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歲後好發老年性黃斑病變 三大重點預防身體抗氧化能力減弱|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王逸軒醫生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0月26日01:00 • 發布於 2023年10月26日01:00

長者突然視力模糊、視力中心出現暗點、甚至影像扭曲變形,可能同老年性黃斑病變有關,如何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呢?

治未病-預防醫學-醫療專科-照住銀髮族-老年性黃斑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王逸軒醫生講解老年性黃斑病變,為什麼黃斑病變特別強調「老年性」?
醫生:黃斑病變的正式學名是老年性黃斑病變,當年紀漸長,身體抗氧化能力減弱, 50歲後的人士有更大機會患上此病。發生在小朋友、年青人等40歲前的人士身上屬非常罕見。

治未病-預防醫學-醫療專科-照住銀髮族-老年性黃斑

主持:當黃斑點區域出現變異,除了老年性黃斑病變,還有沒有其他黃斑疾病?病徵又有什麼不同?
醫生:黃斑是一個位於視網膜中央部份的組織,當黃斑區生病或出現異變,會導致黃斑出血、視野缺損,其他疾病包括黃斑前膜,即黃斑區表面增生了一層纖維薄膜;另一種黃斑點相關的疾病是「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簡稱中漿病,即是黃斑點出現滲水及水腫。
主持:黃斑病變有什麼病徵?是否在病發初期已開始浮現?
醫生:黃斑病變可分為濕性和乾性,兩者都是因整個視網膜的黃斑點位置出現病變,而引致視力模糊,像有層紗在前方,嚴重的更會有看到中央出現黑點,或影像變形,但很難說病徵是否會在早期被發現。因為當其中一隻眼睛發生問題時,患者會自然地依靠另一隻眼晴彌補不足,若不是警覺性很高,也未必可即時察覺到問題,因此很多病人來求診時病情已屬中後期。假若雙眼都出現問題,患者便容易察覺到視力出現問題,故一般也會在早期求醫。

主持:由病人最初發病至求診一般隔多久時間?
醫生:一般也有數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兩個月。濕性黃斑病變開始病發時會出血,若能在未結疤時進行治療效果最為理想,但當結疤後才進行治療效果則不會太明顯。所有疾病都是愈早發現、愈早醫治,康復進度會理想,也想藉此提升公眾對黃斑病變的認知度,提高他們的警覺性,一發現問題便應求醫。
主持:除了年紀,還有什麼高危因素會增加黃斑病變的機會?
醫生:先天性因素包括有家族病史,而後天因素通常都是可以避免的,如吸煙;另外「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也會有影響,因三高會減低身體抗氧化的能力,令身體不懂自我修復,隨著年齡漸長,便更容易形成黃斑病變。

治未病-預防醫學-醫療專科-照住銀髮族-老年性黃斑

主持:早前提到黃斑病變的病發初期視力可能出現影像變形。這可否靠自我測試來判斷,讓高危人士更早發現黃斑病變?
醫生:若單邊眼睛視力出現問題,另一隻眼睛可以互相補救,所以未必能夠即時察覺問題。最簡單的自我測試方式,就是用手遮蓋著其中一隻眼,以測試另一隻眼的視力是否正常,亦留意影像有沒有變型,可試試盯著門邊、窗框來看看,如發現有變形,便應立即求醫。
主持:當病人出現黃斑病變的病徵,醫生會用什麼方法進行診斷?
醫生:過程相對簡單,醫生會先為病人檢查視力,接著會放大瞳孔檢查,在顯微鏡底下找出發生問題的位置,以判斷黃斑屬於乾性或濕性病變,之後再進一步診斷,包括利用螢光造影檢查,即是把顯影劑注射入血管,然後用相機為眼底拍照,便可得知有沒有出現黃斑病變及其嚴重性;另外也可進行能眼底黃斑掃描,俗稱OCT,能夠檢視整個黃斑結構的橫切面,清楚看到視網膜有沒有腫起或隆起、視網膜底下有沒有積水問題等。其好處是可以不停地在相同位置重複進行,而且沒有輻射和入侵性,有利於跟進及監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打針後消腫程度,以及對藥物的反應等。

主持:黃斑病變是否一定要治療,如果拖延或者不處理,會帶來什麼後果?
醫生:如果是乾性黃斑病變,即屬退化的問題,醫學上暫時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服用維他命或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抗氧化物質,有助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減低退化及惡化速度。濕性黃斑病變的「濕性」意指出血,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方法是直接把藥物注射入眼睛,以抑制病變,從而逆轉病情,回復視力。
主持:黃斑病變可否逆轉?視力若已經變差能不能回復?
醫生:現在有部分注射藥物是可以做到「逆轉」的效果,若及早進行治療,仍有機會可以令視力回復,但前提是要在早期還未太嚴重時接受治療。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當病情繼續惡化而沒有進行適當治療,一旦黃斑區域出現結疤,視野的中央便會出現一個盲點,即使是注射藥物也不能逆轉這個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失明。

治未病-預防醫學-醫療專科-照住銀髮族-老年性黃斑

主持:及早治療和用藥就能控制黃斑病變嗎?
醫生:若能及時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人接受藥物注射後視力也有改善,有病人的視力原本已下跌至三成,接受治療後能回升至五成,但視乎個別情況而定。總括而言都是在病情輕微時及早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便愈理想。
主持:剛才提及的濕性和乾性黃斑病變,兩者會不會同時發生?
醫生:一般來說,乾性的病變也有機會演變成濕性黃斑病變,但濕性的惡化速度較快,很少機會再出現乾性的黃斑病變。
主持:如果其中一隻眼睛出現黃斑病變,不論是濕性或乾性,即使已用藥治療,另一隻眼也會有可能病發嗎?

