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8成孕媽媽受腳部問題困擾 懷孕期間足部護理預防足底筋膜炎|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5月09日01:00 • 發布於 2024年05月09日01:00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體重會不斷上升,導致重心前傾、影響走路姿勢,對雙腳造成壓力,有什麼方法可在懷孕期間保護好雙腳?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醫院-母嬰健康-孕婦-足部護理

主持:今天邀請到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講解懷孕期的足部護理。其實準媽媽是否會遇上不同的足部問題?
足病診療師:是的,而且很普遍。有外國研究指出,懷孕會影響女士的心理、身體結構及走路姿勢,而準媽媽的腳部會出現數種情況,例如有腳痛問題,包括肌肉痛、筋腱痛;亦有皮膚問題,如皮膚長繭、雞眼問題,以及倒甲等涉及趾甲的問題。平日這些問題可能輕易處理得到,但懷孕期間因為女士腹部越來越大,會較難做到足部的日常護理,因此有機會在懷孕期間惡化。
另外,孕婦的體型會隨著懷孕期而變大,腳型和足部大小會同時改變,腳板長度、闊度和體積、結構,也會在這段時間改變,可能會出現扁平足或外翻足,在懷孕中期及後期尤其明顯。部分孕婦在懷孕之前已經有腳痛問題,懷孕後發現走路比之前相對更辛苦,源於腳部有很多改變。

主持: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整個人的體型、腹部會變大,所以令腳部受壓更多,令走路姿勢、腳部結構亦隨之而改變,對嗎?
足病診療師:是的,因為在懷孕中後期,孕婦會分泌很多不同的荷爾蒙,其中一種是「鬆弛素」。「鬆弛素」能令孕婦鬆弛筋腱令其放鬆,有助日後準備自然分勉,但同時亦會令筋腱和肌肉也會放鬆,以至整個腳部骨架也會放鬆,當腳部受力、站立,便會令整個腳型改變,從而令腳部結構出現一系列問題。
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時,約有50%至80%的女士會感到腳趾不適、疼痛的情況,超過七成孕婦有腳型改變的情況,惟大部分女士的腳部會在生產後回復以往狀態,有小部分人可能在產後仍持續出現這個問題。
主持:孕婦除了腳部會變大之外,是否還會有水腫、抽筋等情況出現?
足病診療師:是的,因為在懷孕中期,腹部越來越大,有機會壓著靜脈回流,令血液回流較差;加上體型變大,腹部向前拱起,改變了站立時的支架結構,肌肉為了維持結構,某部分的肌肉會用更多力量,例如臀部、大腿、小腿及腳底肌肉,這些肌肉會嘗試用更多力量來維持走路及站立的姿勢,以維持平衡,正因為需要用更多力量,所以很多孕婦會更容易出現腳抽筋的情況。
主持: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整個人的體型、腹部會變大,所以令腳部受壓更多,令走路姿勢、腳部結構亦隨之而改變,對嗎?
足病診療師:是的,因為在懷孕中後期,孕婦會分泌很多不同的荷爾蒙,其中一種是「鬆弛素」。「鬆弛素」能令孕婦鬆弛筋腱令其放鬆,有助日後準備自然分勉,但同時亦會令筋腱和肌肉也會放鬆,以至整個腳部骨架也會放鬆,當腳部受力、站立,便會令整個腳型改變,從而令腳部結構出現一系列問題。
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時,約有50%至80%的女士會感到腳趾不適、疼痛的情況,超過七成孕婦有腳型改變的情況,惟大部分女士的腳部會在生產後回復以往狀態,有小部分人可能在產後仍持續出現這個問題。
主持:孕婦除了腳部會變大之外,是否還會有水腫、抽筋等情況出現?
足病診療師:是的,因為在懷孕中期,腹部越來越大,有機會壓著靜脈回流,令血液回流較差;加上體型變大,腹部向前拱起,改變了站立時的支架結構,肌肉為了維持結構,某部分的肌肉會用更多力量,例如臀部、大腿、小腿及腳底肌肉,這些肌肉會嘗試用更多力量來維持走路及站立的姿勢,以維持平衡,正因為需要用更多力量,所以很多孕婦會更容易出現腳抽筋的情況。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醫院-母嬰健康-孕婦-足部護理

