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口角炎、唇疱疹難分辨! 專家:免疫力下降都可能誘發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4年08月08日04:18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7日03:01 • 陳曉彤 報導

【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嘴角紅腫、乾裂、刺痛,這是唇疱疹,還是口角炎?皮膚科醫師表示,兩者成因和治療方法均不同,服用高濃度維他命B群,有助於緩解口角炎症狀,但對唇皰疹則是毫無幫助,必須塗抹抗病毒藥膏,服用藥物,才能改善症狀,加速痊癒。

嘴唇太乾別舔! 小心口角炎上身

食藥署表示,口角炎是老一輩俗稱的「臭嘴角」,被視為「火氣大」表現,通常兩側嘴角發紅、發癢、裂痕等,吃東西、講話都會覺得疼痛。至於成因眾多,可能是嘴唇摩擦,過度舔拭,導致傷口的細菌或黴菌感染,但也可能缺乏維他命B群,導致黏膜及皮膚發炎。

臨床顯示,嘴唇摩擦是導致口角炎的主因,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如果覺得嘴唇乾燥,不自覺以舌頭舔嘴唇,建議塗抹凡士林或護唇膏,以減少唇角磨擦,降低口角炎機率。

口角炎會根據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若是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引起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必須補充營養素,或是塗抹護唇膏,保護嘴角皮膚,避免過度摩擦。若因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引發的口角炎,需在醫師評估後,開立抗微生物藥膏、抗微生物藥品等處方箋,以幫助傷口癒合。

唇疱疹會傳染! 罹病期間應避免共用餐具

唇疱疹一般為感染「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首次感染時不一定出現症狀,但病毒潛伏在神經節裡,不易發現,一旦免疫力低落實,就可能發作。

唇疱疹易發作於免疫力下降時,病程約7至15天,可分為刺痛期、水泡期、潰瘍期及結痂期等4階段。初期嘴唇邊緣小部分發紅腫脹,形成群聚水泡,水泡破掉後進入潰瘍期,潰瘍傷口,形成結痂,待結痂掉落後慢慢癒合。

在治療上,趙昭明表示,主要以抗病毒外用藥膏(Acyclovir)、口服抗病毒口服藥(Acyclovir、 Famciclovir、 Valciclovir)藥物為主,在早期發作時,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塗抹外用藥膏,則可減緩皰疹嚴重程度,病程通常5至10天,嚴重時可能拖到2周。

由於皰疹病毒會透過接觸傳染,親吻,以及共用餐具、毛巾,都可能傳給家人或伴侶間,此外,患者不要用手指摳水泡,除了避免色素沉澱,水泡裡的液體充滿病毒原,很容易傳給其他人。

食藥署表示,無論是唇疱疹,或是口角炎,都與免疫力有關,唇疱疹痊癒後,病毒仍會潛藏在神經節內,並在免疫力下降時活化。建議平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才能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避免罹患唇疱疹、口角炎。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健保補助住院照護費 1日僅花1050元可享有24小時照顧

NOW健康(TW)

假牙要保養!每週至少用1次假牙清潔錠 維護口腔健康

NOW健康(TW)

鮪魚不新鮮!消基會抽驗2件不宜當生魚片 最好煮熟吃

NOW健康(TW)

愛折手指要注意!男大生中指、無名指腫脹竟確診罕病

NOW健康(TW)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9旬長輩心臟衰竭無法開刀 「這1非侵入性治療」助重拾行動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萬分之1發生率 6旬婦胸悶、呼吸喘竟是腫瘤長在心臟上

NOW健康(TW)

食物中毒|生醃海鮮疑藏諾如病毒,10人屙嘔4人入院,餐廳:事主散播謠言、敲詐勒索!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新冠疫情不斷 攝取6大營養 幫你強化免疫抗病能力

am730

「10幾年來沒一天不痛」癌細胞入侵骨、腦…她4度化療靠健身增肌:花半年甩掉拐杖,重拾行動自由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出國就便祕?醫曝:腦腸軸失調…壓力、飲食習慣都是原因

