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肥「增肌、減脂」,飲食竟大不同?營養師:牢記「挑3減4」挑食,一次達標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6月28日08:02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減肥「增肌、減脂」,飲食竟大不同?營養師:牢記「挑3減4」挑食,一次達標

對於減肥族來說,大概都聽過一句俗語:「7分吃,3分練」,也就是想減重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運動也很關鍵,鍛練才可以增加肌肉、減少脂肪,並且雕塑線條。但是,飲食要如何控制,才能真正享「瘦」,而且不復胖呢?營養師提醒,應該牢記「挑3、減4」的挑食原則,才能事半功倍!

提到減肥,大家就會聯想到「增肌減脂」,而眾人皆知需「7分吃,3分練」,追求高投資報酬率的你,當然想先直拿這7分再說,倚靠節食雖然體重下降快,但是回升得也快,並且仍然感覺肚子好餓、人生好難…」究竟這「7分吃」到底要如何做到?

減重第一步要會「挑食」,「增肌、減脂」,飲食竟大不同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曾億馨表示,減重第一步要會「挑食」,增加肌肉同時減少脂肪是大家都想要的,除了知道體重之外,更應了解自己的身體組成,才能針對個人需增加肌肉量,或減少體脂肪來對症下「食」。因為「增肌飲食」和「減脂飲食」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以原型食物、高蛋白質比例為主,但其3大營養素組成比例是不相同的(如圖一),增肌需重量訓練搭配調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3~4:1),而沒重訓單靠飲食僅能維持肌肉量;減脂需嚴格控制總熱量下減少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比例。

不過,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同時增肌又減脂呢?那是因為隱形肥胖的泡芙人(體重不一定超標,但體脂肪太高且肌肉量較低者),也就是所謂「肌少型肥胖症」,只要從飲食改變下手,搭配適量的活動度,就能讓增肌和減脂同時發生。

曾億馨營養師表示,原本體脂肪高,但肌肉量並不高的人,請跟著以下「挑3減4」原則,一起來「挑食」:

【挑3】

一、挑出均衡營養

除了斤斤計較的熱量與蛋白質之外,每一餐都應均衡攝取,也就是說都需要有澱粉、蛋白質、油脂和蔬果,千萬不可刻意避開澱粉類。尤其,蔬果提供人體脂肪代謝的關鍵元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同時,水分(每公斤體重30毫升/天)更是身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挑剔營養標示

1.成分依照「由多至少」排序,選擇糖與油標示越後面者。

2.正餐熱量(熱量×總份數)為400~500大卡。

3.避免有反式脂肪。

4.每日鈉含量建議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

三、挑選進食順序

清湯或水→蔬菜→豆魚蛋肉類→澱粉,研究指出一樣的食物總量,若將傳統吃飯配菜逆轉成吃菜配飯的順序,可藉此降低食物使血糖上升的速度,使血糖和胰島素緩慢上升進而較不易形成體脂肪。不過要注意,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者則不適用於此進食順序。

【減4】

一、減低精製糖分攝取

蜂蜜、黑糖、砂糖、方糖、果糖和紅糖等額外添加的糖都是精緻糖,每日建議量為不得超過總需求熱量之10%(低於5%更佳),如一日總需求為1200大卡,而1公克的糖約等於4大卡,換算精緻糖則不得超過30公克(1200大卡×10%÷4大卡=30克),控制在15公克以下更好。

二、減掉多餘油脂攝取

富含蛋白質食物中飽和脂肪比例由低至高為豆<魚<蛋<肉類,其中白肉(魚、雞)<紅肉(豬、牛、羊)。另外,除了原本就知道的炸物、動物性的皮(雞皮、鴨皮、豬皮、豬腳)等,還需揪出飲食當中的隱藏油脂:三明治夾層裡的美乃滋、燒餅一層層油酥、包餡酥皮麵包、火鍋會沾的沙茶醬、滷肉飯的肉燥、鐵板麵的油麵、涼麵的芝麻醬、潤餅的花生粉等。

三、減去過多鹽分攝取

除了主觀感受吃起來很鹹的調味料或醬瓜等醃漬物,隱藏高鈉食物包括貢丸、魚餃、燕餃、魚板、吐司、蘇打餅乾等。

四、減少加工紅肉製品

為了增進風味與增加保存期限而使用鹽漬、醃漬、發酵、煙燻等加工再製法的肉品,如:熱狗、香腸、肉鬆、肉乾、培根、火腿等。

外食族增肌減脂挑食點餐組合範例(如表一)

曾億馨營養師最後提醒,外食族在選擇餐點時要切記「挑3減4」的原則,即使選擇便利商店的食物,也要注意因其含鈉量較高,所以最好餐餐輪流吃不同的店家,才能讓自己在營養和便利取得平衡。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久坐少動胖3斤,肥胖剋星4招神器!減重醫:精準減重防復胖,跟上了嗎?

