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7旬翁膝蓋劇烈疼痛,寧可忍痛不換膝 名醫:3關鍵成功換膝,重拾行動力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3月04日09:15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嚴重時恐影響行動力!根據國內研究,換膝前有逾5成患者表示無法久站,更有超過7成連走路都有問題。

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嚴重時恐影響行動力!根據國內研究,換膝前有逾5成患者表示無法久站,更有超過7成連走路都有問題。然而,超過7成患者擔心術後復原、5成擔心術後疼痛、4成則擔心10-20年後需再次置換,因此有高達7成5寧可忍痛,恐影響銀髮族未來行動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醫師分享診間曾遇到1名70歲爺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因為害怕術後疼痛、10-20年後要再次手術置換,遲遲不願換膝,最終膝蓋劇烈疼痛、失去活動能力,更連帶使得心肺與代謝功能的負面影響,導致體重快速增加、易喘,最終無法外出。

台灣65歲以上族群逾半數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每年有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為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且台灣65歲以上族群逾半數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健保門、急診人數統計,全台每年超過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醫師更指出,依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且人數逐年增加。

國內首度針對350位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及患者家屬術前症狀、顧慮、決定換膝原因,以及換膝後滿意度的大型追蹤發現,許多患者當初遲遲不換膝,選擇忍痛、減少活動,起因於擔心術後問題。郵政醫院院長陳健煜醫師提醒,留意換膝3關鍵,可降低術後疼痛、不適,呼籲患者勿忍痛延誤治療時機。

研究:7成5換膝患者憂心術後問題,寧可忍痛不願換膝

黃炫迪醫師表示,根據國內研究,換膝前有逾5成患者表示無法久站,更有超過7成連走路都有問題。然而,超過7成患者擔心術後復原、5成擔心術後疼痛、4成則擔心10-20年後需再次置換,因此有高達7成5寧可忍痛、委曲求全,或是乾脆減少移動,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恐已成熟齡族患者退休生活隱憂。

名醫提醒:換膝首重3關鍵,勿因錯誤觀念忍痛、延誤治療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造福許多膝關節炎患者,但近20年主流使用的人工全膝關節需要高度仰賴醫師技術與經驗,克服每位患者膝蓋、原生骨頭的差異。在持續優化、修正後,已有能使手術更加精確,減少術後不自然、靈活度下降、疼痛的技術。陳健煜醫師進一步補充,想成功換膝、擁有健康的老後行動力,有3大關鍵注意點:

關鍵1:分左右膝,貼合度高使得行動自然、復原快

陳健煜醫師分享,部分全人工膝關節並不像鞋子有區分左右腳,為左右腳共用同一種人工關節,因此手術中需要依靠醫師專業判斷、分別截去左右腳骨頭,來克服人工關節先天設計上的不足。若選擇分左右腳的全人工膝關節,患者能保留更多人體骨骼結構,減少醫師手術中需要截掉的原生骨頭,更有助於患者術後復原,且大幅減少因截去骨頭、不夠貼合所導致的不適感受。

關鍵2:尺寸選擇多元,減少誤差、術後疼痛

陳健煜醫師提醒,全人工膝關節與原生骨頭只要存在大於1厘米的誤差,術後就易產生僵直、疼痛、不穩定,甚至磨損。因此醫師提醒,尺寸多、更符合亞洲人體的全膝關節,能幫助醫師施行手術時更準確,減少術後誤差導致疼痛的狀況。

關鍵3:多種版型選擇更貼合骨骼,減少骨頭位移與二次手術機會

陳健煜醫師說明,部分全人工膝關節版型選擇不多、貼合度存在誤差,需高度仰賴醫師經驗與技術,常衍生各種後遺症,例如:膝蓋前方內外側填補過多假體,導致膝蓋彎曲角度受限,或是因填補面積過大,使得膝關節與原生軟組織摩擦造成疼痛,甚至位移、轉向,關節鬆脫,導致患者在術後10-20年後需再次進行膝關節置換。

而全人工膝關節有較多版型選擇,較貼合骨骼,幫助患者在術後日常運動中減少位移、轉向等問題。陳健煜醫師提醒患者,若退化性關節炎嚴重,且採取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改善,就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置換,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全人工膝關節,避免因擔憂換膝術後問題多,反而忍痛,影響身體狀況與退休生活。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眼皮跳是腦中風前兆,熱敷快快好?中醫:針灸穴位、做眼睛按摩操,不再跳不停

