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A to Z藝術字典:A-ART WHAT IS ART? 什麼是藝術?

明報

更新於 06月21日17:30 • 發布於 06月21日20:30
Work No. 88(1995),馬田‧克里德(網上圖片)
Rest Energy,1980,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網上圖片)
韓國藝術家白南準(網上圖片)
《維納斯的誕生》(1482年-1486年),波提切利(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每當有人問你「什麼是藝術?」的時候,你會想起什麼?一幅畫?一件雕塑?還是你會想起近年香港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藝術嘅嘢我識條鐵咩」?這個似懂非懂的問題,其實可能你會有自己一套答案。這些想法也許源自日常生活的觀察,又或是從小在美術課學到的一點點知識。某些媒介似乎比較容易與「藝術」畫上等號,例如繪畫、雕塑等,這些藝術史上歷史悠久的「傳統媒介」,建構了大眾對藝術的刻板印象。可是現在,藝術似乎變得不一樣了!英國藝術家馬田‧克里德(Martin Creed,1968-),他其中一件名為Work No. 88(1995)的作品,只是用一張普通A4白紙搓成紙球。更廣為人所知的例子,必定要數意大利藝術家馬齊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1960-)的《喜劇演員》(Comedian,2019),這條貼上灰色膠紙的香蕉,當年曾掀起全球熱話,人人高呼「藝術嘅嘢我識條鐵咩」!

■今期重點

‧「藝術」其實是一個「流動的概念」,會不斷演變。

‧藝術像一種語言,需要學習才能明白。

‧藝術不只是美,還會讓人思考和發問。

舊世界vs.新世界

這道鴻溝要由1960年代說起。

藝術自60年代開始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自「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出現後,藝術不再局限於繪畫、雕塑、壁畫(Mural)、版畫(Printmaking)等固有的藝術形式。隨着「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盛行,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被藝術家用來做創作,「傳統媒介」已不再是藝術創作的唯一可能。如是者,藝術彷彿變得愈來愈複雜,對大眾而言愈來愈難明。

藝術家創作的東西 一定是藝術品?

可能你會問:「藝術家創作的東西一定是藝術品?」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藝術家貼的香蕉就是藝術?我貼的香蕉就不是?到底有什麼不同?

要理解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藝術」其實是一個「流動的概念」(fluid concept),它在歷史中不斷演化,絕對不是「蘋果就是蘋果」那樣由生物學/植物學分類下的實體。

以史前壁畫(Prehistoric Cave Paintings)為例,當時的人類根本沒有「藝術創作」這個概念。今天我們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或類似博物館中看到的東西,例如希臘神像、法老的棺木、古埃及器皿……雖然可說具有一定藝術性(Aesthetic quality),但當時它們並不是以藝術品之名而存在,就算在歐洲教堂內見到的祭壇畫亦是同樣道理。

「藝術家」身分,來自哪裏?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藝術創作者多屬行會制度下的成員,例如石匠行會與畫師行會。當時的藝術工作者主要被視為具備專業技藝的手工藝人,其社會地位介乎工匠與商人之間,工作內容多為服務宗教、王室或貴族等權力階層。儘管他們擁有一定技術與行業規範,然而尚未被視為具有獨立創造性與個人風格的「藝術家」。

直到「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藝術家」(Artist)這個概念才逐漸形成。

明星藝術家的誕生

文藝復興時期(約14至17世紀)孕育出眾多享譽後世的卓越藝術家,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及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1520)等人,他們皆以其卓越的創造力與精湛的技藝,成為藝術史上備受推崇的「明星級」人物,對後世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此一轉變主要源於人文主義的興起,它強調人的價值,藝術家被視為有創造力的人,甚至是天才。贊助人開始重視藝術家的個人風格與名聲,藝術家開始備受追捧。

藝術學院制度 (Academy of Fine Arts)

文藝復興後期,歐洲陸續出現藝術學院制度(Academy of Fine Arts),象徵藝術教育從傳統的師徒制邁向體制化,如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刻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創立於1648年)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創立於1768年)。這些機構由國家或王室支持,旨在提升藝術的社會地位,同時提供標準化的藝術培訓。

