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從習慣到內化! 如何讓例行事項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24年11月13日12:00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例行事項與內化並不是要在你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一項任務,相反地,它們其實是在減輕你的負擔,並送你一份大禮。那就是時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當有人突然問「四乘以五」時,你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二十」。但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答案了嗎?起初,我們利用了四根手指頭加五次的算法學會了乘法,再背九九乘法,逐漸熟悉它。

這個過程用稍微複雜一點的詞語來描述就是「內化」。這個詞可能有點陌生,你有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內化意味著「某種思想、意識型態、理論等變得根深蒂固,成為我們自己的」。它與「熟悉」類似,但超越了熟悉,而是使某事物完全融入自己,徹底變成我的東西。

日常例行的力量 讓習慣融入生活

二〇二一年,我擔任了一年級的班導。開學典禮那天,孩子們急匆匆地到教師辦公室找我,喊著:「老師!桌上有一個洞!」我急忙跑去教室一看。原來孩子們口中的「洞」指的是放教科書和文具的書桌抽屜。孩子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讓我對接下來的一年感到非常憂慮。

整個三月,我教了他們一些非常基本的事情,比如如何正確握筆、怎麼使用筷子、怎麼保持洗手間的清潔,還有課堂規則等。孩子們僅花了一週就熟練掌握。到了一年級快結束時,我發現即使我暫時離開教室,孩子們也能自然而然地維持教室秩序。

內化習慣的第一步 從小而穩定的改變開始

形成內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頻繁實踐。如果難度太高就會難以堅持,所以最好設定一些簡單且每天都能做的事。比如說,我想改善自己的坐姿,但因為總是忘記。因此,我決定每天寫<日日小記錄>時都要保持端正的坐姿(我現在的坐姿對比之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換句話說,你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日常規律。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假日或週末想睡晚一點,卻在平時起床時間自動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已經習慣在那個時間起床。如果你將每日早起的習慣「內化」,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這個規律行動,形成良性循環。

每週規律 如何安排生活中的例行事項

如果你還不習慣每天遵循固定的規律,可以先嘗試建立每週例行事項。在特定的日子裡執行特定任務。

例如,我決定在週末一定要安排寫作時間。在週六與週日之間,我選擇了週六,而不是週日;而在週六上午與下午之間,我選擇了上午,而不是下午。如此一來,我建立了一個每週例行事項:「每週六上午花三小時寫作」。你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建立日常例行事項,像是每週一早上一定要做某事;每週五下午一定要制定下週計畫等。

月度、季度、年度 分階段的目標設定

你還可以建立一些長期例行事項,並且信守月度、季度、年度與自己的承諾。

假如你建立了一個年度例行事項:每年十二月一定要進行<日日小記錄>的年末總結。那麼從一月到十一月,你就無需擔心它。記得嗎?目標必須要有可實現的樂趣。就算你只在十二月做一次,也算是遵守了規律。又比如,如果你制定了一個季度例行事項:每年春天參加馬拉松比賽,那麼你只需在三到五月之間實現它就可以了。看,這樣是不是減輕了很多壓力?

當你從季度例行事項到月度例行事項,再從月度例行事項到每週例行事項,逐漸地,你會自然而然地內化每日例行事項。

逐步深化 從大框架到具體例行事項

我習慣週五晚睡。因為我總覺得週五夜是週末的開始。結果,每逢週末都感到疲憊不堪。為了改變這一個狀況,我設定了一個每週例行事項:「週五晚上十點三十分之前就寢」。每週只需執行一次,不算太難。在成功與失敗之間來回約莫三個月後,我總算能在週五晚上早點入睡。當我習慣了這種規律後,我又在沒有約定的週六晚上制定了閱讀與寫閱讀筆記的例行事項。透過這樣的重複,我養成了每晚閱讀與早睡的習慣。形成日常規律的方法是,制定大框架,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就能輕鬆完成。

一旦你熟悉了日常規律,你就可以進一步制定更具體的例行事項。我稱之為「部分例行事項」,像是「抹基礎保養品的順序」、「打掃衛生的順序」、「服用保健食品的順序」等。

例行事項帶來的時間紅利 當習慣成為效率的盟友

這些習慣看似瑣碎又麻煩,但一旦設定好了,未來,時間將成為你的盟友,你的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例行事項與內化並不是要在你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一項任務,相反地,它們其實是在減輕你的負擔,並送你一份大禮。那就是時間。

