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胃凸小腹大,怎麼搶救?中醫:針灸4大穴位健脾+調整腹部筋膜,找回平坦小腹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4月18日02:15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胃凸小腹大,怎麼搶救?中醫:針灸4大穴位健脾+調整腹部筋膜,找回平坦小腹

真的是「春天後母面」,天氣從濕冷轉變為越來越熱,大家開始脫下厚重的外衣,赫然發現肚子好像有點凸,有些人以為是過吃太多,然後才赫然發現凸的位置怎麼不太一樣,不是一般人常胖的小腹,而是在上腹部凸了一大塊,而且怎麼吃飽後會變得更嚴重,不得已才來診所尋求解決。中醫師表示,要解決這種惱人的「胃凸」,可以透過內服加上針灸4大主要穴位,再加上以腹針調整過度緊繃的脊椎和腹部筋膜,也能消除胃凸,找回平坦小腹!

小腹凸出是許多上班族的痛,久坐的生活,加上每天辦公室的下午茶、還有經常揪伴團購,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油脂,讓過多的脂肪持續堆積的小腹。中醫師涂育維表示,胃凸往往不只是脂肪堆積的問題,很多時候跟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和筋膜結構有關。

胃凸成因:暴飲暴食、吃太快影響消化的效率和功能

造成胃凸也常常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像是暴飲暴食、吃太快、吃飽後就以不良的姿勢癱在沙發上,都會讓腸胃承受較大的負擔,影響消化的效率和功能,進而導致脹氣、呃逆,甚至嚴重到產生胃凸的問題。

除了和消化功能有關外,還有一種胃凸經常出現在辛苦的產後媽媽身上,由於懷孕時迅速隆起的腹部,會將原本緊緻密合腹直肌撐大、撐薄,使得腹部像是彈性疲乏的橡皮筋,無法維持足夠的強度。加上過度前傾的骨盆,使得內部器官向前撐,形成了胃凸和小腹突出的型態,這樣的情况在本來腹部肌肉強度不足的女性身上,更是特別常見。

中醫消除胃凸:中醫藥物治療+針灸4大穴位+2穴位調整腹部筋膜

涂育維中醫師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消除胃凸可以透過中醫內服加上針灸,用藥上會優先從提升消化功能的健脾消食、暢通腑氣,像是香砂六君子或保和丸。還會搭配疏肝理氣用藥,調節情緒或自律神經對腸胃的影響,像是小柴胡湯系列等。

至於針灸治療,除了用類似內科健脾疏肝的穴位,像是足三里、下三皇、太衝、蠡溝等穴位,也可以從結構筋膜的角度思考,調整過度緊繃的脊椎和腹部筋膜,達成平衡的前後肌肉筋膜結構。臨床上常使用相對應區域的背俞穴、華佗夾脊,以及腹針的針法去調整。

【針灸4大穴位健脾】

1.足三里:

【位置】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2.下三皇:

【位置】

在脛骨內側前緣,即內踝尖直上3寸,當脛骨後肌和趾長屈肌之間的縫隙中。這個穴位其實就是三陰交。

3.太衝:

【位置】

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當行間後二寸。

4.蠡溝:

【位置】

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五寸,脛骨內側面中。當內踝尖與地機穴連線中點。

【2穴位調整腹部筋膜】

5.背俞穴:

【位置】

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又簡稱俞穴。屬膀胱經穴,分布於背腰部相應臟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處,與臟腑有密切關係。

6.華佗夾脊

【位置】

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最後,涂育維中醫師提醒,胃凸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治療上除了用藥針灸外,患者本身的生活習慣也需要進行調整,除了要減少暴飲暴食、吃到飽,也要調整吃太快的習慣,並盡量減少烤炸辣等對腸胃負擔較大的食物。革除不好的生活習慣外,也推薦偶爾練習腹式呼吸幫助放鬆情緒,並且加入鍛鍊核心肌群的動作,像是死蟲式、橋式等簡單又不會出錯的動作,幫助大家盡快消除胃凸,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體態。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過敏性鼻炎3大症狀中了嗎?和感冒怎麼分?中醫:3招保養+益氣茶飲緩解

華人健康網(台灣)

胃食道逆流能吃澱粉嗎?胃酸多怎麼救?營養師:這2招立刻降胃酸

華人健康網(台灣)

卵巢早衰害不孕,更年期提早報到!中醫:針灸7大穴位+燻臍療法,延緩卵巢老化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衛福部擴大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符合資格對象1次看懂

NOW健康(TW)

統一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幫助病人照護與醫療零隔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安眠藥年吞9億顆!這5種食物正在害你失眠:地瓜、甜食上榜,營養師教你不靠藥物也能睡得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經期到特別易暴飲暴食?醫生教3招調整食慾

am730

罹失智症5年!妻曝林芳郁「病後恐慌」:不出席新書發表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am730

快測試!做不到「坐下起立」動作 死亡率暴增6倍

中天新聞網

清醒腦刺激手術助攻帕金森氏症 十年帕友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健身|減低關節壓力 3個安全有效三頭肌訓練方法

am730

台味早餐害腦袋當機!專家曝地雷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中天新聞網

夏季爽吃生魚片、沙拉?營養師解析4大類生食風險 別把寄生蟲也吃下肚!

台灣健康醫療網

指甲邊緣肉刺為雙手太乾、操勞的訊號 硬拔恐致甲溝炎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