藝術學院制度將繪畫、雕塑與建築視為崇高的知識領域。當時的學院派強調古典美學與寫實技巧,主張藝術應依循嚴格的規範,並保持傳統風格,藝術學院同時確立了「藝術等級制」(Hierarchy of Genres),他們將繪畫內容分為不同級別,當中以歷史畫/宗教畫/神話類型(History Painting)為最崇高的題材,其次為肖像畫(Portraiture)、風俗畫(Genre Painting)、風景畫(Landscape)、動物畫(Animal),而靜物畫(Still Life)地位最低。

藝術學院制度的出現,為藝術提供了「官方的定義」,也決定了當時的藝術的生態及藝術家的生存方式/空間。

藝術vs.時代的落差

時間繼續推移,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工業革命的推動,世界逐漸邁向現代化,各種新技術陸續出現,包括攝影術(1839年公布第一張照片)、鐵路系統、街燈、電影等,為大眾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許多大城市迅速發展。相比之下,學院派藝術(Academic Art)仍停留在過去,繼續以古典主義風格描繪神話場景。你很難想像,當時的沙龍展覽仍推崇貌似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筆下的維納斯,而窗外的人群早已踏上飛馳的巴黎地鐵。

不少年輕藝術家對此感到不滿,認為藝術學院制度過於僵化,未能反映19世紀社會轉變,與嚴重與現實生活脫節。因此一波又一波的現代藝術運動(Modern Art Movements)相繼出現,如印象派(Impressionism)、立體主義(Cubism)、達達主義(Dadaism)、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等。藝術家們致力於顛覆繪畫的既有框架,提出觀看世界的全新方式,並不斷突破繪畫的可能性。

這個時候,藝術家更像思想家,或是像發明者,大家都致力求新。儘管這時的藝術思想非常前衛,但媒介仍以傳統形式為主,並未至於衝擊着大眾對藝術的認知,大家盡多只是覺得他們畫得很差罷了。

當代藝術 顛覆整個遊戲規則

歷史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到1960年代,整個世界正處於翻天覆地的變化之中。這一代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在60年代正值青年時期,成為思想最活躍的一群。他們經歷戰後重建、社會資源擴張,以及教育普及所帶來的思想解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藝術也開始出現劇烈變化。

此時,傳統媒材如繪畫與雕塑的創作可能性,幾乎已被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主義藝術家充分探索。藝術家開始尋求新的突破,跨越媒介的界限,從媒材、藝術語言,到觀眾參與等方面,均展開全面實驗。他們發展出許多嶄新的藝術形式,例如以身體作為創作媒介的「行為藝術」,代表人物有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1946-)。又例如隨着家庭錄像設備的普及,錄像也可以成為創作工具。韓國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1932-2006)堪稱錄像藝術的先鋒。嶄新的技術發展,為藝術家提供更多創作素材:多媒體藝術、沉浸式藝術、人工智能(AI)……藝術還會不斷推演。

這個時代的藝術創作,不再以愉悅觀眾或創造美感為目標,亦不只是單純的情感表達。藝術變得更具哲學性,藝術可以是一種思考的工具。「提問」、「整理」、「反思」、「探索」、「呈現」……成為當代藝術的關鍵詞。藝術家有時會藉着藝術激發對話;有時又會扮演行動者或是社會觀察者,甚至是哲學家或人類學家。藝術再不是單純現實的再現,藝術可以有無限可能。

藝術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語言

如果我們不了解藝術發展的脈絡,便很難理解「什麼是藝術」。主流媒體仍然常以為藝術即「美」、要「令人愉悅」、可「抒發情感」。這種對藝術根深柢固的傳統概念,在今時今日,已不能幫助我們理解藝術。因為當代藝術的創作理由、對象與功能早已轉變。

藝術其實也是一種語言,無論對創作者或是觀眾而言,都需要學習。假如你想明白藝術,便可能需要了解更多藝術的發展脈絡,當中包含許多詞彙。但當你掌握了這套語言,明白當中的概念後,藝術其實並不那麼難以捉摸。只是我們過去沒有留意,我們需要這些詞彙與概念罷了。

希望在這裏跟大家說說更多藝術的關鍵詞,齊齊藝術解鎖!

