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幼兒吃出免疫力,掌握6大飲食防護!營養師:避開4大地雷飲食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5月03日08:37 •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幼兒吃出免疫力,掌握6大飲食防護!營養師:避開4大地雷飲食

面對這一波疫情升溫,家中有小寶貝的父母們都非常憂心,Omicron傳播力強,加上目前幼兒普遍還沒有疫苗的保護力,出門戰戰兢兢,包括口罩戴好、隨時做好酒精消毒,盡可能做到高規格的防護。營養師也提醒,從加強幼兒免疫力做起才是根本,除了應給孩子新鮮的原形食物,也必須避免反式脂肪、含糖飲料等地雷飲食,才能強化保護力,遠離病毒的威脅。

統計發現,兒童染疫症狀「與成人不同」,相較成人染疫,兒童以腸胃道症狀更為明顯,包括腹痛、嘔吐、腹瀉等,雖然不是每個染疫個案都會發燒,但常常一發燒就迅速飆高至39度,嚴重甚至有熱痙攣的可能。因此,如何從平時的飲食中加強避免染疫的保護力,是父母不可鬆懈的一環。

值此疫情爆發期間,程涵宇營養師特別提醒,年齡越小,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抵抗力較低,每天應該給孩子多補充新鮮和未加工的食物,同時避免4大地雷飲食,才能鞏固免疫力。

【避開4大類地雷飲食】

要想加強幼兒抵抗力,除了補充優質成分的食物,程涵宇營養師也舉出幼兒應該避免的地雷飲食,以免疫力相牴觸。

1.飽和脂肪:

例如肥肉、奶油、椰子油、酥油和豬油。常聽有人說,孩子很瘦吃肥肉沒關係,很瘦吃零食沒關係,其實都是有關係的。飽和脂肪會促進身體發炎反應、注意力不集中,而好的脂肪可以增強免疫力!

2.加工肉類:

例如香腸、火腿和培根。這些食物裡含有過多的脂肪和鹽,不應常食多食。

3.反式脂肪:

存在於加工食品、油炸食品、餅乾、人造奶油和部分的抹醬當中。

4.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危害多,蛀牙、肥胖等,包括濃縮加糖果汁、乳酸菌飲料等。

吃出免疫力,也有以下6大飲食建議:

【6大飲食防護關鍵】

1.蔬菜:蔬菜含豐富植化素增強身體保護力,例如深綠色蔬菜、菠菜。

建議攝取量:2至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大約 1~1.5碗蔬菜;4至8 歲的兒童每天需要2碗蔬菜。

2.水果:攝取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例如奇異果、聖女番茄。

建議攝取量:2至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大約2碗水果;4到13歲的兒童每天需要2~3碗水果。

*小提醒:

6歲以下的幼兒每天喝的果汁不應超過半杯120ml,並確保果汁是100%的果汁。另外,果乾因為體積小,大約只有新鮮水果的1/2量,加上水溶性的維生素C容易流失,記得先給新鮮水果為佳。

3.全穀雜糧類:維生素B群能增強免疫力,例如玉米、小米、燕麥、糙米或馬鈴薯、地瓜都是很好的澱粉類來源,除了提供孩子需要的基本熱量外,同時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離子等,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

建議攝取量:建議每日至少1/2~2/3來源為未精製全穀雜糧。

4.豆魚蛋肉類:豐富蛋白質能幫助生長發育,建議先提供白肉類如雞肉、魚和鴨肉等。

建議攝取量:每週至少吃2次魚,其中一次可以選擇高油脂的魚類,例如鮭魚、沙丁魚、鯖魚。

5.牛奶:豐富蛋白質及鈣質,有助生長發育,維生素D增強免疫力。

建議攝取量:每天2杯共480ml。2歲以下的幼兒喝全脂牛奶,或無糖優格、無糖優酪乳;2歲後可以給喝低脂牛奶(飲食正常前提下);5歲以下不給脫脂牛奶。

6.堅果:抗氧化維生素E輕鬆打造防護力。堅果含有維生素E、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礦物質。

建議攝取量:整粒堅果5歲以後再補充,記得不要邊玩邊吃避免噎食;5歲前可將整顆堅果加入蔬果汁一起打最安全。

【營養師小叮嚀】:

程涵宇營養師特別提醒,烹調蔬菜、水果時別煮過頭或太熟,以免導致重要的維生素流失。如果要吃罐裝或乾燥的蔬菜和水果,請選擇不添加鹽或糖的商品。孩子每天喝足夠的水份,大約8~10杯水,這包括所有來源的水及其他的飲料和食物。若孩子肚子餓,減少餅乾、蛋糕和巧克力等甜食,優先給予新鮮水果、健康海苔等。防疫期間,建議盡可能在家做飯,外食通常都含有高熱量、高鹽、高脂肪和高糖,以降低孩子超重或肥胖的風險。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新冠疫情升溫提高防護力!抗病毒入侵3大關鍵,營養師:必知防疫6大飲食

