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劇透)Pixar 出品的《熊抱青春記》是小編最近很喜歡的動畫片。它不僅細緻地呈現了很多華人家庭裡「虎媽」與子女的互動模式和代際創傷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還準確地傳遞了很多與情緒有關的訊息。
👉🏻 沒看過電影的粉絲可以到文章底部看看背景資料,看過的可以重溫或略過✨
現在來跟大家說說最深刻的 3 點以及小編的詮釋吧!
【1. 情緒很強烈也好,我們也有不同方法平靜自己】
當美美發現自己只要平靜下來就可以恢復原狀,她試了幾個方法,包括:放慢呼吸、告訴自己「我很平靜、我很禪」和梳毛。為了不讓自己情緒有起伏,她更刻意壓抑自己,用平平的語調說話。然而,這些方法卻不是時時奏效!
後來美美的朋友到她的家,用她們最喜歡的樂隊的歌安慰她。她們說:「無論你是否紅熊貓,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愛你」。之後,每次美美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有起伏,便會在腦中想像朋友把她抱緊的畫面來安撫自己。(當母親以為美美自我安撫的對象是自己,而美美不得不默認時,小編簡直哭笑不得。)對美美而言,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嘗試不同方法安撫自己,繼而尋找最奏效的一種。
【2. 情緒有它的作用】
會變身成紅熊貓並非無緣無故。父母告訴美美,家族的所有女性都有變身紅熊貓的能力,這是祖先為了抵禦外敵向神明祈求而來的力量。
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目光看待情緒——情緒的出現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譬如:美美因為母親到便利店在眾人面前數落自己暗戀的男生而極度羞恥。這羞恥心的出現便是告訴美美:母親的行為讓她在眾人面前出醜,她想躲避眾人的譏笑。
不過,一些以往我們用過而且行之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在轉換了環境或情況後卻可能會失效,正如變身紅熊貓保護家園在放諸現代後已不適用。
像以往一樣,美美用責怪自己來處理情緒,並相信只要繼續做媽媽的乖乖女就會沒事。然而當媽媽的行為正是羞恥感的觸發,而羞恥更放大了美美一直害怕令家人失望的恐懼,這方法未能調節強烈的情緒,美美因此變身成紅熊貓。
【3. 接納自己的不同面貌,包括「陰暗面」】
來到故事轉捩點,美美父親發現美美變身紅熊貓與朋友玩樂時拍的影片。他告訴美美,他看見的並非陰暗和失控,而是美美活潑好玩的一面。父親跟美美說:「與其迫自己扼殺任何一面的自己,不如發掘它的好處,學懂接納它。」
美美父親回想妻子以往因要維護這段愛情關係,而與美美的外婆爭執,變身成更巨大的紅熊貓。相信美美父親看到的是妻子強韌的一面,而不是野蠻。正如美美父親所言,一個人的不同面向都有它的好處,縱然可能會有壞處,但每個面向都屬於自己。
你也喜歡《熊抱青春記》嗎?留言告訴小編你最喜歡的是甚麼吧!😆
故事背景:
🎬 故事主角李美美是住在多倫多的華裔初中生,和很多華人家庭一樣,母親家教嚴厲。為滿足媽媽的要求,美美成績優秀,下課到家族管理的祠堂打掃,每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處於青春期的美美開始對男生產生興趣。被母親發現後,母親竟然帶著美美數落這位男生。
🎬 感到極度羞愧的美美,在第二天醒來變成了祠堂供奉的紅熊貓。後來,美美發現只有當情緒激動時才會變身,平靜過後便會恢復原貌。美美紅熊貓的型態卻意外很受同學歡迎,變身更成為美美和朋友們籌錢看演唱會的方法。
🎬 故事尾聲,雖然美美家族有方法能封印紅熊貓,美美卻選擇保留紅熊貓。母親發現後生氣得解除封印變身成紅熊貓。而美美後來與母親一同進入結界時,發現母親埋藏多年的傷口。原來母親年輕時變成紅熊貓誤傷了美美外婆,強烈的自責成為多年不能解開的心結。美美安慰母親,而外婆亦告知她自己從未介懷。解開心結的母親終能放開自己,並放下對美美的嚴苛。
#等一等_情緒 #TurningRed #電影裡的心理學 #家庭關係
▼Follow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Website: https://jamwellness.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amoment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ustamomenth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