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想減肥吃代糖有用嗎?營養師揭:關於「糖」你可能很意外的point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6月10日07:30 • 文/家醫科王姿允醫師
攝取過多的糖,可能會造成代謝症候群與肥胖之外,也會影響血糖起伏、加速老化、造成蛀牙,以及增加罹患癌症風險等。

日常飲食中常見糖的蹤影,像是手搖飲,或是蛋糕甜點,攝取過多的糖,可能會造成代謝症候群與肥胖之外,也會影響血糖起伏、加速老化、造成蛀牙,以及增加罹患癌症風險等。

家醫科王姿允醫師在臉書分享「關於『糖』你可能很意外的point」,包括想減肥的人吃代糖食品到底有沒有用呢?精緻糖的問題,很多專家都講很多了,減肥老手也都非常清楚。以下是幫大家科普「特殊糖」的冷知識:

1.「代糖」

「代糖」是指無熱量或低熱量的甜味劑(Sweeteners),是指賦予食品甜味的「食物添加劑」,讓食品有同樣的甜味卻有較低的熱量。已經被廣泛使用在飲料及烘培食品中。過去曾有研究認為代糖與癌症有關,但後來經研究證實代糖「只要在不過量」(例如一天不超過7公升可樂)的情況下是安全的。所以目前包括阿斯巴甜、糖精、蔗糖素、紐甜、乙醯磺胺酸鉀,都通過FDA認可。

食品工業會發明、使用「代糖」,除了它成本低,當然是為了要「取代一般糖」熱量造成的「肥胖」問題。那麼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要減肥的人吃代糖食品到底有沒有用呢?」

答案是很難說,在這方面研究很多,但卻沒有一致的結論。雖然《JAMA Network Opne》整理跟體重相關的研究是代糖飲料短期取代含糖飲料,可以減少一些體重(1公斤多),但令人擔心的,其實是對長遠食慾抑制、血糖穩定、糖尿病風險的影響。

舉例來說,天然糖與甜味受體結合後,腸道會分泌「腸泌素」(GLP-1、GIP還有PYY),這些激素能夠到達下視丘來降低食慾和增加飽腹感,進而影響食物攝入。然而,人工甜味劑卻無法使這些腸泌素分泌,因為腸泌素都是「營養依賴性」的,對於「無營養甜味劑」例如阿斯巴甜,完全無反應。

因此即使達到減少攝取熱量的目的,但對於真正有糖份需求的人來說,無疑是飲鴆止渴,有人會覺得更餓或更想吃甜食,長期下去體重可能會上升,心態上更可能因為覺得它零熱量而攝取過量。

我個人絕對不會推薦使用「人工代糖」的,原因和減重無關,主要是在腸道菌的研究看到代糖對菌相都是偏負面的影響,畢竟它不是個天然存在自然界的東西,本來就不是人類腸道微生物的食物。

2. L-阿拉伯糖(L-arabinose)

L-阿拉伯糖(L-arabinose)並不是「代糖」(Sugar substitute),它就是糖,是屬於「稀有糖」(rare sugar)。定義是「monosaccharid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hat are present in limited quantities in nature」,是自然界中數量稀有的單糖,屬於五碳糖的一種,跟葡萄糖的六碳糖不一樣,常常跟其他糖結合,天然游離型的稀少,故需要特別的萃取技術分離出來,因此價格昂貴。

近期的研究都將它視為一種功能性食品或腸道健康的新型治療策略,當代糖實在大材小用了。

「稀有糖」長期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

目前L阿拉伯糖的人類研究有3篇,有一篇是「長期食用」的研究,這個研究是讓30個有代謝症候群診斷的人,在不改變生活習慣的情況下,每天攝入40 -45 g溶於水的L-阿拉伯糖,持續6個月。

結果發現介入6個月後,體重、腰圍、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空腹血糖這些代謝症候群的指數顯著降低,顯示對代謝症候群患者的總體益處,只是要達到這個益處,可能荷包真的會很傷。(所以還是飲控最快最便宜)

反倒是人工代糖在近年研究指出對代謝,還有腸道菌的負面隱憂。至於一般蔗糖、乳糖、果糖等食用糖吃多會胖、會糖尿病、會代謝症候群,應該不容贅述。

而阿拉伯糖做為雙歧桿菌的益生源早就不是新聞了,連屬於「益生菌」的大腸桿菌(對!大腸桿菌不是只有致病菌也有益生菌)都會吃L糖了,雙歧桿菌愛吃也不奇怪,不過僅限動物實驗,人類研究受限於飲食種類複雜不知道因果關係很難證實,但我在臨床上的確看到許多飲食背景單純R1的情況下,有加入L糖比沒加的人在菌相分析上使雙歧桿菌提升的狀況。

跟「代糖」不一樣的,「一般食用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和「稀有食用糖」(L阿拉伯糖,又稱樹膠糖)都是衛福部食藥署的「可供食品使用原料」。也就是說這些本來就是「食品原料」,不是拿來「取代」糖用的,就是直接吃。既然是食品,「本來就不能宣稱療效」,也沒有申請FDA的GRAS的必要。

阿斯巴甜在衛福部食藥署是歸在「食品添加物」的「非營養性甜味劑」喔!完全不同的類別喔!

L糖是王醫師唯一會建議減重者使用的糖,原因並不是要取代蔗糖(雖然它有抑制蔗糖酶的效果,和蔗糖一起食用可以降低蔗糖的熱量吸收外,也能讓蔗糖來到大腸變成益生元),而是它對腸道菌有正向影響,也有人類研究看到對代謝症候群的幫助,不太會造成血糖跟胰島素變化,但卻能讓腸泌素相關好菌的數量增加。

以純「食品」的角度來看,它對身體的影響,可以視為帶著甜味的蔬菜纖維吧!

王姿允醫師臉書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染疫喉嚨痛到像刀割?醫:多喝水5招緩解喉嚨痛,新冠、感冒都有效

華人健康網(台灣)

32萬人恐有「長新冠」後遺症!10大症狀中了嗎?預防必吃食物秒懂

華人健康網(台灣)

防疫與病毒共存該怎麼吃?5種免疫力UP關鍵食物,啟動身體自癒力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乳癌放療新利器! 「這1影像導引系統」助攻精準照射降副作用

台灣健康醫療網

9歲癲癇、4歲頭痛竟是顱內動靜脈畸形!AR導航助精準拆彈救命

am730

蚊蟲叮咬塗抹蒜泥消炎? 醫: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TW)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健保6月放寬一線用藥給付 無基因突變也不漏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NOW健康(TW)

美研究公布「最髒蔬果名單」 菠菜居冠、藍莓與馬鈴薯新入列

VOCO News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