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美國研究】全球約3.6億人患ADHD 日用手機逾2小時增10%患病風險

Health Concept

發布於 2024年02月08日10:30 • Health Concept Editorial
全球約3.6億人患ADHD

現代人總是手不離機,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變得更短。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手機超過2小時,將使得罹患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風險增加10%。其中估計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ADHD,反映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神經發展障礙。

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指出,ADHD被認為是一種可以透過藥物和治療來控制的遺傳性疾病,但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可能會導致ADHD成為後天性疾病。該研究團隊以隨機抽籤方式從事先沒有任何ADHD症狀的2,587名中學生中篩選出參與者,並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持續追蹤他們。每半年,參與者以自我評估的方式填寫問卷。研究結果發現,經常使用手機進行媒體活動的學生更容易出現ADHD症狀。

在調查問卷中,研究人員列出了14項媒體活動,要求參與者評估自己的使用頻率。問卷還列出了18種ADHD症狀供他們評估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的頻率。一旦超過6種症狀被選擇為「較多」或「經常」出現,就可以確診ADHD。

根據這項研究結果,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兩年後,即使是自稱不常使用媒體的學生中也有4.6%出現ADHD症狀。而那些在自我評估中表示頻繁使用7項媒體活動的學生,ADHD出現的平均率達到9.5%;而那些高頻率進行全部14項媒體活動的學生,ADHD出現的平均率更高達10.5%。這表明,使用數位媒體的頻率越高,確診ADHD的機率也越高。

上述研究表明,智能手機科技會影響大腦功能和行為,進而引發一系列ADHD症狀,包括情緒和社交智力受損、社交孤立、大腦發育受損以及睡眠中斷等。而社交媒體持續不斷的資訊轟炸,可能會導致用戶在工作時不斷查看手機,使大腦無法專注於一項任務,最終增加成年人罹患ADHD的風險。

據估計,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ADHD,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神經發展障礙。除了手機使用時間過長外,其他可能導致ADHD的因素還包括基因遺傳、早期腦部發育問題、母親在懷孕期間暴露於毒品或煙草等。

消息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查看原始文章

【農曆新年】全盒挑選全攻略!低脂肪、低糖、低鈉小食怎樣選?

Health Concept

【醫學奇跡】美斯解釋腹股溝腫痛遺憾缺陣 官媒:腹股溝拉傷很難短期恢復

Health Concept

【以巴衝突】港產「戰地醫生」遠赴加沙救援 歷25次海外救援仍感震撼

Health Concept

【醫療服務】農曆新年假期冇醫生睇?政府推應診醫生互動地圖助市民搵醫生

Health Concept

【心臟移植】瑪麗醫院發緊急換心呼籲 48歲男病人心衰竭命懸一線

Health Concept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3

  • 有術有道,上善若水
    這並不是患上ADHD ,而是出現其症狀! 例如你去個長假期旅行放下了手機,症狀會隨時間減輕! 而ADHD 患者就算什麼也不做,症狀也不會減輕
    2024年02月09日02:55
  • 藍小風
    笑到我一仆一碌🤣🤣 呢一種咁令人恐懼又恐嚇嘅研究結論, 就唔該班研究人員用吓自己個諸腦啦! 中認知同英認知障礙發展差異甚大。 班集體研究人員喺唔喺歧視單獨一個人唔喺群體圈子生活? 如果班集體研究人員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或以上, 我諗佢哋將使得罹患個人獨立能力、 喪失個人思考能力、個人創造力失調失常及失衡、 重度個人興奮滿足症、重度個人開懷安樂症, 此外,還包括個人情緒受損(受到一定程度障礙)、 個人智能學習提升受損、 個人創作靈感嚴重受到影響等等, 更嚴重者,個人腦部認知停止發展、 以及嚴重失去安眠持續不斷重複發生, 繼而影響成為只為錢而生嘅變型金剛。🤣🤣 (變型金剛純粹笑料,無任何對針及視歧成份。) 睇手機(除咗手機之外,集中做一樣嘢) 喺可以訓練個人專注力發展, 例如可同時專注兩三件事、一心幾用、 兩手兩腳四用、活躍咁學活學咁用、分割思考等等, 增長個人供智能發展、個人認知持續發展、 個人創造奇蹟不斷發生、個人精神活力十足, 但需要個人適應協調、個人適當運用、 適當時間進行自我自行訓練, 適當時候記錄自己的研究生活。
    2024年02月08日18:37
  • ゼイ ゼリ
    患JAVHD的人更多
    2024年02月09日01:34