請再回想一下九九乘法表。當有人問你「四乘以五」,而你不懂九九乘法表時,你可能需要花二十秒將四根手指折五次,進行加法運算。但如果你已經將九九乘法表內化了,僅需零點二秒就能答出「二十!」,你就省下了十九點八秒的時間。你就能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

儘管萬事起頭難,但隨著努力與時間的積累,終將迎來變化時刻。在不久的將來,你所追求的事物將成為構成「你」的重要元素。

本文來源:《日日小紀錄,實踐高效人生》,采實文化。

查看原始文章

輕鬆減壓三步驟 轉化工作壓力變動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生活愈來愈無力  心理師教四招提高抗壓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 / 銀髮失智潮來襲!中醫 1 方法逆轉失智症

Heho 健康(台灣)

打呼表示熟睡?睡眠呼吸中止反覆缺氧 恐提高失智風險

NOW健康(TW)

幹細胞立大功!植萃專家解析:植物幹細胞保健品之市場趨勢

Heho 健康(台灣)

只吃沙拉還是瘦不下來?無糖飲料、生菜沙拉隱藏熱量陷阱

中天新聞網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康健雜誌

芭樂「削皮吃」更好?營養師駁:整顆吃更控糖,但一樣東西不能加

康健雜誌

退休後失去自我?5階段、1活動讓你活出獨立第三人生

康健雜誌

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有解?專家齊籲早期回診 健保已準備好守住希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夏日不只防中暑!氣溫逾31.5度 心梗風險增加近3成

中天新聞網

高血壓無感又致命!醫揭是腦中風、心肌梗塞元凶

中天新聞網

夏天如何補充水分?青瓜/檸檬片加水更清新 尿液變深色或缺水

am730

濕度高人沉重 快看你有沒有濕重7大徵兆

am730

翁全身癢3個月抹濕疹藥膏好不了 竟是結痂型疥瘡作祟

中天新聞網

善心藝人|「人間活菩薩」余慕蓮,87歲高齡最新病況曝光!每周斥資$2.4萬買藥抗病魔,堅持將遺產盡數捐出遺愛人間。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陪伴懷孕、生產、育兒! 國健署4大諮詢平台服務升級

NOW健康(TW)

臺灣製藥公會與通路攜手合作 共創OTC藥品供應鏈新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患者身體不自覺抽動或礙社交 了解妥瑞症減歧視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5年! 醫曝: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

中天新聞網

調查:民眾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3成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啤酒肚害GG縮短2至3公分!醫揭關鍵是減少脂肪堆積

中天新聞網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NOW健康(TW)

嘴角紅腫、流血別再怪火氣大!口角炎根源是「這些習慣」

VOCO News

【疾病】 三種毛孩有機會傳染給你的疾病 這種病感染率高達80%!?

高燒 Gofever

接住性健康落差!全台首發「性健康及愛滋防治白皮書」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醫界權威林芳郁失智 醫揭失智10大警訊!「這些症狀」快找神經內科

VOCO News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些工作膀胱癌機率較高? 美髮、紡織、皮革業者小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斷食減肥會分解肌肉?醫生揭6大斷食好處

am730

台大、北榮、亞東三院前院長林芳郁失智 從走失到譫妄 妻林靜芸寫書談照顧經歷

Heho 健康(台灣)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用嚴謹態度做保健食品!王美純博士解析 IRB 人體臨床實驗的重要性

Heho 健康(台灣)

手指、嘴唇偏黑又易累?輕熟女驚罹「肺動脈高壓」

am730

重鹹飲食罹胃癌風險高97%!研究:多吃水果可降11%

中天新聞網

久站、久坐族群常有靜脈曲張! 網友分享舒緩改善經驗

NOW健康(TW)

9歲癲癇、4歲頭痛竟是顱內動靜脈畸形!  AR導航助精準拆彈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康Do Re Mi/愛美族注意!不運動、怕曬黑 小心30歲就骨鬆

中天新聞網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超高齡社會透析新選擇 居家腹膜透析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NOW健康(TW)

綠拿鐵控注意!醫示警:易攝入過多草酸 恐致急性腎衰竭

中天新聞網

「夏至」如何守護健康?中醫師推薦保健 3 原則及作法,緩解身體不適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