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周海媚生前被傳患紅斑狼瘡 一文了解常見病徵/治療方法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2月13日10:34 • 發布於 2023年12月13日10:23

周海媚於12月11日在內地因病搶救無效病逝,終年57歲。曾被傳患紅斑狼瘡,多年前她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澄清自己並非患紅斑狼瘡,但身體卻有血小板偏低問題而暈倒送院。日前好友田啟文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則透露,周海媚長期受到紅斑狼瘡困擾。對其死因,截至為止有未有明確報道。相信大家對紅斑狼瘡不感陌生,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尤以年輕女性為甚,由於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對患者身上所有器官都構成影響。

治未病-醫療專科-慢性病-免疫疾病-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常見病徵

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縮寫「SLE」)又稱系統性紅斑狼瘡,由於它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所以不但影響皮膚,全身任何部位也發生慢性炎症。

皮膚出疹及關節疼痛是常見的病徵。在鼻樑和兩頰出現紅斑,形成類似蝴蝶形狀,即「蝴蝶斑」是典型病徵,其他照射到太陽的位置,如頸、手背、手臂等亦有機會出現泛紅。八至九成的患者會同時有關節炎問題,關節出現腫脹、疼痛、僵硬、晨僵等。有些患者則會不斷口腔潰瘍、脫髮、持續發燒、低燒。紅斑狼瘡更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腎衰竭、心血管疾病、中風等。

除關節問題外,腎臟亦是值得留意的問題,超過九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腎炎,部份甚至導致腎衰竭而致命。有醫生表示,如亞洲人患有紅斑狼瘡,也較常令腎臟受到影響,出現腎炎;亦有機會影響血液,出現貧血、血小板低等各種病徵。

治未病-醫療專科-慢性病-免疫疾病-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患者女性居多

紅斑狼瘡患者以女性居多,根據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資料顯示,據估計每10萬港人中約有60人患有此症,病人大多為15至30歲之女性,男性比例只約佔十分之一。有醫生指出,根據過去統計,男女比例約是1:9,可見男女患上紅斑狼瘡的機會相差頗大,但如果男性一旦患上紅斑狼瘡,病情可能會較嚴重。

治未病-醫療專科-慢性病-免疫疾病-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對患者的影響

無論在情緒、社交、生活以至工作等方面,紅斑狼瘡患者容易受到病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臉上紅疹,或許令別人誤以為是傳染病而抗拒與患者往來。其他紅斑狼瘡病徵如脫髮問題、關節疼痛等,亦大大影響患者的自信心,直接或間接影響社交生活、工作能力等。

紅斑狼瘡的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症是個慢性病,並不會完全根治,醫生可以透過藥物或其他建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患者需要學懂與之共存。醫生要視乎病情影響的身體部位程度而作出相應的藥物治療,例如有藥物對關節較有效、有藥物對皮膚較有效、有藥物可能對心臟、腎等器官較有效。針對這些主要器官的治療,則常用類固醇治療。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亦於近年開始普及,暫時只是透過影響免疫B細胞以協助控制病情,通常應用在抗體活躍(抗體高)、已引致有關節炎、皮疹嚴重或腎炎的病人。

治未病-醫療專科-慢性病-免疫疾病-紅斑狼瘡

過去數十年來,紅斑狼瘡症個案的預後得到明顯改善,在控制病情以至維持病人生活質素上,效果都大大提升。

資料來源: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圖片來源:周海媚工作室微博、Pexels、Freepik、網上圖片

查看原始文章

身上突然生墨恐生癌?醫生教你分清黑色素瘤7症狀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新城八大家

新城健康管家 | 發現抑鬱應及早治療 家人支援具關鍵性影響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5

  • E.L.
    周海媚生前被傳患紅斑狼瘡,但係都响訪問中否認,姑勿論真定假,既然田雞做得人朋友,朋友走咗後被問起都應該維持朋友生前所講同一口徑以保故友尊嚴,依家嚟爆響口顯得佢有啲缺德。
    2023年12月13日11:31
  • CLS
    會唔會真正害死佢嘅係打針呢?
    2023年12月13日12:13
  • stella
    佢生前都否認有呢個病,唔理真定假;田雞係人地過身先黎講,話乜嘢都得啦!
    2023年12月13日19:20
  • RK8
    生前有病 死因又冇講 賴落個病度
    2023年12月13日16:40
  • 💣
    做人咁痛苦,走左都係種解脫 所有人都會往生,林超榮已跟隨
    2023年12月13日11:24

顯示全部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