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跑步時膝蓋會痛,怎麼辦?除了練跑以外,你還需要做這3件事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13日01:00 • 文/成大醫院骨科部病房主任&關節重建中心主治醫師戴大為
跑步時膝蓋會痛,怎麼辦?除了練跑以外,你還需要做這3件事

吳經理在餐飲業擔任總經理的工作,平常唯一的興趣就是長跑,所以年紀將近50歲了,沒有被中年發福所困,身材還是保持的非常好。

吳經理每次跑步都是10-20公里起跳,也經常利用休假的時間參與各地馬拉松比賽。臉書的貼文滿滿都是參加國內外不同比賽的紀錄照片。

他最近幾個月的困擾是,只要跑步超過五到6公里,膝蓋就會開始不舒服,即使勉強再跑,撐到10公里左右就不行了,比起過去的水準,至少少了一半以上。他看了幾位醫師,也做了一些檢查,看不出有什麼關節上的異常。幾乎每位醫師給他的建議都是:

「你就多休息,不要再跑那麼久就好了。」

吳經理來到我門診時非常沮喪,想問問我有沒有什麼好建議。

像吳經理這樣子的案例並不少見,每個月總是會有幾個。那一天,我除了幫吳經理處理了一下肌腱發炎的問題以外,還給他3個建議:

1.除了練跑以外,肌力訓練也很重要。

在50年前跑步風氣剛開始盛行的時候,就連跑步運動員也都只有練跑,完全忽視肌力訓練。當時的迷思認為肌力訓練反而會讓肌肉收縮能力受限,反而會影響跑步的成績。時至今日科學已經證實了,肌力訓練是跑者訓練核心技能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了良好的肌力,才能幫你預防受傷,有了足夠的肌力,才能正確駕馭跑步技術,發揮跑步潛能。

在慢跑時,跑步的落地衝擊力大概是1.5倍體重,衝刺的時候甚至高達3倍體重。一位體重70公斤的人來說,你的身體需要強壯到可以支撐210公斤的落地衝擊。以跑步的初學者或者是沒有常常跑的人來說,肌力不足的影響或許不明顯。因為光是心肺能力不足就會讓你喘不過氣來。但是肌力不足會讓身體不夠穩定,跑步時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與技術,長期來說就容易受傷。

2.除了重視練跑的「量」,更應該重視練跑的「質」。

跑步的運動傷害大多是來自於不良的跑步技術長期持續累積所造成的傷害。通常在傷害發生時,因為疼痛,大多數的人會休息或尋求醫療協助,等到疼痛消失再開始跑步。但是由於跑步的技術和知識沒有修正,運動傷害經常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造成惡性循環,久了就變成長期的問題。跑步過後膝蓋會疼痛,大多是因為過度跨步所引起的。過度跨步時,腿部會落在身體的前方,膝蓋容易打死鎖住,且足部無法像彈簧般的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因此衝擊力就改由膝關節來承受,久而久之,就對膝關節及其周邊組織造成耗損。

發生運動傷害時,除了治療以外,更應該要回頭檢視自己的跑步姿勢是否正確。如果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可以考慮參考坊間的跑步書籍,例如「跑步,該怎麼跑?」、「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臉譜出版社),或者由專業的跑步或田徑教練來調教校姿勢。

3.除了訓練以外,也需要足夠的休息。

所有的職業運動員都會安排季外的休息時間(off season),以解除累積的疲勞,讓身體有機會修復。但是很多業餘的跑者或愛好運動的人士,卻是整年度不斷地在訓練,土法練鋼告訴自己要和疲勞與疼痛和平共處。這樣的方式反而讓訓練的效率無法提升。如果要進一步提升訓練效率(以跑步來說,就是提升跑步成績),就必須把「季外休息」這個概念拉進來。每年可以安排連續三到四周左右的休息時間。

在休息的時間,並不是要你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而是改做其他的運動,例如騎腳踏車,瑜伽,游泳,放鬆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甚至是關於跑步技巧的書。伸展與按摩也是在這段時間推薦的活動。等到休息時間結束,就會有煥然一新的身體面對下一個訓練周期的課表了。

本文出自戴大為醫師醫師的部落格

※更多內容請見《戴大為醫師部落格》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高溫飆不只防中暑!氣溫超過這度數,恐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

華人健康網(台灣)

賴清德下背痛,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醫:救下背痛「針」有效,做3招「死蟲式」

華人健康網(台灣)

食慾不振、腹瀉、胃痛都是染疫徵兆?營養師揭:3大保健食品護腸道、緩解腹瀉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蚊蟲叮咬塗抹蒜泥消炎? 醫: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TW)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健保6月放寬一線用藥給付 無基因突變也不漏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NOW健康(TW)

美研究公布「最髒蔬果名單」 菠菜居冠、藍莓與馬鈴薯新入列

VOCO News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