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更新於 06月20日08:19 • 發布於 06月20日08:19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醫療科技|肝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更是第三致命的癌症,在2023年已造成1408名港人死亡。港大最新研究發現,運用雙重免疫療法並結合2種新藥,可大大提升末期肝癌病人存活率,為肝癌病人帶來曙光!編輯:YK@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港大醫學院、shutterstock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港大醫學院在2016年起率先使用「雙重免疫療法組合」,結合兩種新藥「尼伏人單抗」和「伊匹木單抗」,激發T細胞以治療肝癌。醫學院在2020至2021年期間展開第三期臨牀研究,於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以668名未有接受過全身性治療的肝癌患者進行試驗。

港大醫學院在2016年起率先使用「雙重免疫療法組合」治療肝癌。

1成病人完全康復!新療法更勝標靶藥

結果顯示,「雙重免疫療法組合」對末期肝癌病人的效果良好,參與研究的病人腫瘤有縮小,更有1成腫瘤已擴散的病人能夠完全消除癌症!335名接受新療法治療的患者當中,7成患者腫瘤控制良好,有近4成(36%)患者達「客觀腫瘤縮小反應」。醫學院表示,新療法的藥效比藥性強的傳統標靶藥「侖伐替尼」及「索拉非尼」更好,腫瘤縮小率以及反應持續時間,分別再多3倍及2倍。使用新療法的病人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23.7個月,較傳統療法多3.1個月。港大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邱宗祥表示,以往末期肝癌患者3年存活率少於5%,新療法下有近4成病人3年仍然存活,屬於重大突破。他補充指,現時仍等待更多長期數據,希望5年存活率能達到2至3成,「末期肝癌病人有5年存活率,是前所未有。」

使用新療法的病人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23.7個月,較傳統療法多3.1個月。

已獲中、美、歐認證,料港數百人受惠

邱宗祥指,「雙重免疫療法組合」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以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全球使用。現時藥廠已向衛生署申請審批,預料半年後可在本港採用此療法,估計每年可幫助到600至800名末期肝癌病人。

現時藥廠已向衛生署申請審批,預料半年後可在本港採用「雙重免疫療法組合」。

肝癌年奪逾千港人性命,難發現難治癒

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每年新症數目約有1800宗,死亡人數約1500多人。新症個案當中有7成半是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63至69歲。肝癌的治療相對困難,主要因為當病人發現患上此病時已屆癌症的中晚期,影響治癒率。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市民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而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更應定期跟進,及早察覺是否患上肝臟腫瘤。

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

肝臟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即使只剩下一小部份能夠工作,肝臟依然可以正常運作,因此肝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當腫瘤逐漸增大時,病人可能有下列症狀:

  • 右上腹不適、腹痛
  • 右肩疼痛: 肝臟腫大會刺激橫隔膜神經,而此處神經正好是連接右肩神經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和昏睡
  • 上腹有硬塊
  • 皮膚和眼白呈微黃、皮膚痕癢: 因膽管被腫瘤阻塞,令膽汁色素在血液積聚, 引致黃疸
  •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 腹部積水
當肝癌腫瘤逐漸增大時,病人可能有多種症狀。

肝癌有很多成因,有些尚在研究中。而較高風險的因素有:

  • 乙肝病毒
  • 肝硬化
  • 丙型肝炎
  • 酗酒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
  • 進食有毒素的食物
  •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如吸入製膠廠膠廠使用到的聚氯乙烯)
  • 膽管炎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可引致膽管細胞癌
查看原始文章

癌症治療新突破|港大醫學院揭腫瘤「求生秘密」、研發納米粒子有效「餓死」癌細胞!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治癌新希望|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Histotripsy 2.0」系統,助力中大無創治療肝癌!運抵香港90日,已成功為30名肝癌病患治療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肝癌治療|非侵入性肝癌治療新突破! 無創、無痛、高效、低成本!一文了解最新Edison超聲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7歲前6次免費篩檢 國健署籲:別錯過兒童發展治療黃金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頭髮油點洗都唔乾淨?醫:洗頭沒洗對地方 快掌握正確5步驟

am730

川普腿腫被診斷「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醫:70歲以上、肥胖族群常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康飲食】90後夫妻婚後5年堅持桶裝水 現5徵狀誤當疲勞 結果雙雙確診肝癌!

MamiDaily

年中轉職潮第一印象決勝負?掌握吸引力輪廓三關鍵 求職面試大加分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物掉下「三秒定律」沒有細菌?醫生揭3大重點才是關鍵

am730

一家三代皆罹食道癌 醫揭「趁熱吃」是致命元兇

中天新聞網

即溶咖啡增加黃斑病變風險?醫:適度減量 毋須恐慌

am730

日本百日咳單周「創7年新高」 專家示警:嬰幼兒最危險

中天新聞網

芥菜功效|預防夜盲症延緩老化 5項食用禁忌你要知(附健康食譜)

am730

男性也有「雙峰」? 「這1治療方式」助女乳症患者找回自信

台灣健康醫療網

曬傷的緊急救援 曝曬後的護理策略分享

am730

川普腿部腫脹照瘋傳!「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什麼?怎麼預防?

VOCO News

健身|Leg Press 3大貼士 針對下半身不同肌群

am730

減碳環保永續經營! 苗栗長照中心全台首例完成碳盤查

NOW健康(TW)

小擦傷想自己消毒殺菌 優碘、碘酒卻分不清? 用錯可能延緩傷口復原!

台灣健康醫療網

短暫性頭痛、頭昏、暈眩,是中暑還是長腦瘤?醫指:這狀況發作,須長期服藥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80歲夫妻顧103歲媽,「在家住院」行不行?每天訪視、24小時專線待命…新店耕莘把醫院搬到病人家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颱風後登革熱進入高風險期!疾管署:雨後一週是防治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床蝨vs塵蟎】床蝨塵蟎可致哮喘、濕疹、皮膚過敏 跟消委會學6招消滅大法

MamiDaily

【桑寄生湯水】女人經痛補血必飲!4款桑寄生湯水改善婦科疾病、關節疼痛!

MamiDaily

男性過了40歲為何容易累 沒性趣?醫師教你檢查與改善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捱餓不戒碳水也可減肥?營養師教1招飲食法防癌防失智

am730

想減少冬天反覆感冒、過敏性鼻炎? 中醫師:夏季「三伏貼」是預防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夏天不忌口!糖尿病名醫羅福松教「吃水果、冰淇淋不升糖」吃法

Heho 健康(台灣)

行街Shopping突遭車撞!靠「這套治療組合」提升癒合效率

am730

預防 40+ 的健康隱憂!揭曉調節血糖血脂的 4 關鍵營養素

Heho 健康(台灣)

揮別露齦笑打造完美笑容! 水雷射牙科6大應用1次搞懂

NOW健康(TW)

颱風後積水容器多!莊人祥:把握一週登革熱防治黃金期

中天新聞網

手機殼藏毒害|內地¥9.9包郵手機殼鉛含量超標30倍,被爆使用醫療廢料製造!長期接觸或鉛中毒,恐損害智商、記憶力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南京紅姐約會必備西瓜、鮮奶 營養師驚嘆:太懂了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