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一年內復發5次!慢性鼻竇炎唔想長期食藥可開刀?|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吳耀榮醫生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7月11日01:00 • 發布於 2024年07月11日01:00

長期鼻水倒流、鼻塞至呼吸困難,有可能是慢性鼻竇炎,如用藥後沒有改善,手術是否可以治標及治本,消除慢性鼻竇炎?

健康-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耳鼻喉-慢性鼻竇炎

主持:今天請來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吳耀榮醫生講解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很多人認為經常打噴嚏、鼻塞便可能是患上鼻竇炎,究竟什麼是鼻竇?位置在哪裡?
醫生:鼻竇的正式學名為「鼻旁竇」(Paranasal sinuses),在鼻旁的位置、左右兩旁近顴骨。鼻腔內總共有四對、合共八個鼻竇,兩對較大的鼻竇分別是位於眼睛上方的額竇(Frontal Sinus),以及眼睛下方的上頜竇(Maxillary Sinus),兩對較小的分別是位於眼睛和鼻之間的篩骨竇(Ethmoid Sinus),及頭顱骨底部中心的蝶骨竇 (Sphenoid Sinus)。不同位置會引發不同的疾病及病徵,而鼻竇炎是泛指不同位置的鼻竇出現炎症。

主持:有什麼因素會導致鼻竇炎﹖
醫生:正常情況下,空氣及鼻的分泌物可於鼻竇連接至鼻腔的空間內暢順流動,但當鼻竇受到細菌、病毒、黴菌或各種致敏原等的外來物刺激,會導致鼻腔及鼻竇黏膜水腫,令鼻腔開口阻塞,無法順利把分泌物排出,繼而積聚更多鼻涕及細菌,形成惡性循環,當徵狀持續超過十二星期一般便可界定為慢性鼻竇炎。
主持:為什麼鼻竇會閉塞﹖
醫生:部分是先天因素,如鼻腔特別窄、鼻中膈彎曲令鼻竇開端狹窄,甚至鼻腔內長了鼻瘜肉,堵塞鼻竇出口。另外,當出現鼻敏感或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時,鼻腔及鼻竇黏膜腫脹,如本身鼻竇通道偏窄,再加上黏附著鼻涕,堵塞的情況便會加劇。

健康-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耳鼻喉-慢性鼻竇炎

主持:鼻竇炎有什麼徵狀?和鼻敏感、傷風感冒有什麼不同﹖
醫生:鼻竇炎患者一般會出現鼻塞、流鼻涕、鼻子痕癢、打噴嚏的徵狀。如兩邊顴骨出現脹痛,甚至牙齒發麻,可能是上頜竇出現問題;如脹痛感伸延至前額、眉心位置,便可能是前額竇出現問題,患者會感到疲倦,鼻竇位置腫脹,嚴重的會引致發燒。如篩骨竇發炎,患者的鼻涕可能只從一邊鼻孔流出,但因為受細菌及發炎影響,鼻涕會呈黃綠色,甚至會影響嗅覺。
至於蝶骨竇,即位於後方的鼻竇出現問題,患者會感覺到鼻竇頂端隱隱作痛,未必有黃綠色的鼻涕流出,但鼻涕會倒流至喉嚨積聚形成痰。

主持:就臨床所見,哪一個位置較常見出現鼻竇炎﹖
醫生:較常見出現鼻竇炎的是面頰上方、最大的上頜竇。因為其位置剛好在牙齒上方,上排牙齒的牙腳向上插著顴骨的位置,故有些患者是因為牙齒問題而引發鼻竇炎,隨著年齡增長,上排牙齒的牙床會變薄,而長者亦較容易出現蛀牙,更容易形成上頜竇的鼻竇炎。
主持:當患上傷風感冒,免疫力減弱,會不會更容易引發鼻竇炎?
醫生:絕大部分的鼻竇炎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開始,當鼻腔或鼻竇閉塞,積聚更多鼻涕,並因為太黏稠而無法排出,若不盡快處理便有機會形成鼻竇炎。
主持:若持續鼻塞,有什麼處理方法﹖
醫生: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應盡快求醫,醫生會處方有收縮鼻黏膜或通鼻作用的藥物,也會處方化痰藥,令鼻涕更容易排出。此外,使用生理鹽水洗鼻亦能幫助消腫及沖走黏膜上的致敏原,減少鼻涕積聚及閉塞情況。