中天新聞網

孩子高血壓無症狀難察覺! 醫師點名「這些孩子」應定期量血壓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睡前2小時遠離手機!美國最新研究:夜間光線恐引發憂鬱

中天新聞網

「力不從心」影響伴侶關係?拆解10種助增性能力食物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長期肩頸痠痛,貼藥布、按摩都白搭?小心「筋膜反覆沾黏」作怪!中醫「小針刀」一刀斬宿疾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不只抗氧化! 哈佛研究:莓果還可減緩認知能力的退化

NOW健康(TW)

逐漸往懸崖逼近的腎臟——認識多囊性腎臟病(ADPKD)

台灣健康醫療網

【寵物】消委會調查:9成網購寵物來歷不明 獸醫擔心會引入狂犬病等傳染病

高燒 Gofever

女大生起床「像被卡車輾」痛爆 醫:慢性發炎指標升高

中天新聞網

大腸癌近3成發現已是四期!醫:「三管齊下」積極治療仍有望延長存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留遺憾與負擔!50後啟動「終活清單」,為最後旅程做準備:人生清爽了,更能自在安享老後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補充葉黃素!眼科權威推薦每天吃3食物,遠離眼部危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十大死因「癌症」霸榜43年,「蓄意自我傷害」重返榜上…銀髮輕生率居全齡層之冠,一圖辨識高齡憂鬱症狀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今年開始「5人就1個超過65歲」!中醫「1養生法」防高齡失智:改善記憶退化、穩定自律神經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壓力不只來自情緒!醫揭「無感壓力」真相:睡不好、飲食不均...7大隱形元凶恐讓你加速老化

良醫健康網

以為是難懷孕,竟是子宮內膜癌初期!醫提醒:長期月經不規則恐是癌症徵兆,6類高風險族群應警覺

良醫健康網

又累又睡不好 可能是「慢性發炎」在悄悄侵蝕健康!醫示警6大族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生痱滋不只是熱氣 營養師揭5大成因 3症狀須求醫

am730

美研究突破癌症早檢極限 新技術可望提前3年偵測腫瘤變異

VOCO News

為何兒童性早熟診斷要照超音波?兒科醫解答!就醫前家長要注意3點

台灣健康醫療網

喝酒恐會加速維他命B1流失!營養師警告:當心肌肉無力又麻痺

am730

衛福部最新十大死因公布 癌症第一 女性失智與衰老躍進前十大

Heho 健康(台灣)

剩飯別急著放冷藏! 譚敦慈:趁熱直接冷凍口感媲美現煮

中天新聞網

駕駛中低血糖怎麼辦? 藥師教你「這樣做」守護行車安全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睽違14年!自殺破4千人重返十大死因,15~64歲全面上升,制度哪裡出了問題?

康健雜誌

睡前喝什麼不失眠?營養師推薦4款助眠飲料、避吃4種焦慮食物

康健雜誌

網紅大胃王狂食唔肥?暴飲暴食隨時冇命?

新城八大家

12大身體指標,提醒你水喝夠了沒

康健雜誌

肛門出血當痔瘡!台中婦肝臟一照「一堆腫瘤」 直腸癌轉移

中天新聞網

避免掉體重!抗癌飲食3大重點 熱量、蛋白質與抗氧化

NOW健康(TW)

蛋白質含量是豆腐的4倍!降血脂、助消化、防骨鬆…認識「天貝」5大功效、4大食用禁忌和家常料理方式建議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苦瓜不能和甚麼一起吃?了解功效及禁忌!(附食譜)

am730

常吃外賣可致胃癌 發病率年輕化 醫生教3招防癌

am730

不抽菸、不煮菜!40歲女從小住火力發電廠附近罹肺腺癌

中天新聞網

畢業求職季近視雷射需求增 選對近視雷射還要提早評估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