主持:孕婦腳底疼痛,甚至患有足底筋膜炎是否很常見?
足病診療師:部分孕婦本身沒有腳部問題,但因為在懷孕期間,其體型、步態和腳型會改變,令她們行走時更受力,令腳底變得寬扁,寬扁的腳底肌肉要用更多力量才可以維持腳部結構,因此孕婦的腳部會更易疲勞,筋腱有機會因受力過多而導致勞損,久而久之出現累積性的勞損,令腳底某些部分更容易疼痛、出現炎症,這是其中一個較常見的腳底受傷問題。另外,部分女士在未懷孕前可能已經有腳型的問題,例如常見的寬扁足、外翻足等,懷孕時會令問題變得更嚴重。
主持:女士生育後,腳部問題需要多久才能夠改善,甚至完全回復至以往的的狀態?
足病診療師: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媽媽在生育後六個星期,荷爾蒙分泌會回復正常,腳部結構亦會隨之慢慢回復正常。只有少數媽媽未能回復,依然有腳型、腳趾外翻等情況。

主持: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孕婦已懷孕三個月,未發現有任何腳部問題,是否都應該開始足部護理?
足病診療師:對的,其實很多足部問題都可以及早留意,譬如有些女士準備懷孕或於懷孕初期,有些腳部情況已經出現,例如有足底筋膜炎;如果發現自己的腳底比較寬扁,便應該多留意腳部結構及皮膚等問題,以及是否有需要改穿較大的鞋子。
如果女士日常因工作需要而經常穿高跟鞋,她們的雙腳可能已經有潛在問題,如倒甲問題,內嵌的趾甲是非常難修剪,她們可能每天都會有疼痛感,這就應該及早求診解決問題。另外,女士也很常見有雞眼和生繭等情況,或者形狀及結構的問題,如拇趾外翻、爪狀趾亦很常見,很多時腳底會有壓力點,導致某部分皮膚會增厚,那些壓力點可能在走路時會感到疼痛,女士們需特別留意。當懷孕時,走路的姿勢會變得沒有以往般輕鬆,所以腳部問題便有機會惡化。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醫院-母嬰健康-孕婦-足部護理

主持:所以如果女士本身有腳部問題,最好盡快處理,但很多女士其實是在懷孕後才發現自己有腳部有上述問題,如何是好?
足病診療師:如果能在懷孕初期及早處理當然是最好,因為很多不良情況都可以避免,譬如雞眼、生繭的情況。足病診療師有很多非手術方式處理,例如處理雞眼可用藥膏、更換新鞋等方法去護理,透過換鞋、調整鞋墊的選擇,減輕、甚至解決局部受壓點的問題。如問題能及早解決,便不用擔心在懷孕中後期,會因為腳型、步態改變而令問題加劇。另外,如發現有腳趾甲變形或倒甲問題,絕對可以事先處理,避免在懷孕期間待情況惡化才解決,一旦惡化至需要做手術、服用抗生素來治療,會增加患者擔心影響母嬰健康等問題。
主持:懷孕婦女在挑選新鞋時,應該怎樣選擇?
足病診療師:除了應選擇更大尺碼的鞋之外,同時要留意腳的闊度和長度,特別是闊度,尤其是有些人的腳本身較寬或有拇趾外翻的情況,要注意鞋的尺碼長度和闊度並不一定成正比例,部分鞋的設計是特別加闊,特別適合這些有需要的人士穿著。
另外,有些女裝鞋款的底部比較薄身,也可能較高,由於孕婦的腳底壓力會增加,有時候腳的中、後位置都會比一般受到更大壓力,因此在選鞋時應留意其承托力、軟墊、是否可受壓等,是否適合孕婦穿著。
再者,在懷孕期間通常很難綁鞋帶,因此建議可考慮選擇改穿魔術貼的運動鞋會比較理想,即使隨著懷孕期間水腫更嚴重,仍可以簡單調教,讓鞋不會太鬆。同時要留意鞋的底部的厚度,可以把鞋子橫放,觀察鞋頭和鞋跟的高度,鞋跟相對鞋頭高一點,約相差一厘米左右,選擇這類型的鞋會更舒適,選穿平底鞋可能會令走路時感覺較差。

