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大摩轉軚吹奏港樓 望迎5載上升周期
香港樓價自2021年高位回落逾30%,美資投行摩根士丹利在臨近半年結前夕發表香港樓市報告,稱多項因素顯示香港樓市正在觸底,甚或「迎來一個持續4至5年的上升周期」。大摩最新也修正其去年底對本港樓價的預測,料今年上半年只跌2%,較早前估計的跌5%為低,下半年則看升2%,同時維持全年樓價持平的看法。此外,該行看好個別地產股前景,給予新鴻基地產(00016)及恒基地產(00012)「增持」評級。
報告提到,有4大因素支持港樓後市表現硬淨,包括內地用家正在提振香港樓市,而觀乎目前香港介乎3.5至4厘的租金回報,已超過內地一線城市僅有一至兩厘的表現,刺激投資需求。
再者,香港資本市場近期出現復甦帶動財富效應,以及港府加大「搶人才」力度,也進一步支撐住房需求。大摩推算,假設每10名「新香港人」申請者中,有一人計劃在香港買樓,將出現至少2,700個潛在單位需求,約佔去年全年一手樓交易量16%。
該行也提到,一個月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自上月大跌後,繼續在3年低位徘徊,有助釋放被壓抑的住屋和投資需求之餘,亦緩和地產商融資壓力,因企業可透過低息為部分到期債務再融資。該行假設,一眾地產商約有50%的債務敞口為浮動利率,若然HIBOR下降一厘,相關企業最多可以節省約45億元,相當於整體基礎利潤約5%,同時可為部分到期債務進行再融資。
不過,大摩最新也「戴頭盔」指,港樓仍存在多項挑戰,涉及已落成惟未銷售的新樓庫存大增、負資產按揭貸款宗數上升、失業率上升,而且部分地產開發商包括新世界發展(00017)的營運仍然面對困難。
聚焦地產商未來前景,大摩將恒地評級由「與大市同步」上調至「超配」,給予目標價31元,較之前的26.5元上升近17%。該行認為,恒地可能受惠較低HIBOR,從而緩解融資壓力,加上截至去年底恒地在新界土地儲備約4,200萬方呎,未來可以透過農地變現;又指恒指現時估值具吸引力,因其預期市淨率僅有0.4倍,預測股息率則有6.8厘。
新地方面,該行根據其資產淨值預測,將目標價由92元上調至102.3元,並料新地今個財年的每股盈利將見底回升,主因其西沙大型新盤成功賣出1,520個單位,合約銷售額達85億元。
此外,該行因應新世界發展或暫停於2025至2027財年派發股息以及遞延永續債分派,維持對其「低配」的評級,並基於調整後的資產淨值估計,將目標價由6.5元降至4.2元,同時下調太古A(00019)目標價5.3%,由75元降至71元,評級由「增持」降至「與大市同步」。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