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中風後抑鬱症竟係常見併發症 消極態度易導致再度中風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4年01月30日08:12 • 發布於 2024年01月30日08:12

香港被譽為美食之都,但有多少人能夠在各式引人垂涎的美食面前做到飲食節制?飲食高鈉少纖維,缺乏運動,是都市人常見的一些特征,不少人四十歲出頭就已經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問題,成為中風的高危群組。中風年輕化成為趨勢的同時,香港亦要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上述因素都令中風人數及粗發病率逐年攀升,而中風後的併發症及復康過程也需要了解清楚。

治未病-醫療專科-中西醫協作-中風後併發症-抑鬱症

中風除了是全球第二大致命疾病,致殘率亦十分高,病人中風後可能會令腦部不同的功能區受損,影響身體不同部位的活動能力。家屬往往只關注中風後肢體的復康進度,見到患者就會問:「今日有無做物理治療啊?」「有無練習行路啊?」:「有無活動下啊?」,但很多時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治未病-醫療專科-中西醫協作-中風後併發症-抑鬱症

曾有家屬帶同一位中風患者前來求診,但患者態度冷漠,木無表情,檢查時亦不積極跟隨指令做動作。面對這些不合作的病患,如果不問緣由就做治療敷衍了事,缺乏患者積極配合,只會無濟於事。所以我們通常會從家屬入手,了解他們的生活日常,嘗試打開他們的心扉。傾談間,家屬明言他自中風後就甚少與人交流,覺得自己重病纏身多年,連累家人。
事實上,不少中風患者都可能會面對類似問題,他們因為中風影響活動能力,覺得自己如同廢人,缺乏自信,甚至產生放棄自己的念頭,導致疏於練習,康復緩慢,這些其實都是典型的中風後抑鬱表現。

治未病-醫療專科-中西醫協作-中風後併發症-抑鬱症

醫學上,因為中風而喪失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導致的抑鬱,學名為中風後抑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PSD是繼發於中風病後的抑鬱症,除語言及肢體功能缺損外,患者會存在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失去興趣及睡眠紊亂等精神情緒現象,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大大影響患者的信心及動力,對患者康復治療構成障礙。

現代醫學可以從生理學及心理學兩個層面分析。生理學上認為,PSD與中風後腦內病變損傷的部位、神經遞質體內的水平及神經元及通路的破壞有關。簡單而言,就是腦部控制情緒的部分可能因為中風而受到影響,導致患者出現抑鬱現象。而心理層面則可以從認知論及行為論分析。中風病人在生活上無法自理,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無法從掌控事情上獲得滿足感,凡事需要依賴他人協助,久而久之就會否定自身價值,會令患者對所有事物充滿負面期待及悲觀想法。患者自尊受挫,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負擔,對親屬充滿罪疚感。當情緒無法以適當方法宣洩的時候,就會轉向內發洩而造成抑鬱。
如果家屬遇到上述問題,可以參考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為患者評估抑鬱程度,又或尋求相關專業人士意見,及早正視問題才能盡早對症下藥。下回,我們將探討PSD的中醫診斷及證候分析。
每十位長者就有一位受抑鬱困擾  9大問題助自我檢測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賴敏芝 高級中醫師(署任)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香港中文大學中風及臨床神經科學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榮譽) 北京西苑醫院專科培訓(腫瘤科、老年病科)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腫瘤學)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脊柱推拿應用證書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保健品食完無效果? 活用抗癌藥技術提高成效

新城八大家

冬天降溫呢個器官好發疾病招暈倒 銀髮族不容忽視的細節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帶小孩出門壓力大? 調查揭真相:民眾最反感的是「這件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風3年左腿無力竟能再動!「這1非侵入式療法」助她重拾希望

am730

癌症連4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2類癌死亡率上升 自殺時隔14年回榜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地雷大公開!營養師:一顆飯糰熱量抵一個便當

中天新聞網

他狂甩10公斤「性行為困難」仍難解 醫:僅能改善外觀

中天新聞網

腎功能退化如60歲!40歲男戒油炸食物3月後大逆轉

中天新聞網

第四期攝護腺癌不用放棄! 新一代放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頭昏腦脹睡不好是長新冠?最長可持續一年?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上班族當心!研究:壓力讓人飄「韭菜味」還會傳染焦慮

中天新聞網

台灣性工作者與跨性別族群愛滋防治 被忽略的真實需求

NOW健康(TW)

林芳郁罹失智5年 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中天新聞網

56歲男小便有泡揭腎病危機!醫提醒「這些人」務必定期檢查腎功能

am730

偏頭痛反覆發作怎麼辦? 醫師揭「藥物+非藥物」治療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怕吵孩子」炒菜不開抽油煙機 年輕媽咳半年罹肺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林芳郁基金會成立!石崇良:是第一個在急診看病的教授

中天新聞網

飯前喝湯助減重、控制血糖!玉米濃湯、火鍋湯底要避免

中天新聞網

保住髮絲要留心 毛巾搓頭傷髮質 3種乾髮方式更護髮

am730

堅信自己遭蟲子纏身?皮膚醫解析何謂「妄想寄生蟲病」 家屬陪伴是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NOW健康(TW)

指甲有黑線是癌症?寬度逾0.3公分、顏色不一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

常吃加工食品傷身 恐摧毀「細胞發電廠」粒線體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失眠又記憶力變差! 醫揪出背後真相竟是失智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調查: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三成人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am730

婦肛門出血誤將直腸癌當成痔瘡 基因檢驗成功救回一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衛福部擴大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符合資格對象1次看懂

NOW健康(TW)

統一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幫助病人照護與醫療零隔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安眠藥年吞9億顆!這5種食物正在害你失眠:地瓜、甜食上榜,營養師教你不靠藥物也能睡得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經期到特別易暴飲暴食?醫生教3招調整食慾

am730

罹失智症5年!妻曝林芳郁「病後恐慌」:不出席新書發表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am730

快測試!做不到「坐下起立」動作 死亡率暴增6倍

中天新聞網

清醒腦刺激手術助攻帕金森氏症 十年帕友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健身|減低關節壓力 3個安全有效三頭肌訓練方法

am730

台味早餐害腦袋當機!專家曝地雷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