文˙ 葉曉燕

{ 圖 } 網上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3COINS旗艦店希慎開幕 10款必入廚具/收納/家居好物 仲有香港限定產品

am730

減肥飲食|36歲營養師親身實證 半年減15公斤不反彈 全程不需戒酒照樣瘦

生活易ESDlife

【電子產品】牛津研究:10至15歲青少年每日打機X小時 有益身心 減少抑鬱傾向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寵物情緣/「國光女神」自爆家中地位排第三 蘇心甯戀愛腦被貓治癒 

Styletc TW

唐卡天然礦物顏料

明報

柏林圍牆塗鴉藝術家諾爾 今午訪西九

明報

3D車公「逐格睇」

明報

自作曲專輯膺金曲獎 張貝芝困頓裏譜響期盼 古典概念演繹爵士超脫

明報

【東京】學問斜路

明報

市集有書有扭蛋 展品看匠人極限 國際活版節首辦 發掘印藝萬千瓣

明報

Friday Planner:「陶」離熱浪

明報

【香港】劇場精英

明報

黑色幽默大師Joan Cornellà 再襲港

明報

藏傳佛教唐卡大展 炎夏中沉浸「雪域的祝福」

明報

【奧斯陸】神奇的大自然,變動無常的社會

明報

愛侶由韓到法追新風 始終根植傳統 李應魯朴仁京 畫上跨時空同行

明報

Ginza Sony Park延續開放理念 「城市公園」退銀座冷傲

明報

【紐約】藝術移民城市的導師計劃

明報

VR穿越17世紀凡爾賽宮 迷失在失落花園

明報

戲院結業潮下 港產片「走出去」開新路?

明報

香港故宮「擺駕」上海張園 Labubu穿梭山水間

明報

「玻棚」佈陷阱 鏽迹喻病傷 魔影共舞處 欲望呈真象?

明報

章魚瑤柱鹹豬骨蘿蔔湯|夏日湯水|清熱生津|開胃健脾|滋陰補血|甜味濃郁

Cook1Cook 煮一煮

3種材料乳酪雪糕

Cook1Cook 煮一煮

成熟冷靜的女生更讓男人上癮!學會「舒適的相處感」讓他再也逃不開

姊妹淘Babyou

KFC推開心果脆粒葡撻 開心果醬配開心果脆粒單價$14.5 6件裝$66

明報

Color Walk城市色彩散步:讓色彩帶路,開啟一場專屬自己的散步冒險!

PopLady

【圓滿結束】安佳港澳區烘焙大賽新星誕生

Supermami

人氣蛋糕店THE BAKERISM太古城開分店 新店優惠免費送提拉米蘇杯

am730

【電子產品】牛津研究:10至15歲青少年每日打機X小時 有益身心 減少抑鬱傾向

MamiDaily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學生參加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amping 2025計劃「學校馬拉松」 演出

HKAPA 香港演藝學院

3COINS旗艦店希慎開幕 10款必入廚具/收納/家居好物 仲有香港限定產品

am730

貧窮與財富差在心態!人生下半場「錢夠用就好,健康和時間才稀缺」…老黑:寧願窮,也不要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3COINS港首間旗艦店7.18開幕 15大必買居家/收納產品一覽(更新)

am730

高質中菜|海景嘉福洲際酒店海景軒推四手聯乘「粵川穎饌」菜單 必試麻辣小龍包/烈焰竹炭和牛肋肉

am730

【LINE你睇】日本男廁設去廁所測疲勞機 實測結果引發熱議

LINE TODAY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他請10週病假休養,重返工作後扭轉,讓這家銀行重新發股利給股東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大黑熊照個鏡子就抓狂!失控畫面曝 海豚、虎鯨卻是淡定以對

Styletc TW

屯門時代廣場夏日推「夏日賞 齊『Fun』享」

am730

Game Start!「寶礦力水特跑步祭2025」現已接受報名 約定一同揮灑汗水

am730

狐狸遇上「長翅膀的活體子彈」! 靠奸詐腳步躲過死劫

Styletc TW

【貶低教育】網民從小被爸媽語言羞辱致懷疑人生 為中止貶低式教育 選擇不生育 掀共鳴

MamiDaily

運動家40周年 一連4個周末派超過7000份寶礦力/孖條/小禮物 加碼送2000份50元現金券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