顯示全部

最新內容

有家屬同意下,她為90歲患者取下呼吸器,卻受謀殺罪嫌調查!照顧得好好的,怎會遭警方介入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50歲後打造自己的「愉悅學校」!擁有一份快樂清單,陳文茜:衰老的路上,活著,就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不只抗氧化!哈佛研究:莓果還可減緩認知能力的退化

中天新聞網

長照3.0!健康老化、在地老化、安寧善終 2026年上路

NOW健康(TW)

打呼惱人!醫示警「睡眠呼吸中止」恐增中風、癌症等風險

中天新聞網

大腸癌早期無感卻致命! 國健署籲「做1事」阻斷癌變、降死亡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蚊子叮完塗大蒜?婦過敏細菌感染潰瘍 險釀蜂窩性組織炎

中天新聞網

26歲開始大腦老化 健忘反應慢是先兆 醫生教7招逆齡成長

am730

醫療爭議|中醫診所疑$20淘寶藥賣$800!事主不忿投訴,診所:醫師心緒不寧畀錯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疥瘡極易引發群聚感染! 老翁夜間皮膚劇癢竟疥蟲上身

NOW健康(TW)

失智症提早10年可預測?醫:走路姿態異常恐為失智前兆

中天新聞網

百歲人瑞急性主動脈剝離 靠「這招」挺過高風險手術、成功保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忘不等同於老化!醫提醒:及早辨識阿茲海默症,避免1 現象導致急性惡化

Heho 健康(台灣)

50歲男突昏厥、無意識 到院前心跳停止靠「這2招」救回

am730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 / 銀髮失智潮來襲!中醫 1 方法逆轉失智症

Heho 健康(台灣)

打呼表示熟睡?睡眠呼吸中止反覆缺氧 恐提高失智風險

NOW健康(TW)

幹細胞立大功!植萃專家解析:植物幹細胞保健品之市場趨勢

Heho 健康(台灣)

只吃沙拉還是瘦不下來?無糖飲料、生菜沙拉隱藏熱量陷阱

中天新聞網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康健雜誌

芭樂「削皮吃」更好?營養師駁:整顆吃更控糖,但一樣東西不能加

康健雜誌

退休後失去自我?5階段、1活動讓你活出獨立第三人生

康健雜誌

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有解?專家齊籲早期回診 健保已準備好守住希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夏日不只防中暑!氣溫逾31.5度 心梗風險增加近3成

中天新聞網

高血壓無感又致命!醫揭是腦中風、心肌梗塞元凶

中天新聞網

夏天如何補充水分?青瓜/檸檬片加水更清新 尿液變深色或缺水

am730

濕度高人沉重 快看你有沒有濕重7大徵兆

am730

翁全身癢3個月抹濕疹藥膏好不了 竟是結痂型疥瘡作祟

中天新聞網

善心藝人|「人間活菩薩」余慕蓮,87歲高齡最新病況曝光!每周斥資$2.4萬買藥抗病魔,堅持將遺產盡數捐出遺愛人間。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陪伴懷孕、生產、育兒! 國健署4大諮詢平台服務升級

NOW健康(TW)

臺灣製藥公會與通路攜手合作 共創OTC藥品供應鏈新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患者身體不自覺抽動或礙社交 了解妥瑞症減歧視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5年! 醫曝: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

中天新聞網

調查:民眾擔憂視力健康 卻只有3成定期檢查!醫籲加強預防、及早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啤酒肚害GG縮短2至3公分!醫揭關鍵是減少脂肪堆積

中天新聞網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NOW健康(TW)

嘴角紅腫、流血別再怪火氣大!口角炎根源是「這些習慣」

VOCO News

【疾病】 三種毛孩有機會傳染給你的疾病 這種病感染率高達80%!?

高燒 Gofever

接住性健康落差!全台首發「性健康及愛滋防治白皮書」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醫界權威林芳郁失智 醫揭失智10大警訊!「這些症狀」快找神經內科

VOCO News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