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子宮肌瘤怕養大?搞懂4大飲食禁忌!中醫:3大體質對症調養,減緩不適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18日09:30 •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子宮肌瘤怕養大?搞懂4大飲食禁忌!中醫:3大體質對症調養,減緩不適

子宮肌瘤是相當常見的婦科疾病,多數因為沒有症狀較難發現,往往出現經血量過多、疼痛或壓迫膀胱造成頻尿等情況,經檢查後才發現。有些人甚至害怕養大肌瘤,不敢喝豆漿、吃山藥,果真如此嗎?中醫師在此為妳解惑,除了依照個人體質進行調理,並提醒日常飲食應留意勿補充過多含雌激素食物,以避免子宮肌瘤變大或復發。

子宮肌瘤通常發生在生育年齡婦女,大約20至40%育齡女性有子宮肌瘤的問題,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而成,一般認為和雌激素刺激有關,待停經後肌瘤大都會逐漸萎縮。

子宮肌瘤的臨床症狀,視3大生長位置而定

張文馨中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症狀常與生長部位密切相關,與肌瘤大小不成正比,依據生長部位一般分成三型,長在子宮表面向外(腹腔方向)、長在子宮肌肉層中間和長在子宮黏膜下(子宮腔方向),又以生長在子宮黏膜下的腫瘤較常引起症狀和影響生殖功能。

1.月經症狀:黏膜下肌瘤較易發生月經出血過多,因為子宮肌瘤使子宮內膜表面積增加,在經期剝落的子宮內膜較多,出血量會變多;也可能是不規則出血或持續滴滴答答、滴不乾淨,也可能經量沒有異常。

2.貧血:出血較多,引起繼發性的貧血。

3.疼痛:較大的子宮肌瘤會伴隨腹痛、腰痠,經痛時會有下腹墜脹感。

4.壓迫症狀:壓迫膀胱可能引起頻尿、排尿困難;壓迫輸尿管可能引起腎盂積水;後壁肌瘤壓迫直腸可能引起便祕、排便急迫感。

5.增加不孕機率:子宮肌瘤位於黏膜下方往子宮內膜腔空間長大,占住空間可能會阻礙受精卵著床或發育,或造成反覆流產。

中醫觀點:3大體質容易罹患子宮肌瘤

中醫將子宮肌瘤生成依照體質與症狀分為氣滯血瘀、氣虛血瘀和痰瘀互結3大類型,經期表現也不相同,針對不同的調養方向治療,以減緩子宮肌瘤引發的不適症狀。

體質1/氣滯血瘀

婦科特點:經痛、經量可能多或少,經色暗紅或紫黑,可能血塊偏大且偏多,或經行不暢,淋漓不盡,伴隨腹部脹痛、經前乳房脹痛。

全身症狀:頭痛、肩頸僵硬、失眠、全身痠痛,心煩易怒或情緒不穩、口苦口乾。

調養方向:治療原則以「疏肝行氣,活血化瘀」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柴胡、川芎、延胡索、當歸、茯苓、白芍、牡丹皮、梔子、薄荷、桂枝、桃仁等藥材調理。治療中藥材需請中醫師問診調配藥方為宜。

體質2/氣虛血瘀:

婦科特點:經來量多,經色淡質稀,經來可能大崩或淋漓不盡(滴滴答答持續7至10天),少量血塊、小腹墜脹作痛,喜溫喜按(熱敷或按摩後改善)或伴腰酸腿軟。

全身症狀:神疲倦怠,面色及甲色蒼白,頭暈心悸,氣短懶言、排便稀軟或正常,食慾不振。

調養方向:治療原則以「益氣補血,化瘀止血」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黃耆、白朮、人參、炙甘草、龍眼肉、當歸、遠志、紅棗等藥材調理,如果出現月經淋漓不盡,拖延超過7天尚未經淨,可視情況加入阿膠、艾葉、三七、炮薑、黑地榆或黑荊芥等止血藥。治療中藥材需請中醫師問診調配藥方為宜。

體質3/痰瘀互結:

