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朱俐靜乳癌病逝,年輕型乳癌有4大惡!醫籲:6大高風險、7大徵兆別輕忽!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05日02:37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圖片來源:朱俐靜 Miu Chu臉書)

歌手朱俐靜驚傳不敵乳癌,抗癌2年不幸病逝,享年40歲,令人不勝唏噓!近10年來乳癌一直高居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並且名列台灣婦女癌症死亡的第四名,45-69歲之間為好發高峰,平均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194人罹患乳癌。近年來年輕族群罹患乳癌也不在少數,醫師提醒,如果乳房出現7大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醫師協助診斷。

朱俐靜生前曾經透露,自己是在去年年初時發現身體容易疲累、體力差,去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乳癌,回想起抗癌歷程,她表示治療初期真的狀況很多,甚至痛到爬不起來。根據了解,朱俐靜沒有進行開刀手術,而是接受自費標靶治療。令人想了解的是,乳癌治療為何不開刀、只吃藥?這種方式有什麼好處?以下會再一一破解。

每年有逾1萬位婦女罹患乳癌,每天更有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

首先來掌握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有乳癌家族史、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或晚生育、肥胖、偏愛高油脂食物、飲酒、抽菸、長時間暴露荷爾蒙等。「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頭號殺手,在台灣,每年有逾1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每天更有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

【乳癌6大高危險群】

1.初經較早:初經早於11歲,或停經晚於55歲者。

2.未曾生育,或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3.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4.具乳癌家族史,尤其母親或姐妹曾罹患乳癌者。

5.曾患一側乳癌者。

6.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

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4大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乳癌年輕化是一大趨勢,根據台灣乳房醫學會公布2021年最新數據,台灣不到40歲年輕型乳癌患者年增1200多人,其中35歲以下極年輕型逾400人。

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其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成為復發或轉移的關鍵之一。

乳癌「自我乳房檢測四步驟」

乳癌透過有效診斷,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增加預後效果。可以「自我乳房檢測四步驟」:看、摸、按、擠:

看一看:外觀有無凹陷或是潰瘍。

摸一摸:輕輕觸摸有無硬塊。

按一按:按壓乳房有無疼痛感。

擠一擠:乳頭流出非乳汁的分泌物。

乳癌診斷新利器:「3D乳房斷層攝影」大幅降低「偽陰性」及「偽陽性」的錯誤判讀

另外,乳癌診斷利器也不斷推陳出新,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陳振德醫師表示,乳房X光攝影很早就被應用在歐美婦女的乳癌篩檢,目前國際上最具實證醫學證明,能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

不過乳房X光攝影仍有其限制,根據國外醫學研究發現高達10%-20%的乳癌是無法被傳統2D乳房攝影偵測到的(偽陰性)。

為了改進傳統的2D乳房攝影的缺點,最新革命性發展出來的乳房攝影稱做「3D乳房斷層攝影」(Tomosynthesis)。相較於傳統2D乳房攝影的影像,3D乳房斷層攝影可消除掉原本重疊的組織干擾,有助區别真實病灶與重疊不均匀乳腺組織,大幅降低「偽陰性」及「偽陽性」的錯誤判讀情況。根據歐美研究發現,若使用3D乳房斷層攝影則可提升乳癌的偵測率,平均比傳統2D乳房攝影在每1,000人中可多發現至少2位乳癌患者。

乳癌各亞型的治療選擇與復發轉移風險不一樣!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8%

談到乳癌的治療,先來了解乳癌區分為不同亞型與期別,各亞型的治療選擇與復發轉移風險也不一樣。治療乳癌的方法會針對局部的治療,例如手術及放射治療,另外是全身性的治療包括化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

罹患乳癌也不要害怕!事實上目前只要早期接受正規治療,乳癌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8%,其中0~1期高達95%以上,第2~4期分別可達89%、70%與21%。

乳癌「先給藥物治療,之後再開刀」優點:可降低腫瘤大小,增加手術的選擇性

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傳統一旦乳癌診斷確立後,先開刀再依病理報告給予藥物治療。目前醫界有不同的做法,即診斷確立後,「先給藥物治療,之後再開刀」,此稱新輔助藥物治療(又稱術前藥物治療),即術前先進行化療與標靶藥物的治療。術前藥物治療最大優點在於除了可降低腫瘤大小、增加手術的選擇性、提高施行乳房保留手術的比率,更重要的是治療中直接可觀察到病患身體內癌細胞對於使用的藥物的敏感反應。

以目前占所有乳癌亞型7成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的治療來說,現在可能選擇第一線使用免疫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

乳癌婦女可以免於恐懼!曾令民醫師表示,根據癌症特別的分子特性,設計個人化治療,這有別於目前統一標準化治療,療效更佳,毒性更低。或許在未來短時間內化療、荷爾蒙及局部的手術控制,仍是治療原發及轉移乳癌的重要方法。但由於對分子生物學、分子基因、免疫學、腫瘤轉移、血管新生等更深認識,原發腫瘤及轉移性乳癌的臨床表現的知識擴展,將能找出更多的創新的治療靶細胞(Novel targets),在治療上勢必伴演更重要的角色,終將取代某些現今治療方法。

