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便祕拉不出來好困擾?便祕7大成因中了嗎?營養師教你6招預防便祕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4月07日02:50 •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便祕拉不出來好困擾?便祕7大成因中了嗎?營養師教你6招預防便祕

許多人都有便祕的經驗,有人不把便祕當一回事,有的人只要一天不排便就渾身不對勁,到底怎樣排便才算正常?要如何改善便祕?營養師根據便祕成因分為3種類型,提供大家檢視自己是哪一型?除了適度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透過攝取足夠的蔬果纖維、水分和油脂,讓你從便祕的困擾中解套。

便祕常見因飲食、生活習慣不良和壓力造成的,且多半沒有立即危害性。醫學理論認為,當人有壓力時,交感神經會比較活躍,副交感神經就會被壓抑,大腸的蠕動變慢,糞便滯留時間久,大腸吸收較多水分導致糞便乾硬,便會出現排便困難。

每周排便低於3次,硬便、解便不淨都算是便祕

醫學上對於便祕的定義,是指每周排便次數低於3次,不易解便、糞便乾硬及排便不淨等情形。一般來說,一天排便3次,或是3天排便1次,都屬正常排便。余朱青營養師表示,有的人以為只要一天沒排便就算是便祕,開始狂吃酵素,或到藥局買軟便劑、浣腸等,想趕快刺激排便,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長期依賴這些外力幫助,反而會降低腸胃無法自主性和週期性的運作功能,須留意停用恐造成腸胃罷工的副作用。

便祕7大成因解密

事實上造成便祕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區分為以下幾種狀況:

1.纖維及水分不足:

蔬菜水果吃太少,精緻食物如白米飯、白土司、白麵條和饅頭等吃太多,攝取的水分及油脂太少,愛吃油炸燒烤類等,都可能造成腸胃道纖維量不夠,排便量減少。

2.減肥過度:

進食份量少,刻意減少油脂,腸胃消化道的蠕動減退,排便自然因此而減少,加上本身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也比較容易便祕。

3.活動量少:

有一些長者運動量少、出現肌少症,或長期臥床的病人,因為缺少活動量,無法讓腹部肌肉組織運動到,而減少腸道蠕動的效果。

4.長期久坐久站:

有些上班族因工作久坐久站、很少走動,也會容易產生便祕。

5.三餐不正常:

生活忙碌步調快速、常常三餐不正常、沒有定時定量,沒有讓腸胃道養成良好的生理時鐘進行排便習慣,例如不吃早餐的人,也常有便祕問題。

6.睡眠不足:

有些人一睡飽會被便意喚醒,如果沒睡飽時,或工作要早起床,一來沒有時間如廁,二來,腸道還沒醒來,也會影響排便;或者有些出國的人,生理時鐘被打亂,排便習慣也會改變。

7.藥物因素:

有些人因為罹患腸胃型感冒,服用止瀉藥物或是補充鐵劑造成腸道蠕動下降、吸收力也下降,或是鈣片吃太多,都可能導致便祕。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mg,避免食用過量引起排便不順。

檢視你是哪個族群?便祕可概分3大類型

余朱青營養師依照飲食習慣、不同族群,將便祕大致分為3種類型,並提出改善便祕的建議方法:

1.熱祕型:

特別愛吃燒烤、炸物,重口味的人,食量相對較大,比較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以中醫理論來看屬於燥熱體質,這種類型的人通常個性急、吃東西速度快,這類人通常無肉不歡。

改善方法:多喝水、多吃蔬果,補充足夠纖維,通常就可以改善排便不順。

2.氣祕型:

平常工作忙碌、長時間久坐,壓力大、容易焦慮,這類人有時一整天吃得不多,容易有大小餐,往往工作一忙起來,便不吃東西,待工作結束後才大吃一頓。此類常見有所謂的「泡芙女」,除了一般人認知的外表虛胖型,其實許多體重標準的女生也要留意,往往體脂肪超高,肌肉量超少,久坐又少運動,其實已瀕臨肌少症的情況。