華人健康網(台灣)

肝不好易失眠,脂肪肝也上身!營養師揭:護肝3大關鍵、吃地中海飲食

華人健康網(台灣)

便祕多喝水、吃蔬果也沒用?中醫:掌握2時機按摩3大穴位,清除宿便

華人健康網(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每年上千人截肢!糖尿病足潰瘍別輕忽 醫教你預防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女生愈來愈易罹癌?醫生揭背後7大關鍵原因+4招自保

am730

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專家呼籲:學習陪伴、獲得助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孩子沉迷短影音罵了也沒用?醫:2點判斷是否已「成癮」 籲親子攜手面對

am730

肌力訓練|ATG分腿蹲增彈跳力 保護下肢關節一招搞掂

am730

健檢正常1年半後變肺癌末!醫:小細胞癌1月增長2倍速

中天新聞網

搔耳朵就能延緩老化?專家:「這方法」臨床顯示更有效

康健雜誌

隋棠、鄭秀文不當紙片人!瘋重訓增肌,幾歲開始都不晚

康健雜誌

房屋出現這種裂痕就要小心!餘震不斷必做8件事

康健雜誌

機械手臂手術應用再突破 完成高難度連枷胸修復

台灣健康醫療網

荔枝控注意!她一天吃百顆急送醫 醫:每次勿超過15顆

中天新聞網

台灣愛滋感染連6年下降!疾管署推「篩檢試劑」免運費

中天新聞網

中風並非休止符!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突破復健瓶頸

NOW健康(TW)

三角肌訓練|肩部在家運動 米包取代啞鈴

am730

HPV感染風險不分男女! 9月起國二男生也能公費接種

NOW健康(TW)

維他命C愈酸愈高? 營養師揭20種水果維他命C含量

am730

68歲奶奶下背痛到坐輪椅!醫揪出鏈球菌感染骨髓炎

中天新聞網

孕婦罹患罕見心臟疾病險送命 搶救10天母子均安、順利出院

台灣健康醫療網

醫院遭控「心跳未停就摘器官」?器捐中心:程序合法

中天新聞網

7旬婦健檢揪出0.6公分腦動脈瘤 微創手術排除中風危機

NOW健康(TW)

婦癌權威王鵬惠:「想餓死癌細胞?當心先餓死自己!」抗癌3招必做

Heho 健康(台灣)

老翁前列腺肥大轉惡性 精準影像融合活檢技術助攻揪出癌

am730

長庚新突破!1滴血10分鐘就知道是否鉛中毒

中天新聞網

英國37歲歌手Jessie J罹患乳癌!8個常見「乳癌症狀」請注意!乳癌前兆、自我檢測、診斷治療方法一次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走路不穩、記憶變差可能不是老化 醫提醒警覺中老年人「常壓性水腦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腰痛穴位|中醫師教腰陽關穴/委中穴/腎俞穴等五大位置按摩自救

am730

揀啱先好食 原型食物營養價值高 助護關節保健康

am730

健檢驚見腎上腺意外瘤? 醫師解析檢查、追蹤、治療方式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癲癇發作不只全身抽搐? 醫揪嗅覺異常等5大常見症狀

NOW健康(TW)

隔絕外界噪音享受音樂 小心降噪耳機招聽覺障礙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貴婦打牛奶針昏迷仍未醒!衛生局重罰25萬移送醫師懲戒

中天新聞網

肝癌年奪7700命!八旬婦靠「射頻燒灼術」助脫險

中天新聞網

有狐臭不自知讓人默默遠離 「清新門診」免動刀助擺脫社交殺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仙草】仙草愛玉可治便秘?醫生教你如何解決困擾!

高燒 Gofever

大學眼科微創近視雷射助攻 王齊麟、陳詩媛相看兩清晰

NOW健康(TW)

瘦瘦筆「胰妥讚」竟能助雄風 研究曝:小弟弟長度增10%

中天新聞網

「壞膽固醇」成心血管疾病推手!快了解血脂控制目標 及早落實初期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幫助排便 每天喝「優格」穩定血糖又能燃燒脂肪

中天新聞網

闌尾癌年輕化 美國X世代與千禧世代確診率飆升4倍

VOCO News

疾管署急縮疫苗間隔,竟藏「風險警訊」?醫曝4類人不適合施打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