目前國健署提供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於國健署補助對象有年齡條件限制,但若屬高危險族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建議,可提前從30歲開始或以家族乳癌發生年齡平均提早十年,每年為自己安排一次乳房檢查。由於國人年輕女性的乳房大多較緻密,建議以乳房超音波做為首選的檢查工具,來完整檢視乳房是否有異常病灶,若發現有異狀請務必遵從醫師建議,進一步安排切片或其他檢查來評估,並保持定期回檢追蹤。

及早揪出乳房7大異常現象

如果發現乳房有以下7大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醫師協助診斷:

1.乳房上有無痛性且不可移動的硬塊或腫瘤。

2.乳房變形且兩邊乳房大小不一。

3.乳頭出現不正常分泌物或出血。

4.乳頭突然下陷。

5.乳房有凹陷現象。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樣變化。

7.乳房上有數週無法癒合的傷口。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倪匡病逝罹皮膚癌拒化療!能自救?醫籲:防4大徵兆,惡性度超高的是…

華人健康網(台灣)

皮膚長痘痘、粉刺、老化怎麼救?醫:遠離6大超傷皮膚食物、吃6種抗老食物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臉部瑜伽」真的能瘦臉、抗老?皮膚醫來解答 想每天做應避開1脆弱部位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是背痛那麼簡單!醫揭「主動脈剝離」年輕化警號與搶救關鍵

am730

近六成小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調查:家長避談、網路成主要來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生兒腸病毒傳染2大途徑 準父母與照顧者做好4大防疫

NOW健康(TW)

他「睡眠呼吸中止症」打呼如雷!恐引發心臟病、糖尿病

中天新聞網

脛骨骨折微創手術創口縮至6公分!醫:高壓氧助癒合

中天新聞網

眼睛癢了一週!部落長者眼球驚見「2公分活體鼻蛭」

中天新聞網

【安全飲食】一家三口食隔夜西瓜食出腸胃炎入院! 幼童腎衰竭需緊急換血洗腎保命

MamiDaily

大腸癌篩擴大至45歲起,上路半年逾百萬人受益!實證有效:「這無痛檢查」2年一次,降低死亡率35%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吃錯食物會讓膝蓋提前報廢!骨科醫:泡麵、手搖飲全中鏢

中天新聞網

夏天降火氣食物清熱退火! 韓星愛喝「西瓜烏龍」爆紅

NOW健康(TW)

一碗拉麵=兩碗白飯 喝湯血壓即爆升 營養師教4招健康吃

am730

夏日消暑必備!中醫推綠豆湯配玫瑰花、菊花秒變排毒湯

中天新聞網

吃出好心情!營養師推薦5種舒壓食物 助拆除壓力炸彈

台灣健康醫療網

40歲男業務天天喝果汁…肝臟如「鵝肝」引發肝癌

中天新聞網

腳底小顆粒剪掉又長?小心是病毒疣 踩公共地板也可能中

中天新聞網

才躺平就尿急,她夜奔廁所4回超崩潰!全台428萬人罹「膀胱過動症…除了吃藥,還可考慮1療法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半月軟骨嚴重耗損走路都成折磨 「這項手術」讓膝蓋重獲新生

am730

「好希望爸媽早走…」閃現負面念頭別內疚,是你太善良…用「不內耗」的智慧,追求無悔的照護吧!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睡眠品質差小心腦淋巴系統功能下降 影響記憶力恐失智

NOW健康(TW)

炎炎夏日氣溫持續高升 中醫師教你「消暑撇步」預防熱傷害

台灣健康醫療網

翁不菸不酒、無肝炎史卻罹肝癌 原因竟是愛吃花生糖

中天新聞網

孕期出血勿輕忽! 中醫提醒血熱、血虛調理方式大不同

NOW健康(TW)

咪以為後生就無事 白內障5個症狀 提醒你要及早求醫

am730

40歲男胃痛3年竟是幽門桿菌感染 罹癌風險飆10倍

中天新聞網

睡太多危害健康! 每晚睡超過「這個時間」可能傷害大腦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每分鐘心跳60-100下才正常!心律不整恐增中風風險

中天新聞網

每日牛肉湯當早餐!翁腸道長2.5公分腫瘤確診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水果啫喱】10款零失敗當造水果啫喱DIY食譜 夏天必吃消暑甜品!

MamiDaily

【寵物】罕見情況!倉鼠咬手指後受感染 9歲女發高燒心跳過快險死

MamiDaily

口乾舌燥多喝水就好? 醫示警:恐與「5病症」有關

中天新聞網

【防蚊】BB為何對蚊蟲叮咬反應大? 除了防蚊網 這5方法也能杜絕蚊蟲騷擾!

MamiDaily

【怪癖】5歲女童肚痛照胃鏡驚現一團亂髮 被揭患特殊病症 頭頂被拔至禿髮

MamiDaily

孩子問「我從哪裡來」不再用玩笑話帶過 父母可以這樣說

台灣健康醫療網

30歲以下女性躁鬱症患者自殺率高達76.8倍!醫揭防治重點

am730

「這種先天心臟病」常到中年才發作! 醫警告:未治療恐致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睡不好恐失智?72歲婦失眠1年「認知功能」就退化…深度睡眠啟動「腦內清道夫」,6招清除大腦毒素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1招減肥最易減到停經 恐影響生育!醫生教1招恢復月經

am730

記憶力變差是老化還是失智症前兆?醫:「這些狀況」可能是失智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