泡芙女喜好吃甜食、精緻澱粉,長期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失調,或荷爾蒙失調現象,因為常處於較大壓力之下,飲食不均衡,容易出現脹氣、胃痛或消化不良,導致消化腸胃道功能不順暢。加上心情不容易放鬆,常感覺有便意,卻排不乾淨。

改善方法:最重要的是,應該保持心情愉快,避開豆類、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含糖飲料或刺激性的飲食,可以多吃五穀雜糧,少吃精緻澱粉,精緻澱粉中少了維他命B群和快樂維他命,無法幫助身體放鬆。這類型的人必須留意勿在壓力大時喝酒或喝咖啡來幫助放鬆,以免伴隨胃食道逆流上身。

3.虛祕型:

屬於工作比較勞累的族群、活動量少的年長者,以及長期臥床的病人。如有些年長者牙口不好、食慾較差,過度疲勞,或是曾化療過的癌症患者,若營養沒有顧好,就容易造成身體虛弱、免疫力比較差。

改善方法:應避開生冷飲食,蔬菜量不能過多,需要溫和、補血和補氣的食物,如芝麻、櫻桃等,補充適量好油如Omega-3等,以及優質蛋白質,這類型的人要特別注意營養要充足,而不是限制熱量,飲食不能過於清淡,以免身體更虛弱。

擺脫便祕困擾,預防便祕6招

1.天天5份蔬果:

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為主,除了攝取足量蔬菜之外,一旦有排便不順暢或便祕狀況,吃蘋果、奇異果、火龍果或是優格都能幫助排便,有助解決排便的不順。

2.水分充足:

常有人問:咖啡和茶算不算水分呢?其實咖啡和水容易利尿,如果要喝咖啡和茶,必須額外多補充水分。每日水量建議,以體重每公斤補充30cc為例,50公斤應喝足1500cc的水分。

3.油脂適量:

每天油脂應足夠,有些女性為了控制體重,不敢吃過多油脂,甚至都用水煮,但油脂不夠時會讓糞便較乾。成人正常飲食不需額外補充,如果最近飲食較清淡,則須額外補充一些堅果,或10至20cc的橄欖油。

4.補充益生菌:

日常飲食如泡菜、納豆、優格都是不錯的選擇。

5.排便習慣固定:

有些人早上起床需要醞釀一點時間,可以喝點溫水或先吃早餐,以有助排便;或者在洗澡前或睡前解便,只要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即可。

6.保持心情愉快:

適度按摩腹部、適度活動,適度放鬆心情皆有助於排便順利。

【營養師小叮嚀】:

如果長期便祕沒有改善,可能引發大腸癌上身,影響的不只是腸胃問題,有一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毒素在體內堆積、難以排出,還會影響到腦部、心血管、肝腎臟及皮膚狀況變差。人體70%的免疫力與腸道益生菌叢和腸道的免疫功能有關,現在預防COVID-19上身,除了打疫苗防範,先把腸道免疫力養好,也有助增加抗病毒的可能性。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肝不好易失眠,脂肪肝也上身!營養師揭:護肝3大關鍵、吃地中海飲食

華人健康網(台灣)

過敏性鼻炎鼻水流不停,寒邪侵入是元凶!中醫:補強肺、脾、腎3系統,預防保健5大要訣

華人健康網(台灣)

眼睛紅又癢?過敏性結膜炎來搗蛋!中醫:按萬能穴位止癢+4道藥膳調理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停經女性平均每2人就1人骨質疏鬆,死亡率相當於乳癌3期!多吃4類食物改善,更年期輕鬆自在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女導遊「喘到走不動」竟心衰竭,憂46歲洗腎人生變黑白…腹膜透析重拾自由:「睡得更香」出國也OK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太陽眼鏡護眼3重點!醫揭灰黑色最佳 辨別優劣這樣做

NOW健康(TW)