健康-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耳鼻喉-慢性鼻竇炎

主持:怎樣分辨慢性和急性鼻竇炎﹖
醫生:急性鼻竇炎的徵狀通常持續幾天到幾星期,但若持續超過十二星期則可界定為慢性鼻竇炎。傷風感冒常會引致急性鼻竇炎,患者一般可服用抗生素或有機會自行痊癒。
主持:若急性鼻竇炎處理不當,會否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醫生:早前提及過有部分患者因先天因素容易出現鼻竇閉塞,例如鼻竇開端狹窄、鼻中膈彎曲或鼻敏感嚴重,即使上呼吸道感染已經康復,但所帶來的影響卻會一直持續。另外,有部分鼻咽癌患者因接受過電療,受輻射影響而令鼻黏膜受損,鼻涕較難排出,便更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引發急性鼻竇炎,當情況持續便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更甚者是會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細菌進入眼球會導致眼球感染、含膿,若細菌入腦則可能會引致腦膜炎和顱內膿腫。
主持:萬一演變成慢性鼻竇炎會怎樣﹖
醫生:慢性鼻竇炎部分患者會出現鼻竇嚴重含膿的情況,並產生痛楚,此時便要盡快求醫;相反亦有很多患者的鼻竇只出現輕微含膿,只有少量鼻涕流出,可能因病徵不太明顯便未必會及時求醫。總括而言,服用抗生素是慢性鼻竇炎的一線治療,如未能康復便可能要進行微創人工通鼻竇手術。

主持:受先天因素影響的慢性鼻竇炎患者會不斷復發嗎﹖
醫生:會的。這類患者每當患上傷風感冒,很容易會演變成鼻竇炎,此時便需用上化痰藥及勤於洗鼻將鼻涕沖走,防止阻塞鼻竇引發鼻竇炎。如屬急性鼻竇炎,除了洗鼻,更需要服用抗生素。有些患者的鼻竇炎會於一年內復發四至五次,但若不想持續服用抗生素,便可考慮選擇進行手術,利用內視鏡把鼻腔及鼻竇內受感染的組織清除。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亦有其風險,整個手術過程也較長,並需要用上複雜的儀器,成本亦較高,所以當藥物未能成功改善情況才會建議進行手術。
主持:手術前是否需要進行其他檢查﹖
醫生:內窺鏡檢查可檢視患者有沒有鼻瘜肉或鼻中膈有否彎曲等,而鼻中膈成型術(Septoplasty)則用於矯正彎曲的鼻中膈,改善鼻塞、竇口阻塞情況。如患者多次用藥仍未能改善徵狀,醫生會抽取鼻涕樣本種菌,以查看是否有抗藥性的細菌;另外亦要進行電腦掃描,看清楚鼻竇內部結構。少部分患者經電腦掃描後會發現鼻竇內有灰色的陰影,代表有真菌,霉菌可能已進入鼻竇裡形成鈣化物,而抗生素也發揮不了作用,因為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而非真菌。

健康-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耳鼻喉-慢性鼻竇炎

主持:為什麼會有真菌會進入鼻竇﹖
醫生:真菌繁殖時會產生孢子,會藉著空氣傳播進入我們的呼吸道。正常情況下,這些物質會從鼻腔自行排出,但有部分患者可能因鼻竇開口阻塞而排不掉那些真菌,導致鼻腔發炎或感染。
主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預防鼻竇炎﹖
醫生:由於鼻敏感或上呼吸道感染是激發鼻竇炎的主因,如果可減少這類感染便可減低鼻竇炎發生的機會。勤洗手、戴口罩亦有幫助,戴口罩主要預防花粉症,但香港人的鼻敏感多數不是由於花粉症引起,而是塵蟎,因此建議在家或辦公室添置空氣清新機以過濾空氣中的致敏原及微粒。患有鼻敏感的人士可使用噴鼻式類固醇抑制徵狀;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更加要勤於洗鼻。
主持:如果持續出現鼻竇炎的病徵,謹記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接受適當治療。今天謝謝吳醫生的分享,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

查看原始文章

兒童癌症成因不明惡化快 1類兒童腫瘤常被誤診為腸胃炎|養和醫院兒童血液及腫瘤科主任陳志峯醫生

新城八大家

潔面做漏1基本步驟 「護膚」變「害膚」!|鑽石美肌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蚊蟲叮咬塗抹蒜泥消炎? 醫: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TW)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健保6月放寬一線用藥給付 無基因突變也不漏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NOW健康(TW)

美研究公布「最髒蔬果名單」 菠菜居冠、藍莓與馬鈴薯新入列

VOCO News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