醫生:如患者其中一隻眼睛已出現黃斑病變,另一隻眼睛發病的機會也會比其他人更高,我會建議他們服用經臨床認證的保健品包括維他命、抗氧化物質例如葉黃素、玉米黃素等,來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外國有研究證實,若定期服食這類產品,可減低另一隻健康眼睛出現黃斑病變的機會達四分之一;如患者已有一隻眼睛出現黃斑病變,服用這類保健品也有助預防情況惡化。但若果患者有吸煙習慣,又同時服用針對黃斑病變的保健品,有機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所以患者應先戒煙,百利而無一害。
主持:除了年紀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如何預防黃斑病變?
醫生:首先最重要的是戒煙;第二是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很多人不清楚到底進食什麼食物會對眼睛的健康有幫助,我會建議大家多吃不同顏色、含抗氧化物質的蔬菜,例如西蘭花、紅蘿蔔、粟米、三色椒等;還有含奧米加三魚油的深海魚、含礦物質和維他命的肉類。除此之外,還要定期進行單眼視力測試,自行檢查眼睛視力是否有異常情況。
主持:明白,大家記著好好愛惜及保護眼睛,多謝王醫生的分享,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

查看原始文章

政府鼓勵生育想懷孕必須先暖宮 中醫教你6招暖宮備孕

新城八大家

涉及照顧者悲劇揭苦情 老齡化社會更需關注醫療資源運用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又累又睡不好 可能是「慢性發炎」在悄悄侵蝕健康!醫示警6大族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美研究突破癌症早檢極限 新技術可望提前3年偵測腫瘤變異

VOCO News

生痱滋不只是熱氣 營養師揭5大成因 3症狀須求醫

am730

為何兒童性早熟診斷要照超音波?兒科醫解答!就醫前家長要注意3點

台灣健康醫療網

喝酒恐會加速維他命B1流失!營養師警告:當心肌肉無力又麻痺

am730

衛福部最新十大死因公布 癌症第一 女性失智與衰老躍進前十大

Heho 健康(台灣)

剩飯別急著放冷藏! 譚敦慈:趁熱直接冷凍口感媲美現煮

中天新聞網

駕駛中低血糖怎麼辦? 藥師教你「這樣做」守護行車安全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睽違14年!自殺破4千人重返十大死因,15~64歲全面上升,制度哪裡出了問題?

康健雜誌

睡前喝什麼不失眠?營養師推薦4款助眠飲料、避吃4種焦慮食物

康健雜誌

網紅大胃王狂食唔肥?暴飲暴食隨時冇命?

新城八大家

12大身體指標,提醒你水喝夠了沒

康健雜誌

肛門出血當痔瘡!台中婦肝臟一照「一堆腫瘤」 直腸癌轉移

中天新聞網

避免掉體重!抗癌飲食3大重點 熱量、蛋白質與抗氧化

NOW健康(TW)

苦瓜不能和甚麼一起吃?了解功效及禁忌!(附食譜)

am730

常吃外賣可致胃癌 發病率年輕化 醫生教3招防癌

am730

不抽菸、不煮菜!40歲女從小住火力發電廠附近罹肺腺癌

中天新聞網

畢業求職季近視雷射需求增 選對近視雷射還要提早評估

NOW健康(TW)

髮量少、易斷裂、老是掉頭髮?營養師揭「5大飲食地雷」讓頭皮髮質拉警報:這樣吃養出強健髮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腦中風別錯過黃金期! 「中醫針灸+中藥調理」助加速復原

台灣健康醫療網

178公斤男擺脫病態性肥胖!機械臂助攻減重、慢性病大幅改善

am730

冷氣病症狀|喉嚨痛咳嗽點算?幾招助你緩解頭痛

am730

消委會泥膠|家長注意!3款泥膠/黏土含致敏防腐劑,1款超標11倍,或令兒童皮膚過敏!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不靠吃藥也能穩定血壓!中研院士林昭庚的養生逆轉法

Heho 健康(台灣)

針眼會自己好嗎?「長針眼」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15%香港人有灰甲問題!運動人士是感染高危族?藥劑師公開灰甲自救攻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夏天飲水不足易中暑 更令「1疾病」有機會復發

am730

消委會眼影|逾8成眼影含致敏重金屬,皮膚或受刺激發炎!僅2成產品獲5星滿分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台灣再辦國際護理大會! 護理師爆衛福部臉書:血汗壓榨

中天新聞網

學齡前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用「遊戲」助學會表達與合作

台灣健康醫療網

足膜非人人能用 酸性成分不適合皮膚敏感、糖尿病患者

NOW健康(TW)

血液透析通路影響洗腎效果、生活品質!醫師分析常見通路及「新選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揮別診所刻板印象!生髮專科結合「寵物友善」 打造療癒就診體驗

台灣健康醫療網

【瓜】夏天想健康降溫?推薦消暑必吃4種瓜!

高燒 Gofever

30歲冷氣師傅罹「嚴重氣喘」頻送急診 生物製劑治療半年讓他成功復工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男生睡的枕頭、床單「發黃變髒」 醫揭原因:不是沒洗澡

中天新聞網

面對網路霸凌怎麼辦? 記住「5步驟」幫助你自保與紓壓

台灣健康醫療網

56歲男泡泡尿揭腎病危機! 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走路不穩、記憶變差可能不是老化 醫提醒警覺中老年人「常壓性水腦症」

am730

痛風不只是吃太好!日本研究:胰島素、尿酸代謝才是元凶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