婦科特點:月經後期(周期35天以上),經少不暢,或量多有血塊,經色紫暗,白帶多,下腹脹滿悶痛或刺痛。

全身症狀:多痰,形體多為肥胖、容易水腫、全身痠痛、神疲倦怠。

調養方向:治療原則以「理氣化痰,活血消癥」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蒼朮、香附、枳殼、陳皮、 半夏、茯苓、膽南星、紅花、黃芩、知母、龍膽草、昆布、柴胡、連翹、三稜、莪朮、歸尾等藥材調理。治療中藥材需請中醫師問診調配藥方為宜。

中醫調理子宮肌瘤2大方向:出血期和非出血期

張文馨中醫師指出,子宮肌瘤為「癥瘕」,「癥」為血病,「瘕」為氣病。子宮肌瘤產生臟腑不和與血行瘀阻是主要原因,造成痰瘀阻胞宮,體內產生有形的腫塊。中醫調理子宮肌瘤,可分成出血期以及非出血期2大方向,治療目標也不同。

1.出血期的治療原則:

月經前期及月經期應以扶正為主,「扶正」大多是補氣,因氣為血之帥,能推動血液運行,氣能攝血,尤其對於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屬於氣血兩虛者更是重要,可避免氣血受損。治療時搭配辯證,找出經量多或淋漓不盡的主因,針對原因調理體質,並適當搭配化瘀止血藥物。

2.非出血期的治療原則:

平時經量過多的患者,因長期以來大量失血,導致氣血兩虛,而引發貧血,因此經血乾淨後,除了運用活血化瘀,軟堅消癥的中藥材如丹參、鱉甲、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三稜、莪朮等來加強調理子宮肌瘤之外,還必須結合補益氣血,使其袪邪不傷正,大量的益氣藥能通血脈,也有助於肌瘤的消除。

肌瘤小於5公分或切除術後,中醫耐心調理有助控制

1.子宮肌瘤可能引發不適症狀,例如:經痛、經量過多導致頭暈;經期淋漓不盡,拖了很長時間造成的困擾。若能控制得好至少讓肌瘤不再變大,調理體質上必須有耐心。

2.子宮肌瘤<5公分者,若積極配合依體質選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中藥材長期調理,及日常飲食、運動、作息調整會有縮小的可能性,越大越難消除甚至可能需要手術。

3.手術切除子宮肌瘤的患者,可以運用中藥來協助調理術後的體虛,搭配調養氣血,佐以少量活血化瘀藥材,以減少未來肌瘤復發機率。

子宮肌瘤飲食禁忌一次搞懂

1.子宮肌瘤為雌激素相關疾病,不宜補充蜂王乳、大豆異黃酮、胎盤素等有類雌激素作用的保健食品。

2.山藥、豆漿這類天然食材並非濃縮萃取物,避免天天及大量食用即可。

3.避免高油脂、高脂肪食物、避開塑化劑,而多運動也有助益。

4.「請不要自行服用四物湯補血,需事先詢問過中醫師」,僅少數報導指出四物湯養血,類似雌激素可能把肌瘤養大的爭議,事實上臨床仍是以患者體質為主去開立方藥,倘若貧血嚴重的患者宜補氣血與活血化瘀藥材兼用。

【中醫師小叮嚀】:

張文馨中醫師提醒,子宮肌瘤如果沒有症狀,通常不需特別治療,除可透過中醫調理,應定期到婦產科超音波追蹤檢查即可,除非引起經血過多造成貧血或有壓迫膀胱大腸的症狀才需治療。若是因為肌瘤造成不孕、想備孕或是停經後肌瘤變大或肌瘤快速變大,疑為惡性腫瘤時,則建議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梅雨季濕疹、白帶多,小心濕氣趁虛而入!中醫師:按摩4大穴位去濕消腫

華人健康網(台灣)

經血量大切除子宮一勞永逸?醫揭:經血量多6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對症治療

華人健康網(台灣)

更年期害熱潮紅、盜汗、焦慮、失眠!醫:掌握6大重點,緩解更年期症狀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肺癌診斷再升級!「AI支氣管鏡導航」精準採樣肺部組織 助提高診斷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甜食!研究揭糖尿病元凶:紅肉、加工肉品風險更高