華人健康網(台灣)

胃食道逆流,恐害食道癌6大併發症!名醫教你12招快速自救

華人健康網(台灣)

喝清冠一號太寒,害月經延遲劇痛?中醫:確診後月經來潮,吃這些蔬果理氣活血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清粥小菜暗藏健康危機!醫師:升糖快、高鈉恐致體重上升

中天新聞網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NOW健康(TW)

新生兒「腸病毒」流行中! 感染併發重症6年同期最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方法依年齡而異!醫示青少年、成人「個別減重」指南

Heho 健康(台灣)

25歲女「雙手麻木」竟是頸椎狹窄上身…嚴重恐致癱瘓

中天新聞網

醫療科技|抗癌再現新突破!港大研雙重免疫療法治肝癌,末期病人存活率大提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婦人產後大笑漏尿至今30年 骨盆底肌多元復健大幅改善

NOW健康(TW)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Line、網銀戶頭、Netflix帳戶…人生落幕時「數位足跡」怎處理?1動作給家人最後體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致命挑戰|19歲少女仿效抖音挑戰,吸高壓除塵空氣罐後心臟驟停喪命!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一睇書就眼瞓 玩手機愈玩愈精神?醫生拆解6大原因

am730

減肚腩運動|深蹲跳/登山者等在家都做到幫你減肥

am730

新生兒腸病毒今年已4死!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中天新聞網

室內也會中暑!高溫高濕度恐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逾10%

中天新聞網

器捐不只是理念 「健保卡註記」讓大愛得以實踐

台灣健康醫療網

消暑方法|凍飲或沖凍水涼未必有效 夏天要食青瓜/苦瓜/冬瓜!

am730

新冠中老年住院攀升!醫籲:高風險族群速打第二劑疫苗

中天新聞網

蚊子咬一包該怎麼辦?她塗蒜泥險潰爛 皮膚科醫師教正確處理法

Heho 健康(台灣)

午睡有學問!醫:每週3次可降37%心臟病死亡風險

中天新聞網

70歲婦人頭暈就醫竟發現腦動脈瘤 醫提醒「做1事」防憾事發生

am730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茲海默症悄悄來? 醫:辨識早期5大症狀和譫妄現象

NOW健康(TW)

垂危印尼病童來台重生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活體肝臟移植救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懷孕不只會變笨? 研究:生完後細胞明顯衰老提前11年

NOW健康(TW)

「欺凌」潛在社交溝通的人際深層課題——引導成長對話

am730

脫水症狀|頭痛抽筋等問題 小孩長者夏天高危

am730

牙齒長歪影響學習能力!5狀況快找牙科幫忙

Heho 健康(台灣)

走路接地氣!正念散步 減緩糖尿病、預防記憶衰退

康健雜誌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康健雜誌

捐血|立法會舉行捐血日,議員高官齊響應,盧寵茂:「捐血帶來滿足感,開心到瞓着都會笑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天2人遭蛇咬血清都用完了?疾管署:目前庫存無虞

中天新聞網

娘娘回歸!孫儷新劇逆轉人生、肖戰空降榜首,2025夏季最強片單請收藏

康健雜誌

台灣逾五成成人過重!醫:減重5%可預防多種慢性病

中天新聞網

逆齡抗老 每日只要少食「1樣嘢」10克 就可以年輕2.4個月

am730

婦服用「薑黃」3個月…末期大腸癌肝轉移腫瘤竟縮小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還沒完! 醫籲:逾65歲等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善用「胃結腸反射」可改善便秘

中天新聞網

白內障手術最怕傷角膜內皮細胞 術後角膜水腫等於白做

NOW健康(TW)

【二十四節氣教室】夏天已過去一半!中醫分享如何在夏至提升陽氣

高燒 Gofever

肌膚不敵歲月洗禮?皮膚科醫談保養關鍵 梅菁「這成份」受關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港大醫學院研究 安全使用鋰劑治療 有效控制躁鬱症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