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斷食開啟身體自癒力?日專家揭:抗老防病5大關鍵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4月27日10:01 •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斷食開啟身體自癒力?日專家揭:抗老防病5大關鍵

許多減重的人,常管不住自己的嘴,一不小心可能吃太多或吃太飽,長期可能引起各種疾病上身。近來日本暢銷風行的空腹斷食法理論,主張少吃一半,可以回到人體的自然狀態,有助更換老舊細胞、健康細胞多兩倍,若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少吃、多笑、感謝、深呼吸及肌肉訓練5大關鍵,就能減少疾病上身、朝向健康之路邁進。

日本知名醫療、健康專家船瀨俊介67歲時,頭髮依然黝黑有光澤,體態呈現健康的倒三角形,肌肉線條分明,身體狀況和30幾歲時沒什麼差別。參加同學會時,除了他之外,其他人的頭髮幾乎全白,甚至有人的頭髮都快掉光了。白髮是老化的指標之一,為什麼同齡間會有這麼大差異?他指出,「我的飲食方式是一日一餐!這樣吃,可以讓身體感到非常舒暢。」

「只要不進食,身體就會開啟自癒力!」和空腹相處必須經歷一段養成,其實空腹是我們天生的一種能力,飢餓有層級之分,就像斷食有程度之別,把吃和時間綁在一起,就會失去享受飢餓感的能力。船瀨俊介在新書《空腹奇蹟》中列舉出若能透過日常生活中掌握5大重點,除了利用斷食少吃,再合併執行4種方法,就能抗老、防病,讓身體維持在健康有活力的狀態。

★抗老防病5大關鍵

關鍵一/少吃、斷食

這是遠離百病的妙方,身體可以藉由「不吃」、「不動」、「多睡」來增強免疫、排毒機能,自然而然地慢慢痊癒。藉由輕鬆易行的「半日斷食法」(輕量斷食法),

也具有同樣顯著的功效。但要執行時間較長的斷食,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才能進行,若復食,時間必須是斷食時間的2倍,一開始會先用湯匙慢慢啜飲糙米清粥,然後再吃一些梅乾,慢慢吃回食物量。

如果覺得一開始空腹斷食很困難,有很多種不同方法可以嘗試:

‧半日斷食(輕量斷食):不吃早餐即可,午餐比平常少一點,晚餐重質不重量。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可以持續的少食法。

‧一日一餐:實行後身體會感到非常舒暢。據說日本知名導演北野武先生也是一天只吃一餐。如果要實行一天一餐的斷食法,建議選在肚子餓的時候,如果不是特別餓,吃飯時間最好在傍晚時分。而晚上睡覺前2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因為肚子堆積了食物,多少會妨礙到睡眠。

‧一日斷食:可挑選某個周末假日,維持心情愉快,如果真的很餓,可以喝一杯果菜汁飲料,同時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三日斷食:將一日斷食法拉長為三日。

‧七日斷食:可以在家進行,但是如果意志力薄弱,在恢復進食時可能發生吃太多的「意外」。最理想的狀況,是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比較安全。

‧水斷食(本斷食):最古老的斷食法,斷食期間僅補充水與鹽分,建議要有專業指導者,專業指導下一次實行7天也沒什麼問題。

‧蔬菜汁斷食:僅攝取蔬菜或果汁進行斷食,對身體來說相當輕鬆。

‧酵素斷食:只補充身體所需的酵素進行斷食。有許多醫師認為,這種方式比水斷食要有效。

關鍵二/多展開笑容

生活中只要多笑,連癌症病況都可能改善。研究證實,大笑會增加與癌細胞對抗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達到6倍之多,能有效排除身心「毒素」,增強免疫力。

關鍵三/抱持一顆「感謝」心

「謝謝」是句「魔法的咒語」,「感恩的心」能夠醫治各種疑難雜症,目前也已獲得最新腦科學研究的佐證。

關鍵四/深吸氣、長吐氣

深深吸氣、長長吐氣的呼吸法,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心跳變慢、血壓下降、胃腸蠕動加快等,常稱為人體「煞車器」)的運作,促進血液循環,達成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疾病經常是由於血液循環不良、體內缺氧所致,透過計算呼吸次數的「數息法」操作,慢慢的一邊吐氣、一邊數到十,屬完十下之後,自然地吸進一大口氣;再度緩緩吐氣,並數到十為止。

