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併發症(三) 癌症病人進行化療易感染!1常見感染反成主要死因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1月24日03:36 • 發布於 2024年01月24日03:36

感染,可以說是癌症病人最奪命的併發症。基本上以呼吸道、泌尿系統,及原發性血液的感染最為普遍。特別是肺炎感染,很多時候成為了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非癌症本身。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感染的成因和處理方法。
癌症併發症(一) 血管栓塞 丨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併發症-癌症感染

感染成因

健康的人有正常防禦機制(免疫系統)來避免細菌或病毒感染,抵抗外來細菌,保護身體;但是當免疫系統被破壞時,人體便會處於被感染的威脅當中。

癌症病人的腫瘤細胞會和正常的骨髓細胞競爭空間。如果太多的骨髓細胞被破壞,剩下的細胞就不能產生足夠的白血球來對抗感染,細菌和病毒就會趁虛而入,令感染的機率大幅增加。所以到了癌症後期,因為腫瘤範圍很廣泛,各種器官組織都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的溫床。即使沒有進行化療,放療或標靶治療,病人也很容易發生感染。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併發症-癌症感染

另外,癌症病人一旦進行化療,便會出現骨髓抑制的現象,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血球減少,免疫力被破壞,令病人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接受化療後的10-14天,白血球的數目會降到最低點,這段期間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還有其他常用的治癌藥物,例如類固醇藥,亦會抑制免疫系統,令癌症病人容易感染。此外,在癌症病人身上放置各式導管或輸液管,特別是插入靜脈的管子,都會增加血液感染的機會。

感染的處理方法

‧ 使用預防性藥物,例如升白血球針,抗生素等。
‧ 多補充高蛋白食物,例如:瘦肉,蛋,牛奶等食品,以增強體力與免疫力。
‧ 食物選擇須考慮清潔衛生,少吃生食,例如生肉,生蛋類,以避免吃入細菌。
‧ 避免與寵物太親近,以免接觸性感染,或被弄傷。
‧ 需要經常洗手,尤其是在吃飯前或上完廁所後。
‧ 勿和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漱口杯,以免交互感染。
‧ 外出時要戴口罩,隔絕髒空氣與微塵細菌。
‧ 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不要搭乘擁擠的大眾運輸工具或避開尖峰時刻。
‧ 做體力許可的適度運動,外出運動則選擇清晨,傍晚空氣較少污染時。

治未病-醫療專科-抗癌先鋒-癌症關注月

謝耀昌醫生
香港臨床腫瘤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 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 聖保祿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大灣區醫療融合改善醫療服務 高永文醫生展望更多醫療培訓課程

新城八大家

高膽固醇患者食藥要食一世? 好壞膽固醇拉勻當打和?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