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冷知識】米尺碼吋傻傻分不清?一文看清長度單位換算

體路 Sportsroad

發布於 2021年03月19日03:22
運動冷知識,長度單位,體路冷知識,冷知識
運動冷知識,長度單位,體路冷知識,冷知識

【體路專欄】小時候的數學課本教度量衡的長度時,大多會用上厘米、米、公里等單位,長大後再看運動比賽卻發現長度單位多不勝數。足球比賽常見到的12碼,籃球比賽形容球員高度是6呎11吋,還有體育堂折磨許多學生的「1609」一英哩跑,到底這些單位實際有幾長?

公里、公尺、公分

在香港一般叫作米的公尺(metre)是國際單位制的基本長度單位,這個於18世紀出現的單位符號為m。公里(kilometer)則是公尺常見的倍數,1公里相等於1,000公尺/米,公里的符號是km。公分(centimeter)則是公尺的分數,在香港叫作厘米,符號是cm,1公尺/米相等於100公分/厘米。

公尺 = 米
公分 = 厘米

1公里 = 1,000公尺
1公尺 = 100公分

許多運動比賽都會以米及其倍數作長度單位,例如田徑、游泳的項目的距離一般以米來量度;網球、羽毛球等會以公里/每小時表示球的速度;分間排球前、後場區的叫作3米線;手球比賽打和後以互射7米球分勝負等。

香港青少年分齡田徑錦標賽,田徑,將軍澳運動場
田徑比賽項目一般以米作單位(圖:體路資料庫)
手球,學界手球,冷知識
手球的7公尺球

碼、英尺、英寸

碼(yard)、英尺(foot、複數為feet)及英寸(inch)是英制裡常見的單位。碼的符號是yd,最早出現於公元7世紀,英尺及英寸的符號分別是ft及in。與公尺不同的是,英尺單位並非十進制,1碼相等於3英尺,1英尺相等於12英寸。在香港會使用「呎」及「吋」來代表英尺和英寸,藉此和公尺區分。

英尺 = 呎
英寸 = 吋

英國與英聯邦國家於1959年簽訂國際英碼磅協議,統一定義1碼為0.9144米。在這個定義之下換算英尺及英寸,則1英尺就相等於0.3048米(30.48厘米),而1英寸就等於0.0254米(2.54厘米)。

1碼 = 3英尺 = 36英寸 = 0.9144米
1英尺 = 0.3048米
1英寸 = 0.0254米

現時許多源於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運動都會沿用英制單位。比如足球場的大小就是以碼作單位,所以我們在香港就會把penalty kick叫作12碼。如果換算成國際單位,則12碼相等於10.9728米。而利物浦隊長謝拉特在2006年足總盃決賽那球「神奇、頂級、超卓」的「40多碼右腳腳面拉弓」世界波,如果換算成國際單位,則會變成「嘩!36.576多米,右腳腳面拉弓……」

學界足球,12碼
足球的12碼(圖:體路資料庫)

另外,高爾夫球場亦會以碼數來表達球洞的長度。曾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美國同樣常用英制單位,例如美式足球場兩邊達陣線相隔100碼,球場草地上顯示的數字亦為碼數,並要求進攻一方透過四次進攻機會推進10碼等。又例如美國部分田徑與游泳比賽亦會以碼作單位,香港「飛魚」何詩蓓在2019年出戰美國NCAA泳賽時,正是於200碼自由泳奪得銅牌。

運動冷知識,長度單位
美式足球場草地兩邊會顯示離達陣線的碼數(Credit: Pixabay)

英制單位也常見於NBA賽事,聯盟會以英尺及英寸來表示球員的身高。例如湖人「大帝」勒邦占士(LeBron James)的身高是6呎9吋,一般會顯示為6’9″或6-9,NBA官方網頁上貼心地在後方標明相等於2.06米,方便慣用國際單位制的球迷不用換算。NBA的籃球場大小亦以英尺和英寸作計算,因此描述拓荒者尼拉特(Damian Lillard)的遠程3分球時亦會以英尺作單位。

運動冷知識,長度單位
NBA網頁以英尺及英寸顯示球員的身高(NBA官網截圖)

英哩

最後不得不提英哩(mile)這個單位,符號是mi。英制單位換算之下,1英哩相等於1,760碼、5,280英尺、63,360英寸;換成國際單位的話,1英哩就相等於1,609.344米,也就是香港文憑試體育科考核的1,609米跑由來了。運動項目有時會以英哩/小時來表達速度,符號是mph。

《體路Sportsroad》
屬於香港人的體育新聞平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roa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portsroad.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