關鍵五/訓練你的肌肉

有助於疾病治療的抗老荷爾蒙、生長激素分泌量,是與肌肉量與活動量成正比的。人類會由於生病或老化等原因,造成肌肉衰退、萎縮。若能夠適度鍛鍊肌肉,就能提升抗老荷爾蒙、生長激素的釋放,改善身體的多種病症。

以上5種自我療法,都是不去醫院也能夠實行的防病、抗病方法,只要能夠統整、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就能有助於人體健康、抗老延壽,不需花費多餘金錢,而且沒有惱人副作用。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經痛嚴重、經血量大,揪出子宮肌腺症4大症狀!醫:掌握飲食4要訣防惡化

華人健康網(台灣)

找不出病因,恐自律神經失調?中醫:體內陰陽失調惹禍,必按3大耳穴養心安神

華人健康網(台灣)

缺鐵害貧血、疲勞又嗜睡!缺鐵9大症狀中了嗎?營養師:6大高風險族群聰明補鐵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翁全身癢3個月抹濕疹藥膏好不了 竟是結痂型疥瘡作祟

中天新聞網

善心藝人|「人間活菩薩」余慕蓮,87歲高齡最新病況曝光!每周斥資$2.4萬買藥抗病魔,堅持將遺產盡數捐出遺愛人間。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陪伴懷孕、生產、育兒! 國健署4大諮詢平台服務升級

NOW健康(TW)

臺灣製藥公會與通路攜手合作 共創OTC藥品供應鏈新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患者身體不自覺抽動或礙社交 了解妥瑞症減歧視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5年! 醫曝: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

中天新聞網

調查:民眾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3成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啤酒肚害GG縮短2至3公分!醫揭關鍵是減少脂肪堆積

中天新聞網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NOW健康(TW)

嘴角紅腫、流血別再怪火氣大!口角炎根源是「這些習慣」

VOCO News

【疾病】 三種毛孩有機會傳染給你的疾病 這種病感染率高達80%!?

高燒 Gofever

接住性健康落差!全台首發「性健康及愛滋防治白皮書」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醫界權威林芳郁失智 醫揭失智10大警訊!「這些症狀」快找神經內科

VOCO News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些工作膀胱癌機率較高? 美髮、紡織、皮革業者小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斷食減肥會分解肌肉?醫生揭6大斷食好處

am730

台大、北榮、亞東三院前院長林芳郁失智 從走失到譫妄 妻林靜芸寫書談照顧經歷

Heho 健康(台灣)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用嚴謹態度做保健食品!王美純博士解析 IRB 人體臨床實驗的重要性

Heho 健康(台灣)

手指、嘴唇偏黑又易累?輕熟女驚罹「肺動脈高壓」

am730

重鹹飲食罹胃癌風險高97%!研究:多吃水果可降11%

中天新聞網

久站、久坐族群常有靜脈曲張! 網友分享舒緩改善經驗

NOW健康(TW)

9歲癲癇、4歲頭痛竟是顱內動靜脈畸形!  AR導航助精準拆彈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康Do Re Mi/愛美族注意!不運動、怕曬黑 小心30歲就骨鬆

中天新聞網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超高齡社會透析新選擇 居家腹膜透析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NOW健康(TW)

綠拿鐵控注意!醫示警:易攝入過多草酸 恐致急性腎衰竭

中天新聞網

「夏至」如何守護健康?中醫師推薦保健 3 原則及作法,緩解身體不適

Heho 健康(台灣)

【媽媽睡眠】研究:產後6年媽媽睡眠時數仍少於產前? 媽媽長期睡眠質素低 恐引4大身心問題

MamiDaily

小心吃水果餐愈減愈肥? 營養師揭這2種水果熱量超高

NOW健康(TW)

用湯匙挖西瓜吃害敗血症亡!保存不當恐染李斯特菌

中天新聞網

扭傷條腰要平躺?分分鐘愈躺愈痛 醫生教3招護腰防扭傷

am730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NOW健康(TW)

小麥的健康筆記/失眠免吃藥!拍打「百會穴」助秒入睡

中天新聞網

長照新制7月底實施!80歲以上免評估可申請外籍看護

中天新聞網

婦連續無痛性血尿 醫一看驚:膀胱藏「7x6公分」腫瘤

中天新聞網

113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 癌症穩居首位、新冠肺炎跌出前十名

台灣健康醫療網

駕駛中低血糖怎麼辦?藥劑師教「這樣做」守護行車安全

am730

解開身體密碼新模式!精準醫療 V.S. 基因檢測

Heho 健康(台灣)

久坐久站當心! 婦人罹深層靜脈血栓緊急抽栓救回左腿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