中天新聞網

關節炎治療循序漸進! 醫:減緩退化透過再生療法有解

NOW健康(TW)

罹癌後飲食要清淡?當心熱量不足釀「癌症惡病質」!營養師揭「癌症飲食3指南」戰勝癌勢力

良醫健康網

好發於20~40歲》會長頭髮、牙齒的「卵巢畸胎瘤」是什麼?醫師:超過●公分,恐影響生育

良醫健康網

為何年紀越大,越睡不著?神經內科醫揭「50歲後淺眠真相」:這些退化疾病,打亂你的睡眠結構

良醫健康網

用糙米代替白飯不是最好? 醫生揭7類米飯對血糖影響

am730

耳悶像塞住好惱人! 醫:小心鼻胃恐有狀況

台灣健康醫療網

45歲男白天恍神又嗜睡 求醫揪出病根竟是胰島素阻抗

am730

器捐十年成果出爐! 受贈人突破萬人、健保增設預立意願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植物外泌體效用大提升!植萃專家提 AI 智慧多靶點 基因定序技術助攻

Heho 健康(台灣)

香蕉生熟程度營養有別 啡點時功效抗衰老 全黃美白養顏

am730

有家屬同意下,她為90歲患者取下呼吸器,卻受謀殺罪嫌調查!照顧得好好的,怎會遭警方介入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50歲後打造自己的「愉悅學校」!擁有一份快樂清單,陳文茜:衰老的路上,活著,就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榴槤功效與禁忌|去水腫抗氧化 腎病/血糖高人士應控制食量

am730

不只抗氧化!哈佛研究:莓果還可減緩認知能力的退化

中天新聞網

長照3.0!健康老化、在地老化、安寧善終 2026年上路

NOW健康(TW)

打呼惱人!醫示警「睡眠呼吸中止」恐增中風、癌症等風險

中天新聞網

大腸癌早期無感卻致命! 國健署籲「做1事」阻斷癌變、降死亡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蚊子叮完塗大蒜?婦過敏細菌感染潰瘍 險釀蜂窩性組織炎

中天新聞網

26歲開始大腦老化 健忘反應慢是先兆 醫生教7招逆齡成長

am730

醫療爭議|中醫診所疑$20淘寶藥賣$800!事主不忿投訴,診所:醫師心緒不寧畀錯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疥瘡極易引發群聚感染! 老翁夜間皮膚劇癢竟疥蟲上身

NOW健康(TW)

失智症提早10年可預測?醫:走路姿態異常恐為失智前兆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忘不等同於老化!醫提醒:及早辨識阿茲海默症,避免1 現象導致急性惡化

Heho 健康(台灣)

50歲男突昏厥、無意識 到院前心跳停止靠「這2招」救回

am730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 / 銀髮失智潮來襲!中醫 1 方法逆轉失智症

Heho 健康(台灣)

打呼表示熟睡?睡眠呼吸中止反覆缺氧 恐提高失智風險

NOW健康(TW)

幹細胞立大功!植萃專家解析:植物幹細胞保健品之市場趨勢

Heho 健康(台灣)

只吃沙拉還是瘦不下來?無糖飲料、生菜沙拉隱藏熱量陷阱

中天新聞網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康健雜誌

芭樂「削皮吃」更好?營養師駁:整顆吃更控糖,但一樣東西不能加

康健雜誌

退休後失去自我?5階段、1活動讓你活出獨立第三人生

康健雜誌

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有解?專家齊籲早期回診 健保已準備好守住希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夏日不只防中暑!氣溫逾31.5度 心梗風險增加近3成

中天新聞網

高血壓無感又致命!醫揭是腦中風、心肌梗塞元凶

中天新聞網

夏天如何補充水分?青瓜/檸檬片加水更清新 尿液變深色或缺水

am730

濕度高人沉重 快看你有沒有濕重7大徵兆

am730

翁全身癢3個月抹濕疹藥膏好不了 竟是結痂型疥瘡作祟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