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今年稍後要求組裝合成建築須由獲認可製造商負責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產業發展周,致辭時表示,今天將發布《粵港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跨境貿易指南》,為製造商提供補稅、加工貿易及跨境稅務申報指引;同時亦會公布首份《組裝合成年度需求預測》,協助業界提前規劃及投資產能,以配合市場需求。特區政府計劃今年稍後為公務工程引入新要求,日後組裝合成建築項目必須由獲認可的製造商負責,以簡化審批並確保質素。
甯漢豪表示,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業界採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法,提升建築業生產力及成本效益。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MiC,其中去年啟用的香港城市大學李兆基學生宿舍村,是全球最大規模採用組裝合成建成的學生宿舍;最近立法會綜合大樓擴建工程,是本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在原有公共建築物上擴建的項目。
建科院向8間認可製造商頒發MiC證書
建科院去年推出「組裝合成」製造商認可計劃,推動符合國際及國家標準的建築材料應用,並為製造商提供證書。
建科院主席韓志強表示,優化MiC建築法是建科院重點工作之一,今日為8間認可製造商頒發證書。建科院會評估製造商的財務狀況及過往表現,嚴格把關,並定期檢討評審標準,確保認可製造商維持高水準、高品質,讓公眾、業界及審批部門對認可計劃更有信心。未來會在海外積極推廣MiC建築法,開拓國際市場。
廣東今年頭5月對港出口模塊化建築14億元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勇表示,廣東生產的模塊化建築產品已在香港辦公樓、學校宿舍、公屋及私人樓宇等多個項目落地,積極貢獻香港城市建設及民生保障。今年1至5月廣東對香港地區出口模塊化建築達13.9億元,同比增長2.3倍,展現出強勁技術和供應能力。
張勇表示,廣東亦有能力打造學校、醫院、人才公寓等應用場景,發展政策標準體系、技術路徑、產業結構及應用場景,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模塊化建築發展模式,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