刊
NOW健康(TW)
擺脫惱人鼻過敏、鼻塞、打呼免開刀 門診手術快速解決
NOW健康(TW)
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惹爭議!該如何拒絕不合理的人體研究?
康健雜誌
女性出現「日常疲勞感」拉警報!心臟衰竭死亡率高男性一成
Heho 健康(台灣)
異位皮膚炎頻繁復發好困擾 醫:長效針劑助穩控病情
台灣健康醫療網
第4次視力革命!大學眼科引進EVO ICL「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 為中高度近視患者帶來福音
NOW健康(TW)
逾 2.5 萬兒童疑發展遲緩!篩檢服務上路滿週年,家長 3 步驟掌握孩子成長進度
Heho 健康(台灣)
酷熱天氣要預防中暑 夏天戶外活動要做五件事
am730
失智症不再無解? 新藥登台助早期患者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9歲男童高燒不退長出「草莓舌」 醫確診是猩紅熱作怪
NOW健康(TW)
砧板刮痕滿布菌 1款材質恐菌量千倍級增長 醫生教5招清洗保養砧板
am730
53歲男心臟「雙重爆擊」 微創手術免開胸3天就出院
中天新聞網
炎炎夏日吃西瓜不只消暑!最新研究曝:還能保護心臟健康
中天新聞網
34周她第一次產檢 剛證實懷孕…小孩下月要出生了
中天新聞網
口腔血管瘤新療法! 「冷凍槍治療」健保給付又安全
中天新聞網
「行政院長是誰?」馬西屏曝失憶 醫師教分辨老化與失智
Heho 健康(台灣)
檸檬皮別浪費 入菜兩妙招風味再升級
中天新聞網
27%產婦死於產後出血! 醫師提醒「4大高風險族群」勿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師大女足連兩周1天抽3次血!蘇一峰:絕對是傷害
中天新聞網
長輩睡不好認知功能易出問題!台灣長庚醫院研究揭睡眠質素與腦淋巴關係
am730
追夢70年,75歲的他終於上雲霄!「飛機王」賴光哲的飛行人生:不只向上,更向前
康健雜誌
肌少症不只因老化! 新研究:腸道荷爾蒙影響肌肉生成
NOW健康(TW)
颱風後菜價飆漲,還可能買到臭魚爛菜?專家傳授「買對不買貴」採購心法
康健雜誌
吳博君逝世|資深演員吳博君逝世,終年69歲。生前力抗漸凍人症7年,即睇6大患漸凍人症先兆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青花菜炒蒜頭助健康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天新聞網
逛街途中突遭車撞! 她靠「這套治療組合」提升癒合效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人格導向訓練效果更佳?英研究:你可能還沒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
VOCO News
做運動都補唔返 坐得多傷身 心血管病風險隨時來襲
am730
研究:75歲以上高齡駕駛 致「脆弱用路人」死亡率最高
NOW健康(TW)
日頭炎炎補水不足 當心泌尿結石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