洋蔥是超級護腎食物 醫生親解:「這樣吃」才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健康】小朋友「輪盡、呆滯」因感統訊息出錯?職業治療師拆解孩子感覺密碼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火雲邪神」張榮麟猝逝!醫:悶熱天氣增33%心梗風險

中天新聞網

韓國瘧疾疫情升溫!羅一鈞曝「京畿道北部」列高風險地區

中天新聞網

白內障不必等「成熟」!醫:微創手術搭配德國高階科技 安全性更升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炎夏好發尿路結石!補充水分很重要 6症狀出現速就醫

NOW健康(TW)

【椰子水】椰子水是夏日救星?泰國醫學專家:過量飲用小心奪命!

高燒 Gofever

健保放寬!PD-L1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一線使用 無基因突變肺癌有解方

台灣健康醫療網

想突破減重停滯期,要吃「碳水」才有效!教你用「間歇性熱量回補」正確補碳水,反而瘦得更快

良醫健康網

便便形狀反映健康 飲食對策改善問題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別讓無意識的舉動悄悄破壞人際關係 心理師教你3面向自我檢視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染頭髮可致膀胱癌?髮型師風險再高2倍 醫生教吃1食物解毒

am730

長輩睡不好認知功能易出問題! 長庚醫院研究揭睡眠品質與腦淋巴關係

台灣健康醫療網

【美背殺手】緊身衣真是元兇?揭開背脊瘋狂爆瘡的5大「隱形兇手」!

TopBeauty

吃出好心情!營養師推薦5種紓壓食物 助拆除壓力炸彈

am730

女護理師產後頭痛竟是「腦血管痙攣」 醫:小心腦中風併發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林俊傑演唱會公開心臟功能異常!醫:年輕患者需留意

中天新聞網

肺炎鏈球菌疫苗非價數越多越好?一次看懂嬰幼兒疫苗選擇與接種時程

Heho 健康(台灣)

榴槤好處|提神抗抑鬱 助眠延緩老化

am730

暴雨後雙腳發癢、脫皮? 醫揭「關鍵4步驟」助鞋襪快乾

中天新聞網

天氣熱暴躁又忟憎 躁鬱症失控隨時心臟病

am730

5%肺腺癌患者是「不吸菸」年輕女性!1基因變異「發現多晚期」…醫籲別放棄「沒活過5年算我的」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UC2 是什麼?UC2 功效、食用建議和挑選 5 大原則一次看懂

Heho 健康(台灣)

翁右臉如電擊般劇痛!三叉神經痛可手術根治緩解率達9成

中天新聞網

成為照顧者,一定要有紓壓的活動!你需要知道的政府「四包錢」和喘息服務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林俊傑演唱會公開心臟功能異常! 醫剖析常見心臟問題

NOW健康(TW)

無泌尿道症狀!他膝蓋痛到難行…檢查意外揪出淋病感染

中天新聞網

73歲婦誦經看不清怕念錯!竟是白內障惹禍 手術後視野如「開光」

台灣健康醫療網

碳水飲食「吃對」比少吃更重要! 專家提醒進食4關鍵

NOW健康(TW)

常戴帽會令頭皮變更多?營養師教吃7種食物養出健康頭皮

am730

尿毒症患者全身癢不停!新療法「照光合併用藥」顯改善

中天新聞網

魚類「內臟」要去除再吃!沒清恐將重金屬、寄生蟲吞下肚

中天新聞網

7月已370人因熱傷害就診!中醫教「消暑撇步」預防

中天新聞網

隔夜菜會致癌?營養師打臉:一氧化氮反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中天新聞網

感覺陰道有東西?小心是子宮脫垂警訊 醫籲:有異物感應盡早就醫

台灣健康醫療網

洗腎患者常見尿毒性搔癢 口服藥合併照光治療明顯改善

NOW健康(TW)

不是睡一覺就能變美!醫美權威胡倩婷:舒眠麻醉前你最該知道3件事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