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續看好中國資產 惟態度仍偏審慎
內地傳媒引述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在為期兩周的歐洲和亞洲路演中,看到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提高。雖然全球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但投資者仍然普遍認同瑞銀的觀點,即中國股票相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交易部主管賀立言(Neil Hosie)認為,去年9月以來,隨著中國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陸續出台,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投資熱度持續攀升,其中一個明顯表現是,今年出席瑞銀亞洲投資論壇的美國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
近期,高盛、瑞銀、聯博、景順等國際機構,都表示看好中國資產。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說,早前到歐洲,相比過去,今次被問到更多關於中國市場和亞洲市場的相關問題。
趙耀庭認為,美國科技股相對中國科技股,有非常大的溢價,但隨著DeepSeek的出現,溢價在逐漸收窄,意味投向美國科技7雄的資金,未來有可能轉向中國科技股。下半年鑑於中國科技行業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積極進展,以及考慮到刺激措施預期下半年對消費產生提振作用,相信科技行業和消費市場或迎來機遇,尤其是必需消費品和消費服務或有良好表現。
瑞銀報告顯示,歐洲投資者對中國股票正從低配轉向中性,甚至超配,在以前的路演中幾乎從未見過。高盛指,未來10年,AI的廣泛普及有望推動中國股票整體盈利每年提高2.5%。增長前景改善加上潛在信心提升,將推動未來幾年中國股票的合理價值,較DeepSeek發布前提高15%至20%,並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認為,雖然短期市場可能受政策節奏與外部不確定性擾動,但伴隨企業盈利改善、改革紅利釋放,中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正逐步顯現。
中信證券就指,海外投資者不乏表態看好中國資產,但要在真實的資金面體現,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根據Refinitiv的數據,4月初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當月全球基金整體流入美國、歐洲等市場,流出中國資產;5月以來,全球基金轉而大幅流出美國、日本,同時持續流入歐洲、印度等市場,對於中國資產的凈流出有所減少。
中信指,當前外資情緒較2月DeepSeek火爆時期明顯降溫,回歸現實的探討逐漸增加,主要有3類看法,包括:1)中國科技自主創新領域值得關注,但是投資轉化需要驗證;2)更加積極地看待中國的經濟韌性,即使短期物價信號相對低迷,也很少有長期負面敘事,更願意探討中國領先科技企業的估值;3)對下半年的總需求政策依舊有很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