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等我在書中遨遊】認識自己:習慣逃避,你在逃避什麼?⁣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發布於 2021年03月15日04:00 •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在過往的內容中,我們也談及過迴避型人格。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每當遇到挫折,總以為逃避一下就能讓一切變得順利起來,可麻煩總在下一個路口悄悄等著自己?⁣

小編給大家推薦《習慣逃避》~
小編給大家推薦《習慣逃避》~

 逃避可以是一顆及時的止痛片,但當面對一些逃避不了的重要問題,我們便需要改變策略,勇敢地去直面它們,或者尋找幫助,你才能重啟敞亮的人生。小編這一期就來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習慣逃避》,並和大家談談「逃避」這個好像很普遍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吧!⁣

【作者簡介】⁣

作者李國翠,資深心理諮詢師,7年學院心理學學習經歷,5年心理諮詢從業經歷,主修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療。⁣

【本書簡介】⁣

本書從「逃避心理」的角度入手,深度剖析了我們生活中習慣逃避的原因,比如平時會避免、甚至害怕發生人際衝突的人,本質上是一種「害怕衝突」模式的遷移,例如他們從小就害怕與父母發生衝突;又比如在面試時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的人,可能是在「被貶低」的環境中成長,容易出現自卑心理,認為自己配不上喜歡的東西。小編和作者一樣,希望此書能讓受困於逃避心理的人們,重拾自信,找到直面人生的勇氣,成為更好的自己。⁣

【佳句摘錄】⁣

第一章:別做那隻逃避的鴕鳥⁣

第一章:別做那隻逃避的鴕鳥
第一章:別做那隻逃避的鴕鳥

「人生是一場修行,越害怕失敗的人,越容易活在挫敗中,只有放下對失敗的恐懼,破除潛意識裡的限制性信念,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釐清自己,你就釐清了一切。所有的逃避都是對自我的逃避,所有的不清楚都是對自我認識的不清楚。」⁣

——人類生命的主題大多與痛苦和挑戰有關。我們會本能地啟用防禦機制去防禦痛苦或困難,尤其是當我們非常脆弱、幼小的時候。可一旦我們長久地依賴這種心態,它就會被固化下來,並成為我們遇到困難時的唯一反應。這不僅大大限制了我們生命可延展的寬度,還可能給我們迎來新的痛苦。⁣

因此,我們常常講的「釐清自己」,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釐清自己的防禦機制。心理學家唐納德·梅爾澤對此有一句精闢的見解:「一切防禦機制,都是我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那些我們一直以來竭盡全力逃避的事情,是不是從未真正的擺脫過?那麼,這一次,我們不如嘗試一起去面對它們吧!⁣

第二章:走出自我設限的牢籠⁣

第二章:走出自我設限的牢籠
第二章:走出自我設限的牢籠

「你之所以感到自卑,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個世界,更不了解你自己,還在忙著處理幻想世界和幻想中的自己的關係。」⁣

——我們重視把自卑歸結為自身能力的問題,然而它在本質上是關係問題,是世界觀的問題。如作者所述,長久以來我們都太喜歡用別人的標準來定義自己,而所謂的「別人的標準」就導致我們很難接納真實的自己,反而一味的追求集體的認可。因此,一個人要想真正擺脫自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接納並認可自己。⁣

第三章:最好的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和第四章

「誰天生是害羞、忸怩的呢?不過是遭遇過無數次否定,不得已選擇通過退縮進行自我保護罷了。」⁣

第四章:向內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我們很難控制外界,唯一可以依賴的只有自己;當外界的變化沒有如我們所願時,我們還是有能力應付的。」⁣
「我們要靜靜地跟自己的悲傷待在一起,不去幹擾它,不去強迫它離開,不把它視為恥辱;允許自己又無力、無能的一面,像陪著一個受傷的小孩,允許自己痛快的哭泣、悲傷,給予自己擁抱、理解和陪伴,這也是自我關懷的重要部分。」⁣

【小編的話】⁣

小編的話
小編的話

當我們學會關心自己、愛自己,不迴避悲傷,認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且開始認真去做時,們才能越快的從痛苦和掙扎中走出來,並收穫成長和平靜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

想一想:一直以來,你是不是也在逃避著什麼?迄今為止,你是否真正擺脫了它呢?留言告訴小編吧!⁣

▍JUST A MOMENT ▍⁣⁣

FacebookInstagram追蹤我們吧!

❤️喜歡內容請按讚、分享和收藏吧!⁣⁣

============================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李國翠(2020)。《習慣逃避:你在逃避什麼?》。天地出版社。⁣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