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自我犧牲背後的心理真相與隱藏的受害者情結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24年11月12日13:00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某天我們會察覺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我犧牲,其實是向他人展開掠奪的第一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那麼辛苦工作」、「要不是我犧牲」、「整個家只有我在付出」、你身邊有總是這樣認為的人嗎?

老是覺得自己最犧牲的人很可能沒意識到,自我犧牲不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長久之計。因為在他們犧牲、付出的同時,內心也會產生恨意。

正如美國傑出的精神科醫生大衛.西伯里(David Seabury)所說,這是種掠奪行為。

某天我們會察覺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我犧牲,其實是向他人展開掠奪的第一步。

犧牲與恨意 無法放手的母親心態

在西伯里的書中曾提到某個案例:貝西夫人(Mrs. Bassy)無法接受孩子獨立,也離不開自己的孩子。儘管貝西夫人再三強調自己為了孩子犧牲奉獻,但她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

德國精神科醫生弗麗塔.佛洛姆.萊契曼也說:「我們從精神分析學了解到,自我犧牲幾乎都伴隨著仇恨。」換句話說,所謂自我犧牲的奉獻行為,是高度的心理依賴表現。

受害者情結 總認為自己不幸的心理陷阱

那些老愛強調自己倒楣,有強烈受害者情結的人,背後隱藏的是「依賴性敵意」。因此當依賴心理消失,眼前的痛苦也會煙消雲散。

那些聲稱「錯不在我」和「倒楣的總是我」的人,不但搞錯了努力方向,也搞錯了努力的方式。

說句嚴厲的話,這些思考角度狹隘的愚昧之輩,多半是有燃燒殆盡症候群的人,因為他們往往會在團隊努力奉獻一切、自我犧牲,卻無法獲得相應的成果。

燃燒殆盡的付出 來自恐懼的徒勞努力

卡倫.荷妮認為自毀型人格的人之所以付出努力,是因為他們恐懼他人,也害怕過去創傷的經驗重演。但這種源於恐懼的努力,動機是出於自我保護,所以長遠來看,這些努力終將徒勞無功。

自我毀滅型自戀者的三大痛點

卡倫.荷妮指出自我毀滅型自戀者的受虐反應來自於這三處:

  • 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關注或服務,卻不在乎他人是否想要時。
  • 沒有得到自己期待的回應,也就是得不到任何回饋的時候。例如他們付出時,會期待對方有所回應,但對方毫無反應時,他們就會覺得很受傷。「我為你做了這麼多,怎麼一句感謝都沒有?」這顯示出他們有多麼渴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回報。
  • 當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受損時。

問題不在於他們客觀上是否受到傷害,而是他們「主觀」上認為自己受到傷害,如前所述,這是種「心理自殘」的行為,也反映出他們極度渴望被愛的內在需求。

愛的缺失 受害者情結的根源與心態差異

總而言之,這三種情況都充分證明了自我毀滅型自戀者對愛的渴求是多麼強烈,所以他們才會深受「受害者情結」所苦。他們總把「沒人把我當一回事」、「你不懂我」、「大家都在欺負我」以及「只有我吃虧」等諸如此類的話語掛在嘴邊,對於自小被鼓勵獨立自主,在關愛中長大的人來說,很難想像他們的受害者情結有多強烈。

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既不會創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也不會期待他人回報而做某些事,更不會強迫他人接受自己關心和幫助,與自我毀滅型自戀者的心態大相逕庭。因此,一個人童年成長的環境是自戀是否會被強化的關鍵因素。

「沒有人懂我」、「大家都欺負我」和「錯不在我」——這些都是自我毀滅型自戀者基於受害者情結經常上演的內心戲,但一般人只會感到匪夷所思。

本文來源:《我決定不在意》,采實文化。

查看原始文章

拿回情緒自我主控權 「3分鐘情緒救援」一路開燈創造人間清醒

台灣健康醫療網

接住兩萬個家庭的親子困境!理解2-10歲孩子說不出口的情緒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衛福部擴大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符合資格對象1次看懂

NOW健康(TW)

統一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幫助病人照護與醫療零隔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安眠藥年吞9億顆!這5種食物正在害你失眠:地瓜、甜食上榜,營養師教你不靠藥物也能睡得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經期到特別易暴飲暴食?醫生教3招調整食慾

am730

罹失智症5年!妻曝林芳郁「病後恐慌」:不出席新書發表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am730

快測試!做不到「坐下起立」動作 死亡率暴增6倍

中天新聞網

清醒腦刺激手術助攻帕金森氏症 十年帕友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健身|減低關節壓力 3個安全有效三頭肌訓練方法

am730

台味早餐害腦袋當機!專家曝地雷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中天新聞網

夏季爽吃生魚片、沙拉?營養師解析4大類生食風險 別把寄生蟲也吃下肚!

台灣健康醫療網

指甲邊緣肉刺為雙手太乾、操勞的訊號 硬拔恐致甲溝炎 

NOW健康(TW)

【飲食衞生】2歲女摸雞蛋後 沒洗手立即吃東西 感染沙門氏菌險釀嚴重腹膜炎

MamiDaily

上班族久坐小心了!5癌症恐找上門 醫曝改善方法

中天新聞網

拒絕曬黑! 皮膚科醫師點出防曬乳4大挑選關鍵

VOCO News

男童上課坐不住又無法專心 一檢查竟是「這病」!醫:不是ADHD

台灣健康醫療網

為什麼夢裡總在罵人、吵架、逃跑?心理師:是你壓抑太久的情緒

Heho 健康(台灣)

乳癌放療新利器! 「這1影像導引系統」助攻精準照射降副作用

台灣健康醫療網

9歲癲癇、4歲頭痛竟是顱內動靜脈畸形!AR導航助精準拆彈救命

am730

蚊蟲叮咬塗抹蒜泥消炎? 醫: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TW)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健保6月放寬一線用藥給付 無基因突變也不漏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NOW健康(TW)

美研究公布「最髒蔬果名單」 菠菜居冠、藍莓與馬鈴薯新入列

VOCO News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