主持:有時候孕婦走得久會有腰痛、腳累的問題,如果選擇對的鞋子,是否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足病診療師:孕婦較易勞累是很正常,因為懷孕後需要用更多力量支撐身體,很多時候肌肉未必可以承受到長時間用力,因此會比較容易累,有時太累可先休息、紓緩一下。另外,鞋的選擇亦很重要,減輕受壓點承重,有助走路更舒適,同時可以考慮在鞋裡加入軟墊,讓受壓點的力度分布更平均。如果有外翻足或扁平足,可以選用可更換鞋墊的鞋款,有需要時便可以自行加鞋墊或更換鞋墊,或接受醫療人員評估,選用合適鞋墊,步行時更舒適。
主持:除了挑選合適的鞋子外,孕婦還有什麼足部護理需注意,幫助紓緩不適?
足病診療師:除了剛才提到選鞋很重要,一些已知的腳部問題可以先求診處理,做好預防,防止問題在懷孕時加劇。另外,定期運動很重要,孕婦要保持腳部有適當運動,有助減輕水腫問題,例如可以多進行腳底的伸展運動,最簡單是站在原地扶著旁邊的櫃子,後腳貼地,前腳往牆上踩著,讓腳底呈約45度角,再慢慢向前傾,每次15至20秒,兩隻腳互換,各做3組,讓腳底及小腿肌腱得到伸展,也可嘗試坐在椅子用腳踩網球,來回滾動前足到後足位置;另外亦可以用暖袋敷腳底,都有助紓緩腳底疲勞不適感。
主持:今天謝謝足病診療師陳家倫的分享,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

查看原始文章

母嬰健康由準媽媽做多步 必備孕前牙科檢查清單

新城八大家

肌膚迎夏最怕XXX襲擊 預防色斑增加、暗啞缺水需正確護膚|美肌教主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

白內障手術最怕傷角膜內皮細胞 術後角膜水腫等於白做

NOW健康(TW)

【二十四節氣教室】夏天已過去一半!中醫分享如何在夏至提升陽氣

高燒 Gofever

肌膚不敵歲月洗禮?皮膚科醫談保養關鍵 梅菁「這成份」受關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港大醫學院研究 安全使用鋰劑治療 有效控制躁鬱症

am730

肺癌診斷再升級!「AI支氣管鏡導航」精準採樣肺部組織 助提高診斷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甜食!研究揭糖尿病元凶:紅肉、加工肉品風險更高

中天新聞網

關節炎治療循序漸進! 醫:減緩退化透過再生療法有解

NOW健康(TW)

罹癌後飲食要清淡?當心熱量不足釀「癌症惡病質」!營養師揭「癌症飲食3指南」戰勝癌勢力

良醫健康網

先量血糖再開車!藥師教糖友「行前血糖檢查SOP」:低於90mg/dL別開、高於300也要小心

良醫健康網

好發於20~40歲》會長頭髮、牙齒的「卵巢畸胎瘤」是什麼?醫師:超過●公分,恐影響生育

良醫健康網

為何年紀越大,越睡不著?神經內科醫揭「50歲後淺眠真相」:這些退化疾病,打亂你的睡眠結構

良醫健康網

【鯁喉危機】10個月大男嬰餐廳內鯁喉臉發青 食客用1工具將食物吸出救命危BB

MamiDaily

用糙米代替白飯不是最好? 醫生揭7類米飯對血糖影響

am730

耳悶像塞住好惱人! 醫:小心鼻胃恐有狀況

台灣健康醫療網

45歲男白天恍神又嗜睡 求醫揪出病根竟是胰島素阻抗

am730

器捐十年成果出爐! 受贈人突破萬人、健保增設預立意願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植物外泌體效用大提升!植萃專家提 AI 智慧多靶點 基因定序技術助攻

Heho 健康(台灣)

香蕉生熟程度營養有別 啡點時功效抗衰老 全黃美白養顏

am730

有家屬同意下,她為90歲患者取下呼吸器,卻受謀殺罪嫌調查!照顧得好好的,怎會遭警方介入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50歲後打造自己的「愉悅學校」!擁有一份快樂清單,陳文茜:衰老的路上,活著,就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