華人健康網(台灣)

薑黃加牛奶能養肝、助眠、甩開關節疼痛?中醫:這3種人不宜,避免火上加油

華人健康網(台灣)

吃蜂蜜、稀飯、側睡可減少胃食道逆流?中醫一次破解3大迷思、教你4招保健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太子蔘百合麥冬椰子湯|消暑靚湯|益氣安神|養陰清熱|生津益肺

Cook1Cook 煮一煮

節瓜薏米雞腳豬骨湯|消暑靚湯|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健脾解濕

Cook1Cook 煮一煮

【LINE你睇】你是不是忘了父親節? 日本Uniqlo再推神級廣告

LINE TODAY
影音

壽司郎6月新品🎊$48勁食原隻鮑魚!

Get Set Eat

新店關注組|實試灣仔大江南北麵店MOODLE BY THE GRAND 手工6米長壽麵+陝西𰻞𰻞麵

am730

【期間限定】6.16堂島卷日

Supermami

adidas ADIZERO EVO SL新裝登場 聯乘Cupping Room主題餐點/Coffee Run活動

am730
影音

爆汁煙燻燒鵝 脆皮肉嫩蜜汁燒鱔|深鴻私房菜|旺角

田中小太郎

【升中呈分試】小五首次呈分試淺卷高分反成困惑?家長剖析淺卷深卷利弊與應對

MamiDaily

Netflix《黑白大廚》熱潮持續延燒!「撕漫男」趙光孝 X Honjokko行政總廚Kyle 推出四手晚宴

Esquire HK

Qeelin Wulu 夏日混搭魅力登場,珠寶層疊演繹時尚新定義…

KONGGOK | 港角

丁一宇患腦動脈瘤|27歲患腦動脈瘤 醫生曾說: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死

生活易ESDlife

【親子界線】孩子說話沒大沒小 常不敲門就闖房間? 立下7種界線 讓孩子學會分寸和尊重

MamiDaily

CANVAS x miffy限定版玫瑰保濕露水 同步推保溫瓶/小夜燈/木盤波子棋

am730

有「世界最美美術館」之譽的下瀬美術館, 藝術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中國首座以編織為主題的美術館「織美術館Z Museum」: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長沙後湖藝術園的必訪文化地標:麥垛空間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7大高端床褥品牌推薦:Sealy、Simmons、EMMAS等專業床褥品牌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藝術與歷史的交匯:藤本壯介重塑「白井屋」的百年風華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巧妙收納法,打造土瓜灣890呎北歐風機能住宅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環繞大自然的3,000呎「四園」宅邸, 將純真與自然留在日常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6件Phillips富藝斯香港2025春拍「現代及當代藝術」精選作品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第33屆APIDA「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作品徵集正式展開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盤點7位香港最具知性美女設計師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愛馬仕澳門四季名店全新登場,演繹中西薈萃風情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親子食譜|砵仔糕/椰撻/碗仔翅 自製3大懷舊簡易小食

am730

《美好家居》45週年設計展覽,探索生活藝術真締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春夏香水2025|JIL SANDER首個高級香氛系列、Jo Malone London 仲夏海嶼之香、MFK童年回憶

am730
影音

紫蘇番茄豚肉沙律🍃🍅🐖🥗

b_for_bento

網上熱話|$1200萬六合彩中6個號碼 事主自揭1原因無緣領獎金 網民:中兩個字都冇咁傷心

am730

狗追貓咪 牠烙眾家弟兄出來支援輸贏

Styletc TW

親子好去處|全港首間遙控鏟泥車主題cafe 最平$60任玩 包自助咖啡+不定時派小食

am730

「五味雜陳」中醫館概念期間限定酒吧 聯乘懷舊咖啡室大和堂大玩五行雞尾酒

am730

蔬果保存方法|生菜/菜心宜原封放雪櫃 紅蘿蔔/番薯存放通風地方

am730

鞋子濕了怎麼快速弄乾?皮鞋、白鞋等6種污漬急救 洗米水/啤酒都有用

am730

替大貓兒剪指甲 網友驚:那是孟加拉虎!

Styletc TW

面試時該如實透露其他面試機會嗎?只需3招即可輕鬆拆解

新閱會 Read For More

學會「放棄」,是50歲以後的人生功課!我要改變,我要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說服力的故事——再讀〈曾參殺人〉的浮想聯翩

虛詞.無形

【LINE你睇】寵物斑馬離家出走一周 被直